南京條約內容 南京條約簽訂時間

本文已影響1.77W人 

《南京條約》又稱“萬年和約” 、“白門條約”、“江寧條約”,外文名英語:Treaty of Nanking,簽訂時間1842年8月29日,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南京條約內容 南京條約簽訂時間
南京條約內容 南京條約簽訂時間 第2張
南京條約內容 南京條約簽訂時間 第3張
南京條約內容 南京條約簽訂時間 第4張
南京條約內容 南京條約簽訂時間 第5張
南京條約內容 南京條約簽訂時間 第6張
南京條約內容 南京條約簽訂時間 第7張

背景

南京條約內容 南京條約簽訂時間 第8張

  《南京條約》複製品,香港歷史博物館藏

1840年6月,滿清與英國之間漸次升級的貿易和外交衝突,使得英國國會在同年4月以271票對262票的些微多數通過對滿清發動貿易戰爭,史稱第一次鴉片戰爭。

1842年7月,英國軍艦百餘艘與官兵約9千人,自吳淞口溯長江西上,進攻長江與京杭大運河交叉點的軍事要地鎮江,意圖截斷南北交通,阻止漕運。駐守鎮江的1500名八旗兵與英軍展開激烈巷戰,死傷慘重。對岸的揚州紳商,惶恐萬狀,給了英國軍隊50萬銀元,作爲不佔領的交換條件。在面對英國現代化的軍隊,滿清無力而戰,因此道光帝決定接受英國條件,進行議和。

8月4日,英國軍艦駛抵南京下關江面,清政府代表在靜海寺與英國政府議約,雙方共在寺內談判約4次。8月29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清廷代表欽差大臣耆英、伊里布和英國代表砵甸乍在英軍旗艦康華麗號上正式簽訂《南京條約》。

主要內容

清朝和英國停戰並締結永久和平及對等關係。

清政府開放沿海的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處港口,進行貿易通商。

清政府將香港島永久割讓予英國治理。

清政府向英國共賠償2千1百萬銀圓。

兩國各自釋放對方軍民。

英軍撤出南京、定海等處江面和島嶼。

兩國共同訂立進出口關稅。

英國商人在通商各口“應納進口、出口貨稅、餉費,均宜秉公議定則例”,從而開創了協定關稅之先例。廢除“公行”制度,規定以後“凡有英商等赴各該口岸貿易者,勿論與何商交易,均聽其便”。

影響

南京條約是自清朝於200多年前確立了較穩定的版圖後第一次因戰敗而所簽署的割地條約,並代表了清廷將開啓對外貿易以及鎖國政策的終止。它標誌着大清社會由原先的自我封閉開始不得不接觸現代文明,走向工業化和全球化。隨後,美國和法國紛紛效仿英國,分別與清政府簽定《中美望廈條約》和《中法黃埔條約》。

香港

香港正式成爲英國殖民地,成爲英國繼印度後在遠東的一個據點,在19世紀開始慢慢發展成爲貿易重鎮。往後基於受英國統治,避開了近代大清的政治不穩,能夠成功由華南邊陲的一個小漁村蛻變成爲國際城市,並影響中國後來推行改革開放發展鄰近香港的深圳,推動中國經濟現代化。

開放國門

《南京條約》爲近代歷史上第一個其於與外國戰敗而需要割讓土地和開放通商的條約。在割讓香港島和開放口岸口,清政府在其後再與英國簽訂《中英五口通商章程》(1843年7月22日)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後條款》(虎門條約,1843年10月8日)。雖然英國透過條約相繼取得了協定關稅、治外法權(仿照中美望廈條約索取了領事裁判權,中外人民訴訟各按本國法律管理)、劃定租界、最惠國待遇、軍艦停泊口岸等外交權利,在與大清帝國貿易時享有更多利益,清朝亦因所英國的壓力而開放國門,加速現代化,亦間接爲往後清朝覆亡、中華民國成立埋下伏筆。

經濟貿易

1843年至1844年,基於條約廈門、上海、寧波、福州、廣州相繼開埠。廈門、福州、寧波因地理限制,商務並不繁盛。而位於長江口的上海因最接近主要出口物資——絲綢和茶葉的產地,又位於江、浙富庶之區,同時是中國南北海運的中間站,原在廣州的英美商人及其僱傭的買辦蜂擁而至,開設洋行。1853年起,上海開始取代廣州,成爲全大清最大貿易港口。英、美、法三國相繼沿黃浦江設立租界,並不斷擴展,形成上海公共租界和上海法租界。因此,上海是基於南京條約的簽訂纔有機會發展成大清的最大城市。

西方文化

鴉片戰爭時,在清朝約有30萬的地下天主教徒。基督教新教沒有公開傳教,只有20名英美傳教士在澳門進行一些準備工作,例如翻譯聖經以及編寫字典。1846年,道光皇帝明詔弛禁天主教,歸還原有教堂,天主教於是轉而公開活動。耶穌會負責江蘇、安徽和直隸東南部的傳教工作,遣使會負責直隸的大部分和浙江、江西,多明我會則專門負責福建。來自英、美、德三國十餘個新教差會也紛紛在五口設立教堂、學校、醫院。其中美國歸正會在廈門興建了基督教在大清的第一所教堂——新街堂,美北長老會的嘉約翰在廣州創辦了清朝第一所西醫院博濟醫院。

香港政權交接

中英雙方經過兩年多達22輪的談判,最終在1984年12月19日正式簽署了《中英聯合聲明》,決定從1997年7月1日起,中國在香港成立特別行政區,開始對香港島、界限街以南的九龍半島、新界等土地重新行使主權和治權。

參見

第二次鴉片戰爭

《虎門條約》

《中法黃埔條約》

《中美望廈條約》

大安之役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