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簽訂過很多不平等條約,那有沒有簽訂過平等條約呢?

本文已影響2.96W人 

1867年,清廷組建了第一支派往歐美的外交使團。美國人蒲安臣被任命爲“辦理中外交涉事務大臣”,是使團的領導;副手是一個英國人和一個法國人;中國官員志剛、孫家谷隨行,另有祕書隨員二十餘人。

此次組建外交使團與即將到來的“修約”之事有關—1868年是清廷與英、法、俄、美四國商議的《天津條約》修訂之期。

清朝簽訂過很多不平等條約,那有沒有簽訂過平等條約呢?

中國皇帝派一個洋人出訪各國,讓北京外交界十分震驚。蒲安臣本人也很震驚—在清廷正式任命前,他並未收到任何明確暗示。

而清廷之所以如此,源於根深蒂固的“華夷觀念”。1858年的《天津條約》規定,中國與歐美各國應互派使節。但多年來,派常駐使節一直是歐美各國單方面的行動。

清廷的毫無動靜是一種“鴕鳥政策”。不向歐美各國派使節,就不會出現禮儀衝突—華夷外交強調的是“天朝上國”的榮耀(跪拜),而近代外交強調的是各國之間的平等(握手鞠躬)—迴避了禮儀衝突,似乎傳統的華夷秩序就能繼續維繫。

此外,清廷還一直軟性抵制歐美使節覲見皇帝。清廷自知在武力上不足以讓歐美使節下跪,又不願放棄彰顯“天朝榮耀”的華夷秩序,只好以皇帝年幼爲由,將接見歐美使節一事儘可能地往後拖。

1867年,爲應付即將到來的修約,清廷需要派個使團瞭解歐美各國的情況,但又不願因此喪失“天朝榮耀”—使團到歐美勢必採用歐美外交禮儀,而這勢必影響清朝皇帝以何種禮儀接見歐美使節—歐美使節常與清廷交涉此事,自然不會放過這樣的好機會;而清廷爲堅持跪拜之禮已拖延了10年,不願功虧一簣。兩難之下,讓洋人率領中國使團出使成了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

清朝簽訂過很多不平等條約,那有沒有簽訂過平等條約呢? 第2張

任命蒲安臣爲使團首領的同時,清廷還給使團擬定了諸多訓令,特別強調不能丟了面子。蒲安臣對此很不以爲然。

總理衙門建議使團不要將國書直接遞給西方政府首腦,以免他們反過來要求直接遞國書給清朝皇帝,但蒲安臣向美國總統親遞國書;總理衙門要求迴避西方禮儀,蒲安臣行的卻是握手鞠躬之禮,但因他是洋人,隨行的中國官員倒不覺得丟臉。

清廷的擔憂果然發生了。英國駐華公使阿禮國向總理衙門遞交照會,果然以蒲安臣曾在歐洲行握手鞠躬之禮爲由,要求清廷准許他們也以此禮覲見清朝皇帝。總理衙門以蒲安臣是洋人爲由進行反駁,且再次搬出“皇帝年幼”與“中外國情、禮節不同”的老招數,繼續拖延。

不過蒲安臣此行還是相當給力的,簽訂了近代中國與歐美國家第一個平等條約,還將中國打造成溫和、開放的形象,每到一處都極力歡呼中國準備衝破傳統,投入近代文明中來。可惜這波營銷沒能反哺中國,清廷仍對近代文明抱着極大的敵意。

總理衙門大臣文祥曾給使團下達訓令,“不要被西洋強迫着建設鐵路和電報,這些事只能由我們來提倡”。相較之下,同治的老師倭仁就說得更明白了—歐美國家毫無文明可言。

隨蒲安臣出訪的志剛在日記中寫下在巴黎觀看西洋舞蹈的感受,他先是讚歎一番,然後總結:西洋舞蹈雖好,但不符合中國國情,不可引入國內。訪問歐洲期間,他還聽聞海濱浴場有羣聚“洗海澡”的盛況,男性只穿泳褲,女性加穿背心。除了豔羨,他另有一番莫名其妙的思辨—中國人體質與他們不同,所以不可如此。跳舞與洗澡尚有國情、體質不同之說,蒲安臣努力塑造的那個“開明”的清廷,終究只能是曇花一現。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