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會簽訂《南京條約》?簡介條約的主要內容

本文已影響1.25W人 

很奇怪這樣一種現象,說起《南京條約》,很多人不是很清楚,但是說起鴉片,每個人都知道。中國人對鴉片簡直是深痛惡覺,鴉片戰爭就是《南京條約》的導火索,開啓了中國近代史的篇章。英國很早就開始向中國輸入鴉片,一來看中中國的市場,二來爲他們侵略中國做準備,到19世紀30年代末,輸入量達到驚人的程度。鴉片貿易不僅使英國人的東印度公司、英屬印度政府及鴉片販子獲得暴利,而且與英國政府和整個英國資產階級形成了密切的利益關係。直到1839年1月,清朝欽差大臣林則徐奉旨禁菸,並於6月3日進行了震驚中外的虎門銷煙。 該事件成爲英國人將大炮對準中國國門的藉口,英國人打着保護鴉片貿易的旗幟,實施着對中國領土的侵略。

當時的中國武器落後,國民爲鴉片所迫害,在英軍的火力攻擊下節節敗退,英軍先後攻陷舟山、虎門、廈門、寧波、吳淞、鎮江等地,並霸佔香港島,最後向南京發起進攻。清政府爲保住大清最後的陣地,與英軍談判,談判內容包括割地,支付高額的賠償費用等等等等不平等條約。1842年8月11日至29日的條約談判,清朝代表在英方的軍事壓力下毫無反抗能力。英方不允許清政府對其提出的條件做任何修改,完全一手擬造條約內容,並屢屢以進攻南京相要挾,清政府軟弱,簽下不平等條約。因當時南京又叫江寧,故《南京條約》又叫《江寧條約》。

爲何會簽訂《南京條約》?簡介條約的主要內容

《南京條約》簽訂之前,英國人的大炮就已經對準了南京城,所以《南京條約》註定會是個不平等條約,無論它在哪裏被簽訂,這個地方都會被歷史所銘記,成爲一個時代的象徵。據記載,1842年7月,幾百艘英國戰艦,近萬的英軍從吳淞口溯長江西上,進攻長江與京杭大運河交叉點的鎮江,意圖截斷清廷南北的水運交通。駐守在鎮江的1500名八旗官兵與英軍展開激烈巷戰,死傷慘重,全城變成一片廢墟。英國侵略軍先後攻佔吳淞、上海、鎮江後,於8月初將軍艦開到南京江面,南京城成爲英軍炮口下的待宰之魚。清政府爲了守住自己最後一點陣地,違背了百姓和誓死保衛家園的中國官兵頑強抵抗的願望,向英軍投降,並同意與英軍議和。

1842年8月4日,英國軍艦駛抵南京下關江面,作勢揚言要進攻南京城。英軍有堅船利炮,當時清政府軟弱,不敢與英軍誓死抗爭,便自能差清朝欽差大臣耆英、伊里布和兩江總督牛鑑,於靜海寺、上江考棚等處與英軍議和。清政府被迫與英國政府在靜海寺議和,共在寺內議約四次。議和期間,英軍依舊在中國領土上燒殺搶掠,引發了鴉片戰爭中最後一戰——靖江保衛戰。然而這一戰後清政府仍不敢反抗,並且不顧人民的意願,仍舊與英國代表璞鼎查在英軍旗艦“康華麗號”上正式簽訂了中英《南京條約》,也叫《江寧條約》。

中英《南京條約》又稱《江寧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籤訂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鴉片戰爭失敗之後,隨着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的簽訂,中國開始逐步淪爲半殖民地。而在《南京條約》簽訂之後,在1843年10月8日英國又與中國簽訂了《南京條約附件》,即《虎口條約》(或虎門附約)和《五口通商章程》。該附件條約共16款,主要內容有:1、英國取得片面的最惠國待遇。凡清政府所出的新恩惠各國,英國一律均沾。2、英國可在中國各個通商口岸享有永久居住等特權,這個條件爲以後“租界”的形成提供了基礎。英國並在中國開設教堂,醫院,學校等,對中國的文化造成衝擊。3、領事裁判權。附件規定,凡中國人與英國人發生糾紛,應按照英國的司法進行裁判。進一步擴大了《南京條約》中的領事裁判權。並且還在海關稅務上英國處在主導地位,規定和英國有關的進出口貨物的關稅,由兩國商定後確定。《南京條約》及其附件《虎口條約》簽訂之後,中國國威嚴重受辱,在國際上的地位日漸低下,給中華名族和中國勞動人民完成嚴重傷害,一些西方資本主義國家趁火打劫,想要分一杯羹,趁機與中國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合約,美國也在這之後,與中國簽訂條約,同時在中國享有永久居住的權利,並享有特權擁有領事裁判權和最惠國待遇。中國開始逐步淪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爲何會簽訂《南京條約》?簡介條約的主要內容 第2張

《南京條約》中關於割地的條款,是原件第三條,原件內容如下:因英國商船,遠路涉洋,往往有損壞須修補者,自應給予沿海一處,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將香港一島,給予英國君主暨嗣後世襲主位者,常遠主掌,任便立法治理。簡言之,英國人要求清政府割讓香港島。據史料記載,當初璞鼎查瑤瑤清政府割讓的是定海,但是當時香港島在義律的管理下逐漸繁榮和駐紮在定海的英軍爆發的瘟疫,以及定海附近暗礁頗多,所以放棄了定海,選擇了香港。其實在道光皇帝的聖旨中,並非用割讓一詞,而是用“賞借”一詞,“賞借”與割讓,本質上並沒有什麼不同,唯一的不同大概就是“賞借”一詞,能讓清政府覺得香港是自己賜給英國的,而非英軍強奪的。後來英軍兵臨城下,清朝皇帝纔將“賞借”改成割讓。據悉,中國歷史上“賞借“出去的土地並不少,香港在乾隆年間,就曾經主動放棄,後來才又重新佔據。所以對於這個海島,道光皇帝和耆英等人,並不是十分的看重,他們所看重的,是條款中割讓二字讓他們覺得有辱國體,顏面盡失。香港被割讓成爲了不平等條約裏最不平等的條款,傷害了世世代代中國人的感情。但是我們也不得不承認,香港從此成爲了中國最先接觸這個世界的通道,也爲中國社會的轉型提供了經驗。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