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員辭官回鄉後靠什麼生活?他們有退休金嗎

本文已影響3.13W人 

《禮記·曲禮上》記載:“大夫七十而致事。”漢代經學大家鄭玄在其上註解:“致其所掌之事於君而告老。”

從這些文字記載來看,古代官員正常退休的年齡在七十歲。從這一點來看,古代封建社會的統治者似乎對官員還不錯,還允許朝廷官員退休。然而細細思考,便知道這樣的規定實在是太“過分”了。

因爲古代封建社會生活水平比較落後,醫療環境極差等緣故,以至於通常有“人生七十古來稀”的說法。也就是說,古代人能夠活到七十歲那是相當稀少的。所以說,古代統治者定下的“七十而致事”實在是有些“多此一舉”了。當然,也許那些統治者也知道這個關竅,於是自古以來便有一個約定成俗的規定,那便是官員可以主動請辭。

既然如此,便產生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古代官員們辭官回鄉之後靠什麼生活呢?

其實,那些請辭回鄉的官員們在待遇方面還是比較不錯的,跟現在一樣有着一筆“退休金”可以領取。

一、“退休金”

其實說起來,各個朝代官員退休後的情況都有所不同。在秦漢時期,官員退休之後就徹底成了平民,這個時候的官員退休之後就沒了生活來源。這就需要官員們自己重新找份“工作”來做了。當然,那些原本就有貴族身份的官員退休後仍然會活得有滋有味的,所以秦漢時期爵位是官員們人人所向往的。

到了魏晉時期,朝廷規定請辭退休之後,會有一個類似“顧問”這樣的閒職可以讓其擔任。這樣一來,生活方面會稍微容易一點。但要想生活下去仍然得找個“工作”去做。

到了隋唐以後,古代官員們的生活條件就比較優渥了。因爲自那以後,無論官員在位期間的品級有多低,他們請辭回鄉之後,都可以享受“半俸”養老的待遇。換句話說,隋唐以後,古代官員辭官回鄉後就有“退休金”了。

古代官員辭官回鄉後靠什麼生活?他們有退休金嗎

到了宋神宗以後,退休官員的待遇似乎就變得更好一些了。因爲從那以後退休的官員可以領取原俸祿一般的退休金,還可以保留自己的官職。換句話說,雖然官員退休了,但他本身的官職仍然還在,不僅官職還在,退休之後的官職還能升級。除此之外,退休的官員若是家裏太窮的話,還可以根據個人情況向朝廷申請,然後朝廷會給其每月發放二石米。

從這裏可以看出,古代的官員們辭官回鄉之後似乎可以依靠退休金來生活了。然而事實上卻並非是這樣的。因爲古代官員的俸祿通常都是很低的,一旦退休之後,他們所領取的退休金更是隻有原俸祿的一半。這點退休金養活自己一個人是沒啥問題,但是要養活一家子人,那就幾乎不可能了。

既然是這樣的話,那辭官回鄉的官員們靠什麼生活呢?

實際上,除了官員們自己領取的退休金之外,他們還會找別的“工作”以賺取銀兩養活家人。

二、“工作”

實際上,並非是所有的官員都一定要去另找活幹,因爲有的人就是個清閒的性子,辭官歸鄉之後就隱居山野,過着田園生活,這般自然是不需要令找“工作”的。比如說,唐朝的張彖,他因每次薦舉提升而被縣令和太守打壓,結果直接辭官歸去,隱居在了嵩山。

除此種情況之外,多數古代官員請辭歸鄉之後,都會找些“工作”,用來賺取生活費。譬如說,清朝有個叫做錢振倫人,這個人辭官回鄉之後,去做了一名教書的先生,以此賺取生活費。

因爲古代官員辭官之後並非孤身一人,他們辭官之後總要拖家帶口,甚至還要帶着那些僱傭的家僕和丫鬟一起離開。即便他們辭官退休,但仍然要跟以前官場同僚保持往來予以應酬。如此一來,那些官員所能領取的退休金就捉襟見肘了。

錢振倫在揚州當官的時候,一年俸祿多達七百兩。相比其他年收入一百多兩的窮官來說,算是不錯的收入。但是跟各個地方同級的官員來說,他沒有所謂的“灰色收入”,因而也不算太高。於是,錢振倫辭官回鄉之後一直以教書爲生,當了二十九年的教書先生之後,於揚州去世。

此外,再說一說明代的袁宏道。袁宏道歷任吳縣知縣,禮部主事以及國子博士等要職。他此官職後並未爲生活來源發愁,反而做了“自由撰稿人”和“驢友”。他整日遊覽東南名勝古蹟,嬉戲于山林之間,寫下了《初至西湖記》、《虎丘記》等著名遊記。遊覽結束返回故鄉之後,他一直過着隱居的生活。

由此可見,對於古代官員來說,他們辭官回鄉之後,要賺取生活來源的話,會找一份可以發揮自己特長的“工作”來進行謀生。倘若不爲生活來源發愁的話,則多半會過着優遊林下、漁陽山水的清閒生活。

說到這裏,可能有些人會奇怪,既然古代官員辭官回鄉之後,還要爲生活來源而發愁,那他們爲何要辭官呢?

其實,那些官員們之所以要辭官,很大程度上是因爲官場太過“黑暗”以至於官員心神俱疲,飽受摧殘的緣故。

三、“不得不”辭官

說起來,大家可能不相信,對於很多想要做出一番事業的官員來說,甭管他有多大的抱負,都必然會遭到一些同僚的打壓和彈劾。因爲官場清規戒律多如牛毛,古代官員們在做事的時候必須小心翼翼的處理每一件事,一旦有所疏漏,必然會被上級或政敵攻訐。

比如說,明代中期的大臣李廷機。此人在南京任職期間,爲人清廉,官風頗正,在嚴厲打擊各種亂象的同時,還鼓勵小販經商等等,將整個南京的經濟搞得紅紅火火。更難得的是,他從來不收賄受賄,是一個人人稱讚的好官。

正因如此,在萬曆三十四年的時候,李廷機被明神宗提拔進入了內閣。然而因爲李廷機是沈一貫的學生,以至於大臣們將他和沈一貫、申時行等人聯繫了起來,天天對他攻訐彈劾。以至於他進入內閣之後,大半時間都在應付這些瑣碎雜事。連續幾個月被幾十位同僚潑髒水,以至於李廷機身心飽受摧殘,心神俱疲之下再也無心做官了。

古代官員辭官回鄉後靠什麼生活?他們有退休金嗎 第2張

於是,爲了讓明神宗看到自己辭官的決心,他讓全家老小先回福建,自己則將房子捐給窮人,而後獨自居住在廟裏,同時給明神宗連寫五份辭呈。然而五份辭呈遞交上去之後,明神宗絲毫反應都沒有,李廷機沒有氣餒,再連寫五份辭呈遞交上去。

然而明神宗對李廷機的辭呈依然視而不見,結果李廷機一連寫了五十份辭呈,有一種你不給我批准,我就天天寫的勁頭。最後,李廷機在廟裏一連住了五年,寫了總共一百二十三份辭呈,都沒有被明神宗批准辭官回鄉。讓人覺得比較有趣的事,李廷機倒是得了一個“廟祝閣老”的稱號。

萬曆四十年九月的時候,李廷機遞交的辭官辭呈仍然沒有得到批准,無奈的他只好在皇帝的臺階前向皇帝請辭,然後自行離去了(明代規定,遞交辭呈之後,準與不準都可自行離去)。

這件事情被明神宗知道之後,他還專門給李廷機加封爲太子太保,並且送上了豐厚的銀兩盤纏。回到家鄉之後的李廷機,心中緊繃的那根筋似乎一下子鬆了下來,結果四年之後,李廷機於家中逝世。

可見,對於古代官員來說,官場上的蠅營狗苟之事太多,也會導致他們“不得不”辭官離去。這一點,倒也能夠理解。

結語:

古代官員任職的時候,一般都有迴避原則。也就是說,官員不許在原籍或者有產業的地方擔任官職。因此不論官員在哪裏任職,必然會被安排到條件優越的官邸以供官員和家屬居住。

但需要注意的是,一旦辭官退休,官邸就必須出讓出來,讓給繼任者居住。在南宋的時候,更有一個規定,說是官員辭官之後,不僅要將官邸讓出來,還要在三年內不得在任職地居住。正因如此,古代官員辭官之後,就必須回鄉了。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