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員辭官回鄉是如何生活的?吃什麼用什麼

本文已影響1.15W人 

古代官員辭官回鄉是如何生活的?。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當我們在看古代電視劇的時候,或許可能會經常看到這一幕:當大臣和君主意見不合的時候,大臣便會當即摘下官帽,毅然決然辭官回家。而這種行爲放在現在的話,想必沒有幾個人會有這樣的勇氣。

回顧歷史,古代有很多官場失意的朝廷官員在黑暗的政治面前選擇了告老還鄉,那麼他們是憑藉什麼纔會有這樣不爲五斗米折腰的精神的呢?

古代官員辭官回鄉是如何生活的?吃什麼用什麼

一、中國歷史悠久的農耕文明

首先這和中國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有關。我們都知道,在中國封建社會,農耕文化的是最大的特點。在當時的社會階層中,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是農民。他們以家庭爲單位,依賴封閉的小農經濟生存。雖然這樣的生活方式過於枯燥單一,但生活成本很低,其農產品產量足夠一家人生存,甚至在面對自然災害的時候還會有存糧。

除了節省生活成本以外,農耕文明還有一個優點便在於定居流動性小。辭官回家的人只需要買一塊地,自己蓋一間小屋,後有田地耕種,前有花園種菜,這樣便可以很容易地解決自己這一生的居住問題。除此以外,在農耕文明中還有我們經常能在電視劇中看到的男耕女織。男子耕地解決糧食問題,女子織布解決衣物問題。

所以從這點來看,儘管官員辭官回家,不再享受朝廷俸祿,他們自己也可以通過種地和織布解決生活中衣食住行的大多數難題。所以面對官場上的刁難,擁有土地、置辦房產的官員是不懼怕因爲丟了官職而無法生存的。

二、在朝爲官多年的積蓄

古代官員辭官回鄉是如何生活的?吃什麼用什麼 第2張

我們都知道,古代人爲了考取功名可以頭懸樑、錐刺股,經歷十年寒窗苦讀。那麼他們爲什麼削尖了腦袋也要入仕呢?想必除了權力和地位的原因還有金錢,也就是說朝廷俸祿吸引着那些迫切想要改變普通生活的平民百姓。對於世家大族來說,經歷幾代人的共同奮鬥以後,生活更是殷實,所以更不畏懼因辭官而無法生存。

下面我們便談一下古代的朝廷俸祿。以官員待遇最好的宋朝爲例,官職高一點的官員一年的俸祿摺合成人民幣有兩千萬左右,而官職低一點的官員一年的俸祿摺合成人民幣也有兩百萬左右。由此看來,在朝爲官的官員一年下來也有不少積蓄,而這些年攢下來的積蓄也足夠他們辭官回家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

三、古人瀟灑不羈的精神生活

自古有言,不慼慼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從這點便可得知,古人實際上是有錚錚傲骨的。除此之外,他們還懂得適可而止。也就是說,在古代,人們對精神生活的要求要遠比物質生活高的多。劉禹錫曾有言:“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從這裏便可看出來,對於大多數古人來說,即使沒有榮華富貴,自己高尚的生活志趣是不可丟棄的。

就是因爲這樣,纔有了那麼多的文人雅士選擇遠離官場的腐敗,投身於寄情山水的快樂。他們爲了不違背自己內心的道義,選擇了自然超脫的生活。正因如此,我國古代出現了很多描寫山水田園風光的詩人,比如陶淵明、白居易等。他們所寫的詩句中不僅體現了他們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還彰顯了他們對瀟灑不羈的精神生活的追求。

古代官員辭官回鄉是如何生活的?吃什麼用什麼 第3張

結語:我們應該像古代這些不爲五斗米折腰的人學習,因爲雖然物質生活固然重要,但一個人的精神境界是花多少錢都買不來的。而隨着社會經濟發展不斷加速,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我們對美好生活的理解也產生了變化。

在當今這個競爭激烈的年代,人們變得越來越不滿足,想要的東西越來越多,這無形之中給我們的生活增加了很大的壓力。而在這種壓力之下,我們沒有資本像古代人一樣因爲一點小事便辭官回家,因爲我們想活得自由自在的成本和古人比起來實在太高了。所以,我們要勇敢直麪人生的逆境,披荊斬棘,成就自我!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