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員退休後,爲何一定要回故鄉?歸故鄉有着什麼寓意嗎

本文已影響2.3W人 

古代的官員和現在的官員不一樣。現在的官員退休後,一般會一直生活在退休的城市裏。而古代的官員則都會回到家鄉。無論是繁華的大都市,還是在京城,最終都不會生活在那裏,而是一定要回到自己的故鄉去。那麼,古代的官員爲什麼會做這樣的選擇呢?

先要說明的是,古代官員的退休情況和我們現在官員是不一樣的。古代官員一般沒有退休年齡限制。幹到身體實在支撐不住的時候,向皇帝打報告,皇帝同意了,你就可以退休。或者雖然身體很好,但已經不受皇帝待見了,也會退休。

古代退休名叫“致仕”,不懂得這個詞的人,還以爲是剛當官進入仕途呢。

古代官員退休後,爲何一定要回故鄉?歸故鄉有着什麼寓意嗎

(致仕還鄉,圖取其意)

古代官員退休,爲什麼一定要回到故鄉呢?我認爲有以下一些原因。

一、“葉落歸根”的意識。

所謂“樹高千丈,葉落歸根”。一棵樹從發芽到抽枝牽蔓,無論這棵樹長多高,當葉子枯黃的時候,它都是要落下來,回到它出生的泥土的。古人也一樣,年輕的時候出去闖蕩江湖,做官奔事業。但是老了以後,他就應該回到自己出生的家鄉。

還有,中國古代是“祖先崇拜”,是“家天下”的社會,家庭、家族這些觀念十分強烈。一個人生下來後,就會進入族譜。去世以後,他的墓地應該進入家族的祖墳地,他的靈位也會放進家族的祠堂裏。

當一個官員身體不行了,需要“致仕”的時候,他其實也就面臨着死亡的問題。也就是說,他去世以後,應該埋葬在哪裏。當然了,肯定是在祖墳裏。但是如果生活在外地,去世了,怎麼把遺體運回家鄉呢?古代的交通不發達,這顯然是一件極困難的事情。再說了,在古人的觀念裏,一個人去世後,他的遺體是不能隨便動的。如果住在外地,去世後才被運回故鄉,顯然是不合適的。

古代官員退休後,爲何一定要回故鄉?歸故鄉有着什麼寓意嗎 第2張

二、“鄉村賢達”的作用。

古代官員退休以後,他不是就完全沒事幹了,他一般都會回到家鄉,繼續發揮作用。發揮什麼作用呢?

古代社會的政治機構,一般到縣一級就截止了。也就是說,知縣一級是最小的官員,被稱爲“七品芝麻官”,縣以下就沒有朝廷委派的官員了。(當然也有吏,但吏和官是不一樣的,吏是沒經過科舉考試的。)

但是古代的鄉村地域面積又十分廣闊,而且交通也不發達,地方上肯定會有扯皮糾紛等各種事情。這些事情要解決,靠一個縣政府,顯然是不行的。所以,一般都會靠“鄉村賢達”。

“鄉村賢達”有落第秀才,有讀過書的地主。但如果當地有退休的官員,這種退休的官員,則發揮着最重要的作用。

退休官員作爲“鄉村賢達”,在處理事情的時候,他們利用的是他們的威望。因爲這個威望,他們成了判斷尺度。他們說什麼就是什麼,他們做出的決定,也沒人敢不同意。正因爲他們說一不二,因此有這樣的退休官員在鄉下,鄉下因此顯得非常穩定。

古代官員退休後,爲何一定要回故鄉?歸故鄉有着什麼寓意嗎 第3張

三、“農耕財產”的要求。

古代是農耕社會。農耕社會和商業社會是不一樣的。商業社會裏,一個人奮鬥一生,掙下的財產,是有多少房有多少商鋪等等。農耕社會的財產,主要就是購買了多少土地。而這些土地,當然不可能買在城裏,因爲城裏沒有土地。也不會買在異鄉,因爲自己的子女和家人都不在異鄉,而是在家鄉。

既然一個人當官掙的財產,都在家鄉,妻子兒女也都生活在家鄉。因此,官員退休以後,也都是會回去。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