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老學派爲什麼再漢朝初這麼盛行?原因是什麼

本文已影響1.11W人 

中國哲學中,黃老之學和魏晉的玄學一樣,在哲學史中都佔有一定的地位,享有和歷經着幾乎幾個朝代的時間。

那麼,黃老之學有哪些內容呢?它提出了哪些思想呢?今天就來一起學習下。

黃老學派爲什麼再漢朝初這麼盛行?原因是什麼

黃老之學主要活躍在戰國後至西漢初期的一段時間裏,而主要的運用和發展還是在西漢初。從秦滅至漢的建立,經歷了一段時間的戰爭和破壞。漢初,安定社會、恢復生產便成了統治者的首要任務。而爲此相合的政治哲學基礎就是黃老之學。

黃老學派思想發展主要分爲兩大主題:技術發明和政治思想,以形而上本體的道作爲依據,結合形而下的養生、方技、數術、兵法、謀略等等,具有極強目的性、操作性。

現在在西方,黃老道家常被稱爲“目的性的道家”或“工具性的道家” 。從內容上看,黃老之術繼承、發展了黃帝、老子關於“道”的思想,他們認爲道是作爲客觀必然性而存在的。主張:虛同爲一,恆一而止,人皆用之,莫見其形。 在社會政治領域,黃老之術強調道生法。認爲君主應:無爲而治,省苛事,薄賦斂,毋奪民時,體恤民生,公正無私,恭儉樸素,貴柔守雌,通過無爲而達到有爲。上述主張在漢朝初期曾經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結果出現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的盛世。

黃老之學,這裏面大家都知道老子,卻不知這個“黃”,指的是黃帝。黃帝,五帝之首,傳說中的人物。所謂黃老之學是以老子“道法自然”爲體,託名於黃帝的刑名法術爲用,兼儒、墨、陰陽諸家思想的一新的道家學派。所以對於黃老學派,有兩個關鍵點,一爲老子的“道”,二爲刑名法術,還要了解到對於“道”和刑名法術的發展又是含有其他幾家的思想。

2,《皇帝四經》

黃老學派爲什麼再漢朝初這麼盛行?原因是什麼 第2張

黃老之學的經典著作是《皇帝四經》。此書成於戰國,流行於漢初。對於漢初的“無爲”而治,它該爲理論基礎了。

關於老子的“道”,其爲本源不變。“道”生天地,天地交合,萬物生。《皇帝四經》指出道化萬物有一定的法則與規律,它是可以認識和掌握的,人道也是可以認識和掌握的。認識遵循規律,可取得好的結果。

具體的方法論——《皇帝四經》講“相與相成”。尊重規律,還要注意適宜的“時”、掌握適當的“度”。在事物之間的相對相成中,主張“平衡而止”。這又是對老子“以柔克剛”、“以反求成”的發展。

漢朝時,從劉邦到景帝都好黃老,使“清靜無爲”的治國方針得以延續。“流民既歸,戶口亦息,上下饒羨”的“文景之治”,是爲黃老之學在政治上的成功運用。

3,《淮南子》

漢武帝初年,《淮南子》誕生。此書是爲漢初黃老之學最好的總結和綜合的發展。 《淮南子》又名《淮南鴻烈》、《劉安子》,是西漢皇族淮南王劉安及其門客集體編寫的一部哲學著作。該書在繼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礎上,糅合了陰陽、墨、法和一部分儒家思想,但主要的宗旨屬於道家。“鴻”是廣大的意思,“烈”是光明的意思,很多學者認爲,此書如道一樣包括了廣大而光明的通理。

《淮南子》的思想內容:“宣揚老子的淡泊無爲,蹈虛守靜,出入經道。言其大也,則燾天載地;說其細也,則淪於無垠;及古今治亂存亡禍福、世間詭異瑰奇之事。其義著,其文富,物事之類無所不載。然其大較,歸之於道。”班固《漢書·藝文志》將其歸入“雜家”,《四庫全書總目》亦歸入“雜家”,實際上是一部囊括了哲學、社會學、歷史學、人物學的綜合著作。

無論是《皇帝四經》還是《淮南子》,都無法繞開老子的“道”,《淮南子》展開了“道”生萬物的一辯證過程:“陽生於陰,陰生於陽;陰陽相錯,四維乃通;或死或生,萬物乃成。”這種對立面的互相生成與轉化的辯證運動,體現着道“無爲而無不爲”的內涵。

黃老學派爲什麼再漢朝初這麼盛行?原因是什麼 第3張

由“無爲而無不爲”,《淮南子》明確概括了“無爲”的基本原則是“循理而舉事”、“因資而立權”。在政治上便表現出遵循規律下的因勢利導、因時制宜。實際上,又是循法下的無爲而治。說來簡單,做呢,在特定的環境中,注意引導,也很好實踐。畢竟無爲而治,還是講求些治理的,但是卻強調了不要多爲和亂爲。

4,漢代以後,再無黃老(老子的道家依然沒有斷流)

法家導致秦的勝利與滅亡這一事例,需要後人有教訓和反思。而秦之後,經多次的起義和戰爭,漢最需要抓住秦之教訓,休養生息,鞏固民生。故黃老思想流行,“無爲而治”方針得以確立。

漢初的主流思想除道法結合的黃老之外,還有其他先秦思想的糅合。像漢高祖時期的陸賈,曾著有《新語》。他就提倡以儒家的“仁義”爲主,道家的“無爲”爲最高理想的治國方針。而賈誼不僅在《鵩鳥賦》中發揮了先秦的樸素辯證和唯物主義觀點,又重新確定民本、民生的重要,區別了禮制和律法,提出仁義和法制都是統治的工具。

黃老學派爲什麼再漢朝初這麼盛行?原因是什麼 第4張

在中國哲學史的進程上,漢朝作爲中國歷史上第二個統一的封建王朝,面對新的階級,國家的穩固,經濟的發展,像黃老思想這種對先秦思想的傳續發展和高度綜合,實在是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且具有極大包容性的政治哲學的開始。漢代以後,中國的統治階級就很少用這種無爲而治的哲學了,而是曲曲折折、反反覆覆地把孔子的儒學和印度過來的佛學,雜糅着運用到了政治治理和民生髮展中。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