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49章 魯問(3)具體內容是什麼?講述了什麼故事?

本文已影響1.92W人 

《墨子》,戰國時期的哲學著作,一般認爲是墨子的弟子及後學記錄、整理、編撰而成,共分爲兩大部分:一部分記錄墨子言行,闡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墨家前期的思想;另一部分被稱爲墨辨或墨經,着重闡述墨家的認識論和邏輯思想。《墨子》原有71篇,當前通行本只有53篇,佚失了18篇,其中8篇只有篇目而無原文。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墨子·49章 魯問(3)

本篇各段記載了墨子與諸侯、弟子等人的一些談話,其中比較重要的內容,有墨子以“必擇務而從事”的原則遊說諸侯;文中多處申明“兼愛”“非攻”的主張;也有幾處專門申說“義”的重要性。所有這些內容,體現出墨子嚮往國家富強、天下安寧、人民安居樂業的理想。

子墨子游,魏越曰:“既得見四方之君,子則將先語?”子墨子曰:“凡入國,必擇務而從事焉。”從這些話中我們可以看出:一是人生苦短,一定要選擇重要的事先做。二是墨子作爲一個遊說之人,他知道怎樣把握機會,知道怎樣才能使國強,他能對症下藥。這不僅對於一個國家很重要,對於我們每一個人都很重要,我們只有善於從重要的事情入手,把握住我們生命中的重點,我們纔能有所成就。在勸說不要戰爭時,他仍然站在“兼愛”的立場,也就是說只有“兼愛”,人與人之間和平相處,人們纔不會攻打別的國家。戰爭對人對己都不利,因此他主張“非攻”。

曹公子以“人徒多死,六畜不蕃,身湛於病”來請教墨子,墨子以“今子處高爵祿而不以讓賢,一不祥也;多財而不以分貧,二不祥也”“若是而求福於有怪之鬼,豈可哉”來解說原因。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一是墨子早期的明鬼學說,可能僅限於要求弟子和百姓篤信鬼神之有而虔誠祭祀,威於鬼神而不做壞事和虧心事。也就是說,明鬼學說的早期功能主要在於以此威懾內部、促使弟子嚴格要求自己。二是隨着弟子學成而引發的社會政治地位特別是經濟地位的變化,墨子在明鬼中加入了新的內容,即:“處高爵祿”而“讓賢”“多財”而“以分貧”,從而“求福於有怪之鬼”,得到福佑而使自身和家人平安。

墨子·49章 魯問(3)具體內容是什麼?講述了什麼故事?

【原文】

魯之南鄙人,有吳慮者,冬陶夏耕,自比於舜。子墨子聞而見之。吳慮謂子墨子:“義耳義耳,焉用言之哉?”子墨子曰:“子之所謂義者,亦有力以勞人,有財以分人乎?”吳慮曰:“有。”子墨子曰:“翟嘗計之矣。翟慮耕而食之人矣。盛,然後當一農之耕,分諸,不能人得一升粟。籍①而以爲得一升粟,其不能飽天下之飢者,既可睹矣。翟慮織而衣天下之人矣,盛,然後當一婦人之織,分諸天下,不能人得尺布。籍而以爲得尺布,其不能暖天下之寒者,既可睹矣。翟慮被②堅執銳,救諸侯之患,盛,然後當一夫之戰,一夫之戰,其不御三軍,既可睹矣。翟以爲不若誦先王之道,而求其說,通聖人之言,而察其辭,上說王公大人,次匹夫徒步之士。王公大人用吾言,國必治,匹夫徒步之士用吾言,行必修。故翟以爲雖不耕而食飢,不織而衣寒,功賢於耕而食之、織而衣之者也。故翟以爲雖不耕織乎,而功賢於耕織也。”吳慮謂子墨子曰:“義耳義耳,焉用言之哉?”子墨子曰:“籍設而天下不知耕,教人耕,與不教人耕而獨耕者,其功孰多?”吳慮曰:“教人耕者,其功多。”子墨子曰:“籍設而攻不義之國,鼓而使衆進戰,與不鼓而使衆進戰,而獨進戰者,其功孰多?”吳慮曰:“鼓而進衆者,其功多。”子墨子曰:“天下匹夫徒步之士少知義,而教天下以義者,功亦多,何故弗言也?若得鼓而進於義,則吾義豈不益進哉!”

子墨公尚過於越。公尚過說越王,越王大說,謂公尚過曰:“先生苟能使子墨子于越而教寡人,請裂①故吳之地,方五百里,以封子墨子。”公尚過許諾。遂爲公尚過束車五十乘,以迎子墨子於魯。曰:“吾以夫子之道說越王,越王大說,謂過曰:‘苟能使子墨子至於越,而教寡人,請裂故吳之地,方五百里,以封子。’”子墨子謂公尚過曰:“子觀越王之志何若?意越王將聽吾言,用吾道,則翟將往,量腹而食,度身而衣,自比②於羣臣,奚能以封爲哉!抑越不聽吾言,不用吾道,而吾往焉,則是我以義糶③也。鈞之糶,亦於中國耳,何必于越哉!”

墨子·49章 魯問(3)具體內容是什麼?講述了什麼故事? 第2張

【註釋】

① 籍:通“藉”,假使。

② 被:通“披”。

① 裂:分。請裂:願分割。

② 比:列。

③ 糶:出賣。

墨子·49章 魯問(3)具體內容是什麼?講述了什麼故事? 第3張

【翻譯】

魯國的南郊有一個叫吳慮的人,冬天製陶器,夏天耕作,拿自己與舜相比。墨子聽說了就去見他。吳慮對墨子說:“義啊義啊,責在切實之行,何必空言!”墨子說:“你所謂的義,也有以力量幫人操勞,有財物分配給人的方面嗎?”吳慮回答說:“有。”墨子說:“我曾經思考過:我想自己耕作給天下人飯吃,十分努力,這才相當於一個農民的耕作,把收穫分配給天下人,每一個人得不到一升粟。假設一個人能得一升粟,這不足以餵飽天下飢餓的人,是顯而易見的。我想自己紡織給天下的人穿,十分努力,這才相當於一名婦人的紡織,把布匹分配給天下人,每一個人得不到一尺布。假設一個人能得一尺布,這不足以溫暖天下寒冷的人,是顯而易見的。我想身披堅固的鎧甲,手執銳利的武器,解救諸侯的患難,十分努力,這才相當於一位戰士作戰。一位戰士的作戰,不能抵擋三軍的進攻,是顯而易見的。我認爲不如誦讀與研究先王的學說,通曉與考察聖人的言辭,在上勸說王公大人,在下勸說平民百姓。王公大人採用了我的學說,國家一定能得到治理,平民百姓採用了我的學說,品行必有修養。所以我認爲即使不耕作,這樣也可以給飢餓的人飯吃,不紡織也可以給寒冷的人衣服穿,功勞勝過耕作了纔給人飯吃、紡織了纔給人衣穿的人。所以,我認爲即使不耕作、不紡織,而功勞勝過耕作與紡織。”吳慮對墨子說:“義啊義啊,貴在切實之行,何必空言!”墨子問道:“假設天下的人不知道耕作,教人耕作的人與不教人耕作卻獨自耕作的人,他們功勞誰的多?”吳慮答道:“教人耕作的人功勞多。”墨子又問:“假設進攻不義的國家,擊鼓使大家作戰的人與不擊鼓使大家作戰,卻獨自作戰的人。他們的功勞誰的多?”吳慮答道:“擊鼓使大家作戰的人功勞多。”墨子說:“天下平民百姓少有人知道仁義,用仁義教天下人的人功勞也多,爲什麼不勸說呢?假若我能鼓動大家達到仁義的要求,那麼,我的仁義豈不是更加發揚光大了嗎!”

墨子讓弟子公尚過前往越國出仕做官。公尚過遊說越王。越王非常高興,對公尚過說:“先生如果能讓墨子到越國教導我,我願意分出過去吳國的五百里封給墨子。”公尚過答應了。於是越王爲公尚過備了五十輛車,去魯國迎接墨子。公尚過對墨子說:“我用老師的學說勸說越王,越王非常高興,對我說:‘假如你能讓墨子到越國教導我,我願意分出來過去吳國的五百里封給墨子。’”墨子對公尚過說:“你觀察越王的心志怎麼樣?假如越王將聽我的言論,採納我的學說,那麼我將前往。或者越國不聽我的言論,不採納我的學說,如果我去了,那是我把‘義’出賣了。同樣是出賣‘義’,在中原國家好了,何必跑到越國呢!”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