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瓦格納:德國作曲家,著名的浪漫主義音樂大師

本文已影響1.96W人 

威爾海姆·理查德·瓦格納,1813年5月22日生於薩克森王國萊比錫,德國作曲家,著名的浪漫主義音樂大師。

他是德國歌劇史上一位舉足輕重的巨匠。前面承接莫扎特的歌劇傳統,後面開啓了後浪漫主義歌劇作曲潮流,理查·施特勞斯緊隨其後。同時,因爲他在政治、宗教方面思想的複雜性,成爲歐洲音樂史上最具爭議的人物。

瓦格納1813年5月22日生於萊比錫小官吏家庭,出世6個月,在警察局當職員的父親就去世了。幼年喜愛文學、戲劇、繪畫。1831年在萊比錫大學攻讀哲學並學習作曲理論。他母親不久改嫁給一個演員兼劇作家。不久全家就搬到繼父工作的德累斯頓。瓦格納在繼父關照下,受到了最初的藝術薰陶,他對戲劇和音樂十分感興趣。1827年,全家又遷回萊比錫。在萊比錫布商大廈劇院,他第一次聽到貝多芬第九交響曲,深受感動。1831年,他進入萊比錫大學學習作曲,一年後,他創作了貝多芬風格的《C大調交響曲》。

1832年,經他哥哥介紹,到維爾茨堡任合唱指揮。同年他創作了他的第一部完整的歌劇作品《仙女》。之後,他又先後在馬格德堡和柯尼斯堡擔任音樂指揮。

1833年起,先後在一些中小城市的歌劇院任指揮和音樂指導。豐富的演出實踐對其歌劇創作和歌劇改革思想的形成,起了積極作用。

1836年第一次結婚,次年前往當時俄國的里加任一家歌劇院的音樂指揮。1839年因爲債務,乘船逃往倫敦。1840年至1841年在巴黎度過。1842年返回德國德累斯頓,任薩克森王國宮廷樂隊指揮。

1842年,德累斯頓歌劇院上演其歌劇《黎恩濟》獲成功,被任命爲該院指揮。後受巴枯寧影響,參加資產階級革命。事敗後流亡瑞士,轉向妥協,信奉叔本華的悲觀哲學。

1849年在德累斯頓參加五月起義,失敗後被通緝,此後12年在巴黎等地流亡。在巴黎期間,認識了李斯特,後來娶了李斯特的女兒柯西瑪爲妻。1861年通緝令解除後,回到德國,住在威斯巴登的布里希鎮。

理查德·瓦格納:德國作曲家,著名的浪漫主義音樂大師

1864年應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之召,返慕尼黑。1870年代爲實踐其歌劇改革的主張,在拜羅伊特自建歌劇院,上演其歌劇《尼伯龍根的指環》等。他所作歌劇還有《漂泊的荷蘭人》、《湯豪舍》、《羅恩格林》、《歌唱大師》、《帕西法爾》等。主張歌劇改革應以福州爲題材,戲劇與音樂須組成有機的整體,交響樂式的發展是戲劇表現的主要手段。他運用不間斷的音樂結構的主導動機手法、半音和聲體系和配器效果,豐富了歌劇的藝術表現力,對歐洲專業音樂的發展有深遠影響。

1865年開始,得到了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的贊助。

1883年2月13日,在前往威尼斯避寒旅行期間,因心肌梗塞病死於威尼斯的溫德拉敏宮中。

瓦格納的兒子齊格弗裏德·瓦格納也是作曲家。

逝世

1879年以後,因爲健康關係瓦格納連續四個冬天都是在意大利度過的。1881年春,瓦格納赴柏林參加《諸神黃昏》的公演, 在一片喝彩聲中他突然臉色蒼白,急忙退入休息室。一陣陣的心臟劇痛威脅着他的生命。瓦格納頑強地活下來了,但從此健康狀況日益下降。1882年,瓦格納重返拜羅伊特,在那裏參加了《帕西法爾》的首演,在最後一場演出中他還親臨指揮。隨後,瓦格納又回到威尼斯休養,終因心臟病復發,醫治無效,於1883年2月13日死於威尼斯。

理查德·瓦格納:德國作曲家,著名的浪漫主義音樂大師 第2張

瓦格納的遺體經慕尼黑運往拜羅伊特。2月16日下午二時,運有瓦格納及其家屬的專車從慕尼黑開出,沿途每一個車站都有無數的人彙集在那裏默默祈禱。晚上,在慕尼黑車站上,有數千名瓦格納的崇拜者,手持火炬在等待,當車子開出站時,數百面弔旗垂下。奏出瓦格納的鉅作《諸神的黃昏》中的葬禮進行曲。當列車抵達拜羅伊特時,巨大的哀哭聲淹沒了整個車站。每一戶人家門前都拴了黑色弔旗,街燈也包上了布。一支巨大的送葬行列從街道上緩緩而過。瓦格納死去的消息很快傳向全世界,吊辭從四面八方飛來。威爾第得知噩耗後悲痛萬分,他在給朋友的信中寫道:“悲!悲!悲!瓦格納死了!!!大人物已消失,在文化史上留下偉大痕跡的那個名字!!!”雕刻家奧克斯達用石膏爲死者拓取了遺容。瓦格納的妻子柯西瑪肝腸寸斷,剪下一柬金髮放到靈柩中永陪丈夫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