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學說那麼多 漢武帝爲何單單中看儒學

本文已影響2.46W人 

對獨尊儒術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漢武帝將儒學推向了至尊,後人一直爭論其用意。

也有人對此進行了抨擊:正因爲如此,才使得中國人的思想如此固化,學術發展受到了抑制,以至於後來大家都成了只會讀幾本書的迂腐之人。

古代學說那麼多 漢武帝爲何單單中看儒學

那麼,2000年前的漢武帝,爲何單單看中了儒學,而非其它學說呢?

有人分析,漢朝初期時由於經濟凋敝,所以採用了休養生息的方式使國家得以緩過勁來。而到了漢武帝時期,這種做法顯然不太合適了,於是,他要換個方式繼續鞏固自己的統治。

別看漢武帝小小年紀就做了皇帝,卻是極有野心的。因爲,他一直都很清楚,北邊的匈奴是一個大患,若是不能根除,漢朝還是會和以前一樣,靠着和親來緩和矛盾。於是,在漢武帝任期內,很長的一段時間,不是爲打仗做準備,就是發兵討伐匈奴。

對此,國內的老百姓很苦,打仗要用錢,而且,消耗起來那就是流水的速度。爲了籌集錢,漢武帝開創了很多方法,自然引起了民憤。試想一下,老百姓想的是居家過日子,皇帝想的是國家的長治久安,二者之間必然會有不調和之處。

古代學說那麼多 漢武帝爲何單單中看儒學 第2張

看先秦時代,幾乎每個國家都有自己主張的思想,這當然得益於春秋時學術氛圍的開放,以及後來很長一段時間的實踐,最後則是崇尚法學的秦國勝出。仔細看秦始皇制定的那些制度,其實,都離不開法學的基礎,而這些又爲後代君主,提供了相當有價值的借鑑。

劉邦做了皇帝后,看似沒有強調國家偏向哪個學術,其實骨子裏已經承認了秦國的那套制度。只是當時的外界都還想再回到分封時期,於是,漢朝初年的幾任皇帝都不約而同的迴避了這個話題。他們明白國內經濟沒有徹底恢復前,任何有太大爭議的話題都會導致不安。

到了漢武帝時期,有位儒學大家董仲舒,他揣摩出了漢武帝的用意,於是,提出“儒學獨尊”,這自然和漢武帝的想法不謀而合。其實,漢武帝打匈奴,並不是後人讀的那幾段衛青或霍去病英勇殺敵那麼簡單。剛開始時,漢武帝也是有挫折的,朝堂對於攻打匈奴,一直都是兩派意見。可以說,任何朝代,主戰和主和都是絕對對立,關鍵要看皇帝如何決斷。

古代學說那麼多 漢武帝爲何單單中看儒學 第3張

漢武帝需要一種學術思想,來更好地支持自己的霸業。相較而言,這時只有儒學更加符合他的設定。隨着社會的發展、時勢的變化,治國之道、化民之術,也需要與時俱進。如何做到張弛有度、剛柔兼濟、禮法合治、德刑並用,考驗着執政者的政治智慧和治理能力。

也許有人會問,難道就沒有其它學術代表站出來力挺自己的學派嗎?漢武帝是個聰明人,他需要一個受衆面廣、接受度高的學術思想。這麼多的學術流派,自然儒家勝出。當年,孔子帶了那麼多的弟子,到了這終於開花結果。

不過,再仔細想想,漢朝從成立再到漢武帝時期,這100多年的時間,漢朝靠什麼統治大家?不要以爲靠着幾個官員,制定了一些禮儀制度就能管好偌大的一個國家,靠的還是吏治,這其實就是秦國管理國家那一套。

到了漢武帝執政期間,他要將這個統治高度再上一個臺階,讓皇權更加集中,讓臣子們更加聽話。以至於,漢武帝要做的就是:人們只能說該說的話。

古代學說那麼多 漢武帝爲何單單中看儒學 第4張

有人說,漢初時執行的是黃老之學,很是消極。所以,漢武帝想通過更換學術的辦法,進一步調整國家的管理思路,促進國家發展。其實,這種說法有失偏頗,後來的唐、宋以及明這些朝代的初年,都是採用了“休養生息”的方式,讓經濟很快得到了復甦。

而漢武帝將儒學定位,只是一個目的,就是:服務於統治。

這時,漢朝的官僚制度已經成型,大家已經習慣了吏治的管理,於是,漢武帝需要一種學說來引導大家的想法。溫和的儒家學術,自然是一個最好的選擇。這其實和誰提出來,並沒有太大關係,只是恰好讓董仲舒給撞上了。

根據董仲舒的意見,“《春秋》大一統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可是,當今的局面是,“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搞得“上無以持一統,法制數變,下不知所守”。因此,他提出,“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邪辟之說滅息”,那麼,“統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

漢武帝是輕易可以說動的人嗎,他內心早已有此想法,就等一個人實時的提出來罷了。

古代學說那麼多 漢武帝爲何單單中看儒學 第5張

只是,任何事情都是有利有弊,漢武帝想的是江山,他纔不會多想這樣做對其它方面的影響。所以,後來中國科技發展的滯後大家都怪罪於他。如果多想一層,假若中國學術一如既往的百家爭鳴,會不會就如春秋戰國時期那般,冒出一堆堆小國呢?

現今,雖然距離漢朝已經過了兩千年時間,但漢武帝執政時期的很多舉措,還是值得肯定的,畢竟,漢朝在他時期得到了壯大。

參考資料:

【《史記·卷十二·孝武本紀第十二》、《漢書·卷六·武帝紀第六》、《資治通鑑·卷第十七·漢紀九》】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