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伊戰爭成二戰後最慘烈戰爭:雙方死亡近百萬

本文已影響3.15W人 

兩伊戰爭,是發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間的一場長達8年的邊境戰爭。

伊朗和伊拉克在地理位置上都屬於西亞。伊拉克與伊朗之間的領土糾紛已有百餘年的歷史,加上兩國長期存在着民族矛盾、宗教分歧,又都想稱雄海灣地區,因此雙方關係一直緊張,小的邊界衝突不斷。

1980年9月下旬,伊拉克趁伊朗在霍梅尼上臺後政局動盪,經濟惡化,軍心不穩,伊(伊朗)美斷交的時機,對伊朗發動了旨在收復失地、打擊霍梅尼輸出革命、爭奪海灣霸權的戰爭。戰爭長達8年,成爲繼越南戰爭外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戰爭。

整個戰爭進程可分爲:第一階段,伊拉克進攻,伊朗防禦;第二階段伊朗由戰略相持轉爲戰略反攻,伊拉克喪失戰場主動權;第三階段伊朗進攻,伊拉克防禦。兩伊戰爭實際上是一場“馬拉松”式的消耗戰。

伊拉克從蘇聯獲得了很大外交和軍事上的支持。阿拉伯國家主要是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則提供了經濟援助。另外,美國也偏向伊拉克,向其提供武器和經濟援助。自1985年起,美國在出售給伊拉克武器的同時也出售給伊朗。

這場戰爭進行得十分慘烈。當時自吹的世界軍事強國,動用了除原子彈以外的所有先進武器(包括化學武器)。但戰爭雙方都常常使用類似於一戰中的人海戰術攻擊。因此,這場戰爭被世界軍界評論爲“先進武器打低水平戰爭”最典型範例。

兩伊戰爭成二戰後最慘烈戰爭:雙方死亡近百萬

1982年6月,伊朗發動的一系列反攻奪回了伊拉克在戰爭初期佔領的土地。伊拉克鑑於可能被徹底打敗,向伊朗提出休戰的建議。此時,伊朗試圖打垮伊拉克政權,因此拒絕了這一建議。這樣導致戰爭又進行了六年。在此期間,西方海軍力量介入該地區,試圖保護海灣航道暢通。由此導致伊拉克導彈攻擊美國斯塔克號護衛艦;以及美國文森斯號巡洋艦擊落伊朗民航客機,290名乘客和機組人員喪生。

爲使兩伊戰爭儘快結束,聯合國安理會於1987年7月20日通過了要求兩伊立即停火的第598號決議。伊朗被迫於1988年7月18日宣佈,同意接受聯合國安理會598號決議。8月20日,兩伊雙方實現停火,持續八年的兩伊戰爭終於落下了帷幕。

兩伊戰爭前後歷時7年又11個月,是20世紀最長的戰爭之一。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持久和最殘忍的地區衝突。是一場演繹了八年的災難,是一場對雙方來說都得不償失、沒有勝利者的戰爭。

戰爭結束時,兩國的分界線恢復到了戰前的情況。

戰爭使兩國經濟發展計劃至少推遲20至30年。兩個國家都受到慘重損失,經濟發展停滯,石油出口驟降。

這場戰爭前,伊拉克的外匯盈餘近400億美元,戰爭結束時,它的外債是800億美元。戰爭中,伊拉克的死亡人數是18萬、傷25萬,直接損失是3500億美元。伊拉克有些地方鮮有完整的家庭,一家失去幾個親人的屢見不鮮。伊朗也欠外債450億美元,死亡70萬、傷110多萬,僅德黑蘭就有20萬婦女失去丈夫,直接損失3000億美元。

僅首都德黑蘭在八年戰爭中,全市遭受導彈133枚,死1700人,傷8500人。伊朗一軍方人士告訴前去採訪的記者:一個導彈,一個“化彈”(化學武器),成了戰爭後伊朗的致命傷。導彈動搖了民意,“化彈”渙散了軍心。1988年初夏,伊拉克爲迫使伊朗接受停火,在戰場上大量使用化學武器,到處施放“化彈”,毒煙瀰漫,天空都變了顏色,無數士兵中毒後失明、聾啞,就連死狀也讓人慘不忍睹。火焰噴射器將人燃成了一團蜷曲的焦灰。

生命在戰爭中枯萎,希望在戰火中破滅。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流,國際組織和大國應致力於通過政治談判和協商的途徑解決地區衝突,建設和諧世界。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