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謂戴不勝賞析 孔子與孟子並稱爲什麼

本文已影響2.05W人 

在儒家經典《孟子》一書中記載了孟子與一位叫戴不勝的士大夫之間的對話。在這個故事中,戴不勝想向齊王推薦一位叫薛居周的賢德的人,因爲他認爲只要齊王身邊有薛居周來輔佐,齊王就不會被小人的讒言所迷惑了。對此孟子有不同的觀點。  

孟子謂戴不勝賞析 孔子與孟子並稱爲什麼

孟子首先給戴不勝講了一個故事,他問戴不勝說,如果一個楚國的官員想讓兒子學齊國話,那麼是找一個齊國老師來楚國教呢,還是把兒子送到齊國去呢?戴不勝說,不要那麼麻煩,就直接找個齊國老師教就行了。孟子說如果找個齊國老師教,那麼就算天天督促他說齊國話,但是身邊的人都是說楚國話的,他也學不好齊國話。但是如果他到了齊國,就算不用老師教,但是身邊都是說齊國話的,時間一長,他自然而然就學會齊國話了。戴不勝認爲有道理。

孟子接着說,假如齊王身邊上至大臣親戚,下到奴隸僕人都是賢明的人,那麼齊王就沒有機會接觸奸詐小人了,但是如果大王身邊都是那些只會說讒言的小人,那麼齊王身邊只有一個薛居州又有什麼用呢,區區一個薛居州就能對大王產生什麼重大的影響呢,戴不勝覺得孟子說的很有道理。

這個故事是孟子認爲環境對人的生長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一個人所處的環境對他的品行、性格、處事方式都有很大的作用,並不是某個外在的因素就能輕易改變的,因爲環境對人有着潛移默化的作用。

  孔子與孟子並稱爲什麼

孔子是春秋時期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和政治家,他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名丘,字仲尼,今山東曲阜人。早年時,孔子是道家老子的弟子,他曾在魯國擔任過官職,後來帶領着一些弟子云遊列國,整整十四年。之後回到魯國,開設私人講學,打破了當時教學壟斷制度,開創了私人講學的先河。  

孟子謂戴不勝賞析 孔子與孟子並稱爲什麼 第2張

晚年,孔子開始修訂《詩》、《書》、《禮》、《樂》、《易》、《春秋》等六經。去世後,他的弟子將他的言行整理成爲《論語》。孔子被後世尊奉爲聖人,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孟子是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是孔子之孫子思的再傳弟子。孟子,名軻,字子輿。他繼承和發揚了孔子儒家學派的思想,在政治上,他主張列國君王推行仁政,提出“民貴君輕”的儒家思想。在學術上,他推崇孔子,反對道家和墨家。他是繼孔子之後儒家學派最傑出的宗師。他和孔子一樣周遊列國,向列國君王遊說儒家仁政的思想。但最終無人採用,他回到家鄉,和弟子一起著述講學。著有七篇《孟子》傳世,南宋時期《孟子》稱爲四書五經之一。死後,後世人稱他爲“亞聖”。

孔子和孟子分別代表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的儒家學派最著名的人物,分別被稱爲“孔聖”和“亞聖”,兩個並稱“孔孟”,因此儒家學派又被稱爲“孔孟之道”。

  解析孟子原名叫什麼

孟子對我們大家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從小學到大學他的文章我們又在學習,然而說到孟子的原名,許多人可能都不知道了。我們都知道孟子是戰國時期的儒家代表,他發展了儒家學說,對後世影響深遠,後來學着將孟子和孔子一起稱爲“孔孟”,孟子也被列爲孔子之後的聖人,尊稱他爲“亞聖”。  

孟子謂戴不勝賞析 孔子與孟子並稱爲什麼 第3張

據考證孟子的老師是孔子的孫子的門人。孟子原來走遍了許多諸侯國,想推行仁政主張,但都無果而返,最後返回家鄉講學著書。現在有他重要著作《孟子》一書流傳於世。我們將他的學說和先賢孔子的學說稱爲“孔孟之道”,他的理論對歷代影響都是非常大的。

那麼他的原名是什麼呢?查閱資料就可以知道,孟子的原名叫孟軻,字子輿。“軻”這個字是車字旁,可見是車的部件,那麼孟子的原名用這個字有什麼寓意呢?從孟子的思想觀點和經歷就可以知道,這個字表明瞭孟子願意做仁政學說的先驅者,孟子取名“軻”也是表達志向的一種方式。他的祖先曾是魯國貴族,父親的名字叫激,母親叫仉氏。孟子著有《孟子》一書,《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魚我所欲也》。等著名文章孟子家喻戶曉的名篇。《孟子》一書共有七篇,篇目爲:《梁惠王》上、下;《公孫丑》上、下;《滕文公》上、下;《離婁》;《萬章》上、下;《告子》上、下;《盡心》上、下。當然在這些文章中,傳誦至今的名句也是非常多的,我們都可以倒背如流。

孟子學說對後代儒家學者的教育意義是非常大的,孟子也成爲儒家推崇的聖賢。孟子原名“軻”在今天也單提到這個字,就代表着孟子這個人,可見孟子的深遠影響力。

 孟子人性論的基本內容

衆所周知,儒家重要的代表人物孟子是主張性善論的,他相信人性本善,對人性抱有積極樂觀的態度。  

孟子謂戴不勝賞析 孔子與孟子並稱爲什麼 第4張

孟子把性善論當做他的最重要的學術思想四端的出發點,孟子認爲人都有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他認爲人皆有不忍之心,如果看到別人有爲難、有人受苦就會想要幫助他,這是人與生俱來的品德,是人區別於動物禽獸的一個重要的標誌。

孟子認爲人性本善是自發形成的,是人天生就具有的美德。比如,一個人孝敬父母、尊敬老人,不是因爲他們是長輩,比自己的年紀大,而是自己心中對他們有崇敬之心,自然而然地就想去那麼做。人天生就具有向善的本能的。

不過孟子也承認人性的弱點就是食色性也,他並不主張人要時時刻刻壓抑自己的本性,那也是不可能的。但是孟子特別強調要克服人性的弱點,特別是在特定的條件下要戰勝自己的弱點,比如爲了等到仁義,就可以放棄自己最寶貴的生命。生命是很寶貴的,人人都要愛惜它,但是如果捨棄了仁義道德而苟且偷生也是沒有用的,這不是一個君子的所作所爲。所以孟子才說君子是少見的,就是因爲他們能戰勝人性的弱點,用人性本來帶有的善良的本性來克服心中的恐懼。

孟子雖然認爲人性本善,但是他也認爲人性也是會變的,比如受到後天的環境驅使,人也會做出不善的事情來,所以孟子特別強調環境對一個人的塑造作用,跟賢德的人在一起即便是庸俗的人也會變成君子,相反與小人在一起,那人也很有可能會變成小人。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