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當初培養那麼多的忠臣良將 司馬懿奪權時爲何沒有人站出來

本文已影響1.82W人 

還不知道:司馬懿奪權時無人的讀者,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引言:

公元249年,司馬懿悍然發動高平陵政變,一舉誅殺了最大政敵曹爽

殺完曹爽後,爲免後患的司馬懿,又誅殺曹氏七千多人,一時間洛陽血流成河,無數人驚懼交加。

司馬懿用一場屠殺,讓所有人都禁聲!

那時候,曹魏的忠臣良將在哪裏?他們的後人又在哪,爲何少有發聲阻止,甚至反抗?

曹操當初培養那麼多的忠臣良將 司馬懿奪權時爲何沒有人站出來

(高平陵政變)

一:一段悲催的時間線。

曹操建立的曹魏政權,無疑是三國時代人才最多的陣營。

這個陣營最鼎盛時,按三國演義說法是,文臣無數,武將如雨,用人才濟濟都不足以形容。

這羣人跟隨曹操打天下二三十年,忠誠絕對沒得說,但悲催的是,英雄也抵不過歲月侵蝕。

公元218年,五子良將中的樂進第一個殞命,成了曹魏宿將中故去最早的人。

公元219年,曹操的左膀右臂夏侯淵,在漢中之戰黃忠斬殺。

公元220年到229年,無數耳熟能詳的名字接連故去。

這長長的名單中有曹操本人、曹仁、夏侯惇、夏侯尚、曹休、徐晃、張遼、于禁、 曹彰、曹丕、許褚,這十年,曹操時代的主要戰將死了大半,就連曹操繼承人曹丕都去世了。

公元230年到公元239年,最後的名將張郃也在和諸葛亮的對戰中殞命木門道,曹睿時代的大都督曹真也去世了,最長命的曹洪也走了,曹魏第三代帝王曹睿也去世了。

這羣人的離去,讓曹魏不僅失去了一大批人才,也失去了穩固的軍隊基礎。

簡言之,在公元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政變的時候,跟曹操同時代或者差不多時代的曹魏甚至三國名人,就沒幾個了。

活躍在當時三國舞臺的人,都是諸如姜維、司馬昭、司馬師、郭淮、鄧艾這樣的晚輩,或者如孫權、廖化、這樣的老一輩長壽分子。

那一刻的司馬懿,就是一個bug,用自己的年紀,熬死了無數人。

老一輩都死絕了,曹魏新生代能頂上去也不至於如此悲劇,但新生代不給力就讓人難堪了。

二:新生代不給力,曹魏宗族青黃不接。

曹丕登基之後,因爲對直系皇族的忌憚,讓他一直致力於打壓皇族勢力,在他打壓下,曹植和曹彰全部活得非常憋屈,失去了權柄,鬱鬱而終!

這樣的做派在後續依舊延續,也讓整個曹氏直系還有關係最近的夏侯氏人才出現了斷層。

他們在打壓下,都失去了出頭之日,即便是人才也沒了冒頭的機會。

打壓皇族和宗族後的曹丕,選擇重用諸如曹真和曹休這樣的旁系兄弟,這羣人在第一代的時候,還比較給力,但他們的問題都很一致,那就是全都是:短命鬼。

他們死了不打緊,他們的兒子卻都沒長大,長大了的成材率也不高,就讓帝王難堪了。

能信任的人沒有長大,讓曹魏不得不重用外姓人抵抗蜀漢的進攻。

那時候的蜀漢,在諸葛亮帶領下,進攻了曹魏不少次。

第四次、五次北伐,還有吳蜀聯合局面,讓曹睿不得不重用司馬懿這樣的外姓大臣。司馬懿就是在這樣的機會下崛起的。

可以這麼說,沒有諸葛亮的北伐,就不會有司馬懿在曹魏軍中的崇高威望。

公元234年諸葛亮病逝,蜀漢的北伐終於告一段落,但值得信賴的曹家將領依舊沒幾個。

曹睿眼見如此,雖然起了收回司馬懿兵權的心思,可公元238年的遼東公孫淵叛亂,還是讓司馬懿抓住了機會,重新成了掌握軍隊的人。

簡言之,當時曹魏最有戰鬥力的軍隊中,至少有一半都在司馬懿掌控之中,這就是曹魏宗族後繼無人引發的惡果。

這也是曹睿爲何在公元239年託孤的時候,執意將曹爽提拔成託孤大臣的根源。

曹睿早已看到問題所在,沒人可用的情況下,只能提拔看上去能力最強的曹爽當託孤大臣。

曹爽就這樣被突擊提拔,成了對抗司馬懿的人選。

曹操當初培養那麼多的忠臣良將 司馬懿奪權時爲何沒有人站出來 第2張

(志大才疏的曹爽)

三:曹爽時代,作死不止。

曹爽是曹真的兒子,曹真是曹操的養子。

按照身份而論,曹睿的託孤跟當年曹丕的託孤差不多,都是避免直系曹家人當託孤大臣,重用二線皇親。其實我不是太理解爲什麼要這樣,或許是怕出現內亂吧?

曹爽被託孤之後,就跟司馬懿一起輔佐幼帝曹芳。

初開始的時候,曹爽還是很給力的,在一羣人幫忙之下,不僅奪回了司馬懿手上的兵權,還時刻打壓司馬懿,讓司馬懿不得不在家裝傻、裝病避禍。

如果一切不發生變動,曹爽應該可以穩住曹魏的局面。

但一片大好的形勢,讓曹爽開始作死,由此纔有了曹爽的作死出現。

這曹爽居然打起了九品中正制的心思,在他看來,朝堂之上因爲這官職提拔辦法,弄得世家子弟無數,寒門庶族無有,皇家的權威在被士族漸漸瓦解。

這考量並沒有錯,但中國有個詞叫尾大不掉。

士族問題就是尾大不掉的頑疾,不是快刀斬亂麻能解決的,悍然改革只會傷及自身。

曹操時代,可以依靠權威壓制世家大族,曹丕時代就只能通過踐行九品中正制,用妥協獲得支持,曹睿時代也是如此。

曹爽是有曹操的威望和雄才大略嗎?當然沒有,所以他碰世家大族,就是尋死之道!

原因無他,之前曹爽打壓司馬懿,那是打壓司馬家,其他世家大族會將這當作政治鬥爭,而不是階級鬥爭。但當曹爽想要動九品中正制的時候,就等於曹爽要跟所有世家大族全面開戰,這無疑是引火燒身的事,也是動搖曹魏統治基礎的事。

曹操當初培養那麼多的忠臣良將 司馬懿奪權時爲何沒有人站出來 第3張

(烏龜哲學司馬懿)

挑戰一個人沒啥大問題,因爲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挑戰一個集團,那就是牽一髮而動全身了。在這作死舉動之下,世家大族紛紛和司馬懿達成了和解。

曾經世家大族代表的荀家,因爲曹操殺死了荀彧,早就跟曹家關係不咋地,在荀彧兒子荀顗帶領下,成了司馬家的幫手,其他諸如鍾繇家、賈逵家、王朗家、華歆家的後人,也紛紛倒戈一擊,成了司馬懿的同盟者。

這羣人當年都是曹操的主要謀臣家族,但是在階級利益下,他們又都成了司馬懿家的幫手。

至於程昱、賈詡和郭嘉的後人,他們算不得啥世家大族,後代混得也不咋地,政治態度也就不重要了。

文臣後代如此,那麼曹操武將的後代又如何?這時候就不得不說一句悲催了。

父親英雄兒好漢,那是小概率事件,至少在曹操的老兄弟這,概率低到了近乎與0。

五子良將還有曹操手下的猛將們,兒子一個個都很廢,人才沒幾個,盡是草包。

這其中,按照地位而論,只有張遼的兒子張虎和樂進的兒子樂綝還湊合。一個是偏將軍,一個是揚州刺史。遺憾的是,這樂進的兒子樂綝後續叛變了曹家,成了司馬懿加的支持者。

這兩人之外,典韋的兒子典滿,許褚的兒子許儀,官職都不高,僅僅在史書上留了個名字。

至於于禁,徐晃,張郃的後代那就更沒啥用了,前面這幾個好歹史書還留下了名字,這幾個人的後代,連名字都沒留下,都不知幹過些什麼。

從以上官二代可知,當年跟隨曹操打天下的文臣武將們。

文臣的後代,大部分都叛變了,小部分沒有叛變的,也沒啥影響力,不足以改變時局。

武將的後代,大部分都是草包,有不少也叛變曹魏,他們能力不足,不足以改變時局。

文臣後代見風倒,武將後代是草包,誰還能依靠咧?其實還是有的,就是都成不了體系。

曹操當初培養那麼多的忠臣良將 司馬懿奪權時爲何沒有人站出來 第4張

(三國格局)

四:曹魏勢力的抗爭。

在高平陵政變之後,真正擁護曹氏,有心反抗的人也還是有的,其中代表性人物就是夏侯尚的兒子夏侯玄,夏侯淵的兒子夏侯霸,陳羣的兒子陳泰和毌丘儉。

但是這四個人中,除了毌丘儉有點兵權之外,其他人的實力都不咋地。

夏侯玄和夏侯霸因爲曹丕對家人的忌憚,雖然有聲望,但卻沒有造反的能力,一個被司馬昭滅族,一個逃亡蜀漢。

陳羣的兒子陳泰本事還行,但文臣的身份,還有勢孤力單的現實,讓他也無奈。

唯一爲了曹魏拼命的反而是名聲不顯的毌丘儉,他受曹睿厚恩,爲了報答曹魏悍然起兵,然後就被鎮壓了。在毌丘儉之後,曹魏內部也有不少叛亂,但諸如王凌、文欽、諸葛誕這樣的叛亂,更多的是爭權奪利,不是爲了曹魏的家國情懷。

曹操當初培養那麼多的忠臣良將 司馬懿奪權時爲何沒有人站出來 第5張

(蓋世奸雄做了嫁衣)

尾聲:

從公元220年曹丕篡漢建魏,到公元265年西晉建立,曹魏立國45年。

這45年中,曹操的後人說話算數的時間僅僅只有29年,從公元249年高平陵政變司馬懿奪權,到公元265年司馬炎篡魏爲止,這16年時間,已然是司馬家的江山了。

不過這西晉的江山,也存續了沒多久就在作死的後人胡來下覆滅。

行文到此,不由尋思!

知名人物,一代更比一代強貌似並不正確,大多數時候都是一代更比一代差。

曹魏宗族和五子良將的後人,要是給力一點,出個跟老爹差不多的領軍人物,或許歷史就會走向不一樣的地方吧。

由此可見,安逸才是的關鍵,溫室出來的花朵,都是比較廢的。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