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瑾和諸葛亮兄弟倆有來往嗎?他們有很好的士族門風

本文已影響2.59W人 

諸葛瑾(174年~241年),字子瑜,三國時期孫吳重臣,蜀漢丞相諸葛亮之兄,太傅諸葛恪之父;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三國時期蜀漢丞相,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發明家、文學家。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從先秦時期到漢、魏晉,封建統治的根基基本上就是“士族政治”。從先秦時期開始,就有“士,農,工,商”的說法,士是國家的統治階級,農是國家的根基,工商則被稱作“末業”。“士,農,工,商”的政治制度是當時的共識,也是治國的基礎。說到諸葛亮和諸葛瑾生活的漢代,到了漢代,由於大一統的國家環境,士族是出任官職的基本條件,官員的選拔通過舉薦來完成。大一統的和平時代和先秦的紛爭時代不同,士人的“名望”、“風範”相當重要。那個時候,考察官員,首先是看“德”,然而是能力。所以在當時,士族非常重視“名聲”,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人格名望、風骨氣節、學識才能。

這一點跟後來是有很大不同的,隋唐以後是通過科舉取士,如果仔細看史書的話,可以發現漢代的人明顯更注重氣節。舉個例子:西漢初年的周亞夫,周亞夫被抓入獄,當然是被冤枉的,他絕食自盡,因爲在他看來以他的身份,入獄必須死才能保持他的氣節。士族政治發展到曹魏就是“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使得士族政治從一種約定俗成而變成真正的制度。而這一制度在西晉得到鞏固,在東晉發展到頂峯,而後進入衰竭期。因爲這種制度本身也具有他的侷限性,最終被科舉制度代替。

諸葛瑾和諸葛亮兄弟倆有來往嗎?他們有很好的士族門風

漢代的士族爲了做官往往要讓自己的“德”和“才”被士族集團認可,有些人甚至需要通過主動去找有名望的人給自己一個評價。也就產生了很多以評價別人爲主業的人物,比如許子將、司馬徽、龐德公等等。曹操曾經主動找許子將評價自己,諸葛亮得到司馬徽和龐德公的賞識。還有一個出名的評價別人的人就是龐統,龐統以知人著稱,他去出使東吳,回來的時候就有東吳的人專門去送他,目的當然不是爲了送行,而是爲了得到龐統的評價。

說到諸葛瑾和諸葛亮兄弟二人,諸葛氏當然是當時的士族,士族再窮也是可以做官的,就算“躬耕於南陽”,自己種地也是士族。讓諸葛兄弟各爲其主的原因當然是士族的“名望”問題,說到具體的,就是上文說到的三方面種的“風骨氣節”。兄弟二人在不同的勢力,而且都擔當重任,這是比較少見的。而之所以形成這樣的局面,是因爲諸葛瑾先到東吳出仕,而後諸葛亮被劉備挖掘,這時已經形成了這種局面,再要改變的話就有損氣節了。赤壁之戰時,諸葛亮出使東吳,孫權讓諸葛瑾留下諸葛亮,諸葛瑾說:“弟亮以身失於人,委質家分,義無二心。弟之不留猶瑾之不往也。”後來諸葛瑾多次出使蜀漢,他也是去了之後只談公事,業餘時間從來不去私下拜訪諸葛亮。

諸葛瑾和諸葛亮兄弟倆有來往嗎?他們有很好的士族門風 第2張

不過如果說他們老死不相往來也是不對的,他們畢竟是親兄弟。其實兩家之間經常有書信往來,不僅是諸葛瑾和諸葛亮,諸葛瑾的兒子諸葛恪和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之間也有書信往來。諸葛恪在東吳做太傅時,他想要起兵進攻魏國,滿朝文武都反對,諸葛恪就以家叔諸葛亮爲榜樣。但是諸葛恪有諸葛亮的志向卻沒有他的才能,諸葛恪起兵二十萬卻一無所獲。諸葛恪在吳國作死的時候,蜀漢的人就讓諸葛瞻在家信中勸諸葛恪不要作死,可見他們是有來往的。

除了士族的氣節之外,另一方面,諸葛亮和劉備,諸葛瑾和孫權都是誓死不背叛的關係。劉備對諸葛亮的信任大家都是知道的,孫權對於諸葛瑾也是這種關係。孫權晚年的時候身邊有個奸臣叫呂壹,陸遜等人都多次勸孫權將呂壹剷除,而諸葛瑾沒有這麼做。事後孫權知道呂壹的惡行之後,批評諸葛瑾,說自己與諸葛瑾恩猶骨肉,他卻不規勸自己的過失。

綜上,諸葛瑾、諸葛亮兄弟倆有很好的士族門風,另外兩人都被各自的君主極其信任。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