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的有很多的皇帝都喜歡過河拆橋

本文已影響1.45W人 

提到誅殺功臣,人們自然會想到漢朝的開國皇帝劉邦,他的江山有一大半是韓信打下來的,可以說沒有韓信就沒有西漢王朝,劉邦也更不可能當皇帝。劉邦當皇帝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消弱韓信的勢力,把當時還是“齊王”的韓信徒封爲“楚王”,使其遠離自己的發跡之地,然後又有人適時告發韓信“謀反”,劉邦又再將他再貶爲“淮陰侯”,不出幾個月他的妻子呂雉又以謀反之名將韓信誘至長樂宮砍頭。

歷史上真的有很多的皇帝都喜歡過河拆橋

劉邦於紀元前二O二年得天下,韓信於紀元前二O一年身首異處,這對共過患難的君臣在天下大定之後只相處了一年多一點的時間,難怪韓信在臨刑之前發出了“狡兔盡、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的浩嘆了。

劉邦於處決韓信之後的六年間,又相繼把打天下時立過大功的燕王藏荼、樑王彭越、淮南王英布消藉砍頭,稍後分封的燕王盧綰被廢爲平民,連他的女婿趙王張敖的封國也被取消;韓王信則很幸運地逃往匈奴,漢初分封的七個異姓王就只剩下偏居一隅兵微將寡對漢帝國構不成實質性威脅的衡山王吳芮了。劉邦誅殺功臣的惡名也因此載入史冊。

歷史上真的有很多的皇帝都喜歡過河拆橋 第2張

劉邦誅殺功臣的名聲最爲響亮,但他並非做得最絕的人物;和歷史上的另外兩個帝王勾踐和朱元璋相比,劉邦的行爲簡止仁慈得象傳說中的“觀世音菩薩”。劉邦所誅殺的六個異姓王,雖然在打江山時立了大功,但他們的封國跨州連郡,各自擁有強大的軍力和財力,對漢王朝構成了實質性的威脅。

就算他們念在和劉邦曾是同一個戰壕的戰友的情份上不舉兵反叛,他們的後裔能否還會顧念這種情份就是一個未知數了,一旦實力膨脹到一定的程度,向主子問鼎發難並不是不可能的事。更何況六個異姓王都是用兵於神的英雄豪傑,年齡也比劉邦小得多,若要反叛朝庭自然難於應付,劉邦抵抗得了並不表明他的後代能夠抵抗。

歷史上真的有很多的皇帝都喜歡過河拆橋 第3張

因此那些強大的封國一朝不滅,漢帝國就一朝不能安枕。劉邦自己就是因反叛項羽才當上皇帝的,因此對封國的忠誠持懷疑態度,最安全的辦法就是事先消除隱患,把封國消滅或使其力量消弱到不能累積叛變資本的程度。韓信在當楚王時曾收留了劉邦的天敵項羽的大將鍾離昧,招降納叛連友幫都是一件忌諱的事,就更不用說懷有震主之威的臣子了,因此劉邦對韓信的疑慮並非毫於根據。

樑王彭越是因沒履行封國出兵助主的義務才招致殺身之禍的;淮南王英布則是率先舉兵發難,劉邦連回避的餘地都沒有,因此劉邦誅殺功臣是有一些不得已的原因,是爲了帝國的千秋大計,並非單純是猜忌心太重或心胸狹隘之故,象和韓信並稱“漢初三傑”的張良和蕭何,劉邦不但沒殺他們還禮敬有加,其他的功臣也都委以重任。

現在我們再來看看勾踐和朱元璋是怎樣對待那些開國元勳的:

歷史上真的有很多的皇帝都喜歡過河拆橋 第4張

勾踐是中國歷史上最着名的忍辱負重的君王,也是最着名的忘恩負義的君王。紀元前四九四年,吳王國大舉進攻越王國,越王國不能抵抗,爲了保全國家,國王勾踐被迫給吳王夫差當奴隸,三年後依靠一號智囊范蠡的智慧才得以返國。勾踐回國後,在范蠡和另一位智囊文仲的輔佐下勵精圖治,祕密重整軍備,十年生計,十年教訓,於紀元前四七三年打敗了比越王國強大十倍的吳王國,報了二十年前的血海深仇。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