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哪些皇帝爲了鞏固帝位善用過河拆橋?

本文已影響7.64K人 

  封建帝王的統治自秦以來中央集權制愈演愈烈,導致帝王擁有了至高無上的權力。擁有這份權力的同時也需具備超乎尋常人的心智,故而帝王心術是每位君主必修的功課。只有如此,他們才能更好的捍衛自己不容侵犯的皇權。過河拆橋就是帝王心術中比較經典的謀略之一,下面小編就爲大家整理了幾位將過河拆橋運用的爐火純青的帝王的案例。

盤點:哪些皇帝爲了鞏固帝位善用過河拆橋?

網絡配圖

  漢高祖劉邦——兔死狗烹,鳥盡弓藏

  劉邦出身卑微,卻能先入關中,結束了秦朝的統治,在與西楚霸王項羽的楚漢之爭中,由敵強我弱漸漸扭轉爲敵弱我強,最終統一天下,坐上了皇帝的寶座。僅僅靠劉邦的才能就能當上皇帝?肯定不是,劉邦自己也承認,“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統率百萬大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從這可以看出,劉邦能一統天下,最主要的還是取決於功臣的出謀劃策和帶兵打仗,那麼,一統天下之後的劉邦,又是如何對待這些功臣的呢?首先,來說一下韓信,劉邦在蕭何的勸說下封韓信爲大將軍,終於留下了韓信,韓信也算不負劉邦的厚望,戰必勝,攻必取,打敗齊國,但韓信卻上書請劉邦封自己爲齊王,劉邦異常惱怒,但礙於韓信的功勞,便封爲齊王,但從此卻對韓信有了芥蒂之心,劉邦登基之後,先將韓信改封爲楚王,後又聽旁人告發韓信謀反,但沒有證據,便將韓信貶爲淮陰侯,並留在宮中,並未讓韓信去淮陰,韓信本來就自負,這一連串的打擊使得韓信萌生了謀反的念頭——與陳烯理應外合,圖謀皇位,但最終被呂后所擒,死於長樂鍾室。對於劉邦聽聞韓信死訊的態度,在《史記》中的記載是:且喜且憐之。喜的是終於少了一個心腹大患,皇位更加穩固,憐的是或許劉邦想起韓信的功勞對韓信多少有點愧疚之情。誅滅韓信後,劉邦對異性王的戒備之心是越來越大,逐彭越,滅英布,對於蕭何和張良,劉邦也一直有所防範,很多隨劉邦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在劉邦登基後被劉邦貶的貶,殺的殺,除了蕭何和張良,很少有留下好下場的,他們對於劉邦而言,只能是“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罷了。

  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

盤點:哪些皇帝爲了鞏固帝位善用過河拆橋? 第2張

網絡配圖

  想必大家都聽說過宋太祖杯酒釋兵權的故事了,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宋朝後,也像其他帝王一樣擔心跟隨自己一同打天下的功臣對自己的帝位有所不利,來採取措施鞏固皇權,趙匡胤首先想到的便是兵權,於是在建隆二年七月初九晚上,宋太祖把石守信、高懷德等禁軍高級將領留下喝酒,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宋太祖忽然把話一轉,訴說起心中的苦悶:“朕若沒有諸位,也當不了皇帝。朕雖身爲天子,還不如做節度使快樂。當了皇帝之後,朕從來沒有好好睡過。”此話令石守信等人大驚失色:“陛下爲什麼這麼說,現在天命已確定,誰敢再有異心?”太祖曰:“誰不想要富貴?有一天,你部下一樣對你黃袍加身,擁戴你當皇帝。縱使你不想造反,還由得着你們嗎?”石守信等將領跪下磕頭,哭着說:“臣等愚昧,不能瞭解此事該怎麼處理,還請陛下可憐我們,指示一條生路。”宋太祖藉機表達了自己讓他們放棄兵權的想法,建議“人生苦短,猶如白駒過隙,不如多累積一些金錢,買一些房地產,傳給後代子孫,家中多置歌妓舞伶,日夜飲酒相歡以終天年,君臣之間沒有猜疑,上下相安,這樣不是很好嗎?”大臣們答謝說:“陛下能想到我們這事,對我們有起死回生的恩惠啊!”第二天,石守信、高懷德、王審琦、張令鐸、趙彥徽等上表聲稱自己有病,紛紛要求解除兵權,宋太祖欣然同意,讓他們罷去禁軍職務,到地方任節度使,並廢除了殿前都點檢和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司。縱觀宋太祖趙匡胤的做法,雖有過河拆橋之意,但相比於一些心狠手辣,斬草除根的帝王來說,也算是最爲寬厚的了。

  明太祖朱元璋——大肆屠殺功臣

  相對於宋太祖趙匡胤,那些爲明太祖朱元璋打天下的功臣可就沒那麼幸運了,那些在史書插畫中妖魔化的朱元璋,就是當時的人們對朱元璋的一個評價,火燒慶功樓,雖然並不一定是真的,只是爲了刻意醜化朱元璋,但朱元璋濫殺功臣,卻是真實的,除了信國公湯和幾乎全被朱元璋殺的殺,流放的流放,所牽連的人不計其數,胡惟庸一案後,廢除丞相制,皇權高度集中,使得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更上了一個層次。

盤點:哪些皇帝爲了鞏固帝位善用過河拆橋? 第3張

網絡配圖

  對於上述三位君王,他們都是過河拆橋,卸磨殺驢,心狠手辣的昏君嗎?恰恰相反,他們都是開國皇帝,都是很有作爲的明君,也許有人會說他們太過於不仁義,如此對待與自己打天下的功臣,然而如果站在帝王這一邊去思考,過河拆橋這種手段雖然很無恥,但要保住自己的皇位,保證子孫後代的皇位不被侵犯,過河拆橋這種手段無疑是最直接,最管用的,功臣擁兵自重,犯上作亂,擾亂天下安寧者比比皆是,若不及時遏制,則會釀成無法彌補的後果,比若說清朝康熙年間的顧命八大臣之一鰲拜,幸得康熙皇帝機智,將其制服,而歷史上的很多帝王,就是因爲沒有遏制一些存有野心的大臣,而導致皇權旁落,被大臣所控制,最終導致自己的江上毀於一旦,秦二世與趙高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趙高輔佐秦二世胡亥登基,胡亥登基後對趙高百依百順,任由趙高禍亂朝政,導致了趙高權傾朝野,秦二世胡亥自己也被趙高所殺。

  過河拆橋,這是古代帝王們鞏固帝位的一種慣用手段,無所謂對,無所謂錯,從仁義道德來說,肯定是錯的,是無恥的一種方式,但從鞏固統治,避免百姓再因功臣與帝王之間的戰亂而產生的動盪來說,這無疑是正確的選擇。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