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侂冑部署北伐爲什麼失敗?詳解其原因

本文已影響1.63W人 

很多朋友都非常想知道韓侂冑部署北伐爲什麼失敗?原因有很多,最本質的原因還是沒有那個實力打贏,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韓侂冑生於宋高宗紹興二十二年(1152年)十月八日,年輕時以恩蔭入仕,歷任閤門祗候、宣贊舍人、帶御器械,淳熙末年官至汝州防禦使、知閤門事。

紹熙五年(1194年)六月,太上皇宋孝宗病逝。宋光宗與父親宋孝宗素來不和,以患病爲由,拒絕主持喪禮。朝野內外對此議論紛紛。知樞密院事趙汝愚與韓侂冑、殿帥郭杲等人謀議,決定發動宮廷政變,迫使宋光宗退位,擁立皇子趙擴爲皇帝。

當時,太皇太后吳氏尚在,住在慈福宮中。韓侂冑因是吳太后的外甥,被遣往慈福宮,密告謀議。他通過慈福宮內侍張宗尹、重華宮提舉關禮,先後向吳太后進言,終於取得吳太后的支持。趙汝愚又命郭杲率殿前司進駐大內,進行軍事佈置,控制皇宮。

韓侂冑部署北伐爲什麼失敗?詳解其原因

這年七月,吳太后在宋孝宗靈前垂簾,以太皇太后的名義宣佈光宗退位,由太子趙擴繼位,史稱宋寧宗。韓侂冑本欲藉此定策之功,獲取節度使之職。但趙汝愚卻認爲“外戚不可言功”。最終,韓侂冑只升一階,授爲宜州觀察使。他對趙汝愚懷恨在心,便開始伺機打擊趙汝愚。

宋寧宗即位後,趙汝愚升任右丞相,以獨相的身份執政。他引用理學人士,推薦朱熹爲皇帝侍講。當時,朱熹多次進言,認爲應厚賞韓侂冑而不讓其參預朝政。但趙汝愚卻不以爲意。後來,右正言黃度欲上疏彈劾韓侂冑,卻因謀劃敗露被貶斥出朝。朱熹、彭龜年又先後攻擊韓侂冑,也都遭到貶官。

慶元元年(1195年),韓侂冑指使右正言李沐,奏稱趙汝愚以宗室之親擔任宰相,不利於社稷安定。宋寧宗遂免去趙汝愚的丞相之職,將他外放爲福州知州。太學生楊宏中、張衟、徐範、蔣傅、林仲麟、周端朝上疏保救趙汝愚,結果遭到編管處置。

趙汝愚罷相後,韓侂冑升任保寧軍節度使、提舉萬壽觀,並通過向宋寧宗薦用親信的手段,掌握實權。他指稱理學爲僞學,以此打擊理學人士。言官何澹、胡紘彈劾趙汝愚,稱其放任僞學氾濫,並有十項不遜之罪。不久,趙汝愚又被貶到永州(治今湖南零陵),途中因病在衡州(治今湖南衡陽)停留。衡州守臣錢鍪在韓侂冑指使下,對趙汝愚百般窘辱,致使趙汝愚暴病而死。

慶元二年(1196年),宰相留正因曾與韓侂冑不睦,被劉德秀劾以“引用僞黨”,罷相貶出朝廷。不久,韓侂冑又加授開府儀同三司。言官爲迎合韓侂冑,紛紛大肆攻擊理學,但因畏於清議,皆不敢公然指斥理學領袖朱熹。韓侂冑遂提拔沈繼祖爲御史,通過沈繼祖彈劾朱熹“十大罪”。宋寧宗遂免去朱熹的一切職務。

慶元三年(1197年),劉三傑入宮奏對,稱僞黨如今已演變爲逆黨。韓侂冑也表示認同。宋寧宗遂下詔嚴禁理學,並在王沇的奏請下,訂立《僞學逆黨籍》,以趙汝愚、留正、朱熹、彭龜年、楊宏中等五十九人列名籍上。當時,施康年、陳讜、鄧友龍、林採皆因攻擊理學而久任臺諫官,張釜、張巖、程鬆也因此升爲執政。

慶元四年(1198年),韓侂冑進拜少傅,封爵豫國公。

慶元六年(1200年),韓侂冑進位太傅。當時,婺州百姓呂祖泰上書朝廷,認爲不可封禁理學,並請皇帝誅殺韓侂冑,以周必大爲宰相。韓侂冑大怒,將呂祖泰施以杖刑,流放於欽州。言官爲迎合韓侂冑,紛紛彈劾周必大培植私黨。

韓侂冑執政後,宋光宗朝被排斥的主戰官員,再被起用。陳賈任兵部侍郎。吳挺子吳曦回四川,任四川宣撫副使。家居的辛棄疾也又出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在寧宗、韓侂冑決策伐金的過程中,辛棄疾起了重要的作用。

開禧元年(1205年)改元,一個進士廷對,也上言“乘機以定中原”。本來準備北伐的寧宗、韓侂冑,得到辛棄疾等人的建言,在朝野抗金聲中,決意發兵了。不久,韓侂冑加封平章軍國事,總攬軍政大權,下令各軍密作行軍的準備,出朝廷封樁庫金萬兩作軍需。命吳曦練兵西蜀,趙淳、皇甫斌準備出兵取唐鄧。殿前副都指揮使郭倪指揮渡淮。

開禧二年(1206年)四月,郭倪派武義大夫畢再遇、鎮江都統陳孝慶定期進兵,奪取泗州。陳孝慶進兵,攻下虹縣。江州統制許進攻下新息縣。光州民間武裝攻下褒信縣。宋軍出兵得勝,形勢大好。五月間,韓侂冑請寧宗正式下詔,出兵北伐。

韓侂冑出兵伐金,政治上思想上的準備是充分的,但軍事準備卻很不足。他推薦老師陳自強擔任左丞相,引用舊日的僚屬蘇師旦爲樞密院都承旨,輔佐指揮軍事。決策出兵前,寧宗、韓侂冑解除僞學逆黨籍,重新任用一些在籍的官員,爭取他們一致對外,但其中的某些人並不真誠合作。

韓侂冑部署北伐爲什麼失敗?詳解其原因 第2張

韓侂冑擬用廣帥薛叔似去前線統帥淮西軍兵,薛叔似不赴任。又命知樞密院事許及之守金陵,許及之也不出守。調任光宗時派往四川的丘崈爲江淮宣撫使,丘崈辭不受命。將帥乏人,寧宗下詔:朝內外舉薦將帥邊守。鄧友龍曾出使金朝,說金朝內部困弱,主張北伐,用爲兩淮宣撫使。程鬆爲四川宣撫使,吳曦仍爲副使。伐金的主力軍分佈在江淮、四川兩翼。

韓侂冑部署北伐時,宋軍中已出了內奸。早在寧宗下詔伐金前一月,吳曦已在四川裏通金朝,圖謀叛變割據。派遣門客去金軍,密約獻出關外階、成、和、鳳四州,求金朝封他作蜀王。宋出兵伐金,金朝指令吳曦在金兵臨江時,按兵不動,使金軍東下,無西顧之憂,密許吳曦作蜀王。

韓侂冑日夜盼望四川進兵,陸游詩翰多次催促,吳曦不理。金蒲察貞領兵攻破和尚原,守將王喜力戰。吳曦下令撤退,宋軍敗潰。金兵入城。吳曦焚河池,退軍青野。興元都統制毋丘思(毋音貫guan)領重兵守關。金兵到關,吳曦下令撤防。毋丘思孤軍不敵,金軍陷關。

開禧元年(1205)年底,吳曦祕密接受金朝的詔書、金印,作蜀王,示意程鬆離去。程鬆兼程逃出陝西。吳曦叛變,宋軍伐金的部署遭到了嚴重的破壞。金軍有吳曦在四川作內奸,得以集中兵力到東線作戰。

宋郭倪軍駐揚州,派遣郭倬、李汝翼會師攻取宿韓侂冑北伐圖州,被金兵打敗,退至蘄州。建康都統李爽攻壽州,也戰敗。皇甫斌又敗於唐州。江州都統王大節攻取蔡州,不下。只有畢再遇一軍繼續獲勝。

開禧二年(1206)六月,韓侂冑因出兵無功,罷免指揮軍事的蘇師旦和鄧友龍,又用丘崈爲兩淮宣撫使,用葉適知建康府兼沿江制置使。丘崈受命上任,就放棄已佔領的泗州,退軍盱眙,說是可以保全淮東兵力。宋軍退守,金軍分九道進兵。戰爭形勢,由宋軍北伐變爲金軍南侵了。

十一月,丘崈任籤書樞密院事,督視江淮兵馬。金完顏綱軍陷光化、棗陽、江陵,又攻破信陽、襄陽、隨州,進圍德安府。僕散揆軍偷渡淮水,宋兵大敗,金軍進圍和州。紇石烈子仁攻陷滁州、真州。淮西縣鎮,都被金軍佔領。

開禧二年(1206)底,金軍又祕密派人去見丘崈,示意講和。丘崈密送金使北歸。從此,丘崈多次遣使與金軍談和,暫行停戰。西線吳曦叛變,東線丘崈主和,韓侂冑日益陷於孤立了。

開禧三年(1207)正月,罷免丘崈,改命張巖督視江淮兵馬。韓侂冑自出家財二十萬,補助軍需。又派遣使臣方信孺到開封同金朝談判。這時,四川的形勢是:叛徒吳曦在開禧三年正月,公然建行宮,稱蜀王,置百官,請金兵進入鳳州,獻出四郡,並準備削髮(改女真辮髮)向金稱臣。

長期以來堅持抗戰的四川軍民,對吳曦的叛賣,展開了強烈的反抗。吳曦召用大安軍楊震仲。楊震仲拒不附逆,服毒藥自殺。陳鹹剃去頭髮,拒絕向金朝臣服。史次秦自己弄瞎了眼睛,拒不作官。一些官員也都棄官而去。隨軍轉運使安丙卻受僞命,作了吳曦的丞相長史。監興州合江倉楊巨源和吳曦的部將張林、朱邦寧、義士來福等相聯絡,策劃討伐吳曦。

楊巨源去找安丙說:“先生做逆賊的丞相長史麼?”安丙見勢不妙,號哭說:“我沒有兵將,不能奮起。必得有豪傑才能滅掉此賊。”興州中軍正將李好義結合兵士李貴、進士楊君玉、李坤辰、李彪等數十人,也在計劃殺吳曦。楊巨源與李好義等商議,殺吳曦後,得有個“威望者鎮撫”,準備推安丙出來主事。

楊君玉等僞造皇帝詔書,命安丙爲招撫使,誅反賊吳曦。李好義等七十多人闖入僞宮,宣讀詔書,兵士都散去。李貴當場斬殺吳曦。吳曦稱王僅四十一天。誅滅叛徒,大快人心。軍民抗金情緒,極爲高漲。

韓侂冑得知吳曦叛變,曾密寫帛書給安丙說:“如能殺曦報國,以明本心,即當不次推賞。”帛書未到,安丙已奏報吳曦誅滅。韓侂冑即任安丙爲四川宣撫副使。吳曦被殺,金朝大爲沮喪,又無戰備。楊巨源、李好義等請乘勢收復四州。李好義出兵,一舉收復西和州。張林、李簡收復成州。

劉昌國收復階州,張翼收復鳳州。孫忠銳收復大散關。李好義進兵至獨頭嶺,會合當地民兵夾攻金軍。金軍大敗。宋兵七日到西和,所向無敵。金將完顏欽逃走。李好義整軍入城,軍民歡呼。李好義又請乘勝進取秦隴,以牽制侵淮的金軍。安丙不許,士氣大受挫折。大散關又被金兵奪去。

安丙不許乘勝北伐,卻在宋軍內部自相殘殺。安丙與孫忠銳不和,命楊巨源伏兵殺孫忠銳。吳曦原部將王喜指使黨羽劉昌國在酒中放毒藥,害死李好義。安丙又誣指楊巨源謀亂,把他下獄害死,假說是自盡,報給朝廷。抗金將士,無不憤慨。由下級軍官和民衆武裝發展起來的大好形勢,又被安丙等斷送了。

這時的金朝,正如辛棄疾所判斷的,處在“必亂必亡”的前夕。只是由於宋朝出了叛徒和內部的不和,部署失宜,才使金兵得以侵入淮南;但金朝實際上已不再有繼續作戰的能力,只是對宋朝威脅、訛詐。宋使方信孺到金,金朝先把他下獄,虛聲恫嚇。

九月初,方信孺帶回完顏宗浩給張巖的覆信,說若稱臣,以江淮之間取中劃界。若稱子,以長江爲界。斬元謀奸臣(指韓侂冑等),函首以獻,增加歲幣,出犒師銀,方可議和。韓侂冑大怒,決意再度整兵出戰。寧宗下詔,招募新兵,起用辛棄疾爲樞密院都承旨(代蘇師旦)指揮軍事。六十八歲的辛棄疾這時得病家居,任命下達後,還沒有去就任,就在家中病死。

韓侂冑的結局

韓侂冑部署北伐爲什麼失敗?詳解其原因 第3張

韓侂冑籌畫再戰,朝中主降的官員大肆活動。史浩在光宗朝病死,其子史彌遠這時任禮部侍郎,是朝中投降派的主要代表。慶元六年(1200年)韓侂冑的侄孫女韓皇后去世,中宮之位空缺。

楊貴妃和曹美人當時都很受皇帝寵愛,然而因爲楊貴妃擅於權術,將軍韓侘胄對皇帝趙擴進言,說女人才學高、知古今、性機警不是好事,建議立性格柔順的曹美人爲後。但寧宗沒有采納他的意見,嘉泰二年(1202),寧宗立楊氏爲後。

楊皇后對韓侂冑深懷仇怨,在政治上則和其兄楊次山以及史彌遠一起,反對韓侂冑。史彌遠祕密上書,請殺韓侂冑。楊後又叫皇子詢(原名。音眼yǎn)上書,說韓侂冑再啓兵端,於國家不利。寧宗不理。楊後、楊次山和史彌遠祕密勾結,陰謀對韓侂冑暗下毒手。

開禧三年(1207年)十一月三日,中軍統制、權管殿前司公事夏震等在史彌遠等的指使下,於韓侂冑上朝時突然襲擊,將他截至玉津園夾牆內暗殺。事後才奏報給寧宗。韓侂冑被暗殺,軍政大權全歸楊後、史彌遠所操縱。

隨後,他們又把蘇師旦處死。投降派完全遵照金朝的無理要求,把韓侂冑、蘇師旦的頭割下,派使臣王柟(音南nán)送到金朝,並且全部接受金朝提出的條件:增歲幣爲三十萬,犒師銀(賠款)三百萬兩。金軍自侵佔地撤回。南宋又一次屈膝降金,算是完成了“和議”。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