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陽湖大戰是什麼結局?元末兩位"王者"終極對決

本文已影響1.64W人 

大家好,說起鄱陽湖之戰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在每一個朝代建立之前,總會有對前朝的滅國之戰和與曾經的“隊友”之間的爭奪,而這種爭奪,總會迎來一個關鍵的轉折點。例如,在秦漢,有垓下悲歌,相應的,元明易代,在朱元璋爭奪天下的過程中,也會面對他的強敵——陳友諒;然後送上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鄱陽湖之戰。

不同的是,隨着時代的發展,世運的進步,戰爭的方式越來越多,規模越來越大,於是出現中世紀最大規模的水戰——鄱陽湖之戰。鄱陽湖之戰不只是朝代更迭中的一朵小浪花,可以成爲風口浪潮。換言之,不僅是改朝易代的關鍵,更是軍事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戰前形勢對比: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各方勢力範圍

鄱陽湖大戰是什麼結局?元末兩位"王者"終極對決

元末農民起義,白蓮教魁韓山童首舉義旗,號紅巾軍。後被鎮壓,餘衆劉福通並韓林兒等人盤桓直隸、黃淮之間,逐步星火燎原。與此同時,張士誠、徐壽輝、郭子興等人紛紛響應,時有反覆。

到至正二十年,曾經如火如荼的紅巾軍已經腹背受敵,早早消亡;張士誠家資最豐,據有大半江浙;陳友諒剛剛奪權,根基未穩,勢力與張士誠接壤,同時需要防備西南的叛將。

紅巾軍

至於我們的主角朱元璋,以金陵爲根據地,不斷向外擴充其勢力。這時,北面的韓林兒、劉福通已經瓦解,西面是陳友諒,志大才疏;東面是張士誠,小富即安,後期已經被蒙元腐蝕,經濟實力不錯,軍事實力卻未必。

陳、張佔據吳楚,惟有皖南、浙東一部分地區因爲駐守的元兵勢力較弱而被朱元璋收入囊中。至於元朝政府,早已經風雨飄搖,不足爲懼。南方勢力的爭奪進入了最後階段,是時候整合所有力量與北方的蒙元政府一較高下。於是,至正二十三年,朱、陳會戰於鄱陽湖,陳氏大敗,朱元璋解決了統一南方最大的阻礙。

2.爲什麼要奪取鄱陽湖?

元朝,在經濟上,是一個很令人可惜的朝代。在它之前,宋朝,出現了中國的商業革命,出現了創造性的紙幣、市場、租賃關係、僱傭關係。在它之後,明朝發展出資本主義萌芽。在這兩個朝代之間,元朝不能說毫無建樹,但確實錯失良機。相比於宋明法律和風氣上對江南經濟發展的幫助,元朝卻“窮極江南,富誇塞北”。

鄱陽湖大戰是什麼結局?元末兩位"王者"終極對決 第2張

奪取鄱陽湖,或許是多種因素組合的必然,然而其中必不能忽視元朝時江南的經濟現狀。鄱陽湖屬江西北部,長江下游,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據有鄱陽湖,則能爲軍隊減輕相當的經濟壓力。

朱元璋

鄱陽湖水域廣闊,朝代更迭之際常有湖寇,這既能爲部隊補充兵員,又能有效地解決社會隱患,安定當地民心。另外,在古代,鄱陽湖是北方進入江西的水道,南寬北窄,地處津要。奪取鄱陽湖顯然有着戰略上的必要。

從各方勢力割據的狀態來看,至正二十三年前後,張士誠、陳友諒的勢力已經暗通款曲,頗有聯合的趨勢,這對朱元璋是極爲不利的。其次,鄱陽湖會戰之前,陳友諒已經屢屢進犯江西,對朱氏造成了相當的人員傷亡,無論是出於防衛還是爲了安定軍心,朱元璋都必須對此作出迴應。陳友諒是漁家的孩子,他的隊伍,水軍最強。所謂“士誠自守虜,不足慮。友諒劫主脅下,名號不正,地據上流,其心無日忘我,宜先圖之。陳氏滅,張氏勢孤,一舉可定。”

這樣,朱元璋要統一南方,就要先打敗陳友諒,要打敗陳友諒,就要先打敗他的水軍。最後階段,兩者爭奪的焦點在江西,共80萬大軍決戰的戰場,選在了鄱陽湖。

在鄭和下西洋之前,明朝洪武年間還曾進行過長達20餘年的從江南太倉到遼東的海運。在這樣大規模的運輸也鍛鍊了明朝官兵的海上實力。

舉例來說,洪武年間的那些海運參與者,儘管他們的事業不顯著,但他們的犧牲和鑽研,成就了鄭和下西洋。到鄭和一下西洋的時候,他所能倚仗的,就是國朝發展二十餘年積攢的海船建造的經驗、內陸官兵和江南健兒出海的經驗。

另外,明朝基本的軍事制度是衛所制度。水軍也必定出現在衛所之中——當時許多衛設有水軍所。當時參與海運的衛最多時有40個.

鄱陽湖大戰是什麼結局?元末兩位"王者"終極對決 第3張

鄭和下西洋洪武二十九年時就曾“命中軍都督府都督金事朱信、前軍都督府都督金事宣信,總神策、橫海、蘇州、太倉等四十衛將士八萬餘人,由海道運糧至遼東,以給軍晌”。

當然,參與海運的並非只有水軍所,除了如金吾後衛水軍所和府軍衛水軍所一類建制之外,還有如江陰衛前所、橫海衛後所、金山衛左所、高郵衛左所和鷹揚衛右所一類的普通所。

洪武年間的海軍,因爲皇帝的重視,也因爲現實的需要——遼東屯田,防備北元——就這樣從無到有地發展出來。制度的設置和現實的磨礪迅速地增強了明朝水軍的力量。

水軍不僅在衛所之中佔比較多,而且分佈廣泛,承擔着重要任務。從人員構成上看,水軍內部有着元朝和其他農民起義軍的殘兵敗將,他們擁有豐富經驗。但基層軍官多半由內陸人構成,也有很多最初跟隨太祖起兵的子弟兵。總結

鄱陽湖之戰有天時地利人和的綜合作用,這一戰之後,張士誠、元朝的勢力,也就不足爲慮了。鄱陽湖地廣千里,雙方參戰人數達八十萬之衆,戰船高數十丈,綿延數千裏,規模空前。在戰略上,鄱陽湖之戰是奠定國運的一戰;在戰術上,鄱陽湖之戰也有了意料之外的創新。至於朱元璋先生本人之後報復性地造大船以致於促進了明朝的海上實力,這又是意外之喜了。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