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西安:法國作曲家、風琴家及鳥類學家

本文已影響2.93W人 

梅西安(Olivier Messiaen,1908年12月10日-1992年4月27日),法國作曲家、風琴家及鳥類學家,普遍公認爲二十世紀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音樂常融入複雜的節奏語言(他私下鍾愛古希臘和印度音樂),並以“有限移調調式”(梅西安自他早期作品中提出的概念)鋪陳出和聲與旋律。梅西安身爲一位天主教徒,曲作中常流露出他對信仰的虔誠。

他時常遠行,因而在作品中融入了多樣元素,例如日本音樂、猶他州布萊斯峽谷國家公園的風景以及聖方濟各的生活等。梅西安曾形容,當他聽見和音、尤其是根據他的音樂調式所譜出的和聲時,會不由自主產生共鳴、聯想到色彩(即所謂的聯覺現象),進而將這些色彩結合、轉化入旋律之中。有一段時間,他全心投入關於“全序列主義”參數化的實驗,因此被後世認定是序列主義領域的革新先鋒。他是首位在管絃樂曲中使用電子琴(即梅西安的馬特諾電子琴)的作曲家之一。

法國人梅西安(Olivier Messiaen)身爲“二戰”前後的作曲家,也許是戰後影響最大的作曲家。對宗教題材的巨大熱情曾在西方現代文化中帶起一股不小的熱情。如果縱觀梅西安一生的經歷,就可以理解梅西安所有的音樂主題——宗教、大自然與愛情——從何而來。

梅西安爲詩人塞西爾·索瓦日(Cécile Sauvage)之子,出生在法國阿維尼翁(Avignon), 在篤信天主教家庭出生的梅西安是一位虔誠的教徒。

梅西安是從德彪西的印象主義基礎上起步的,他11歲就被父母送進巴黎音樂學院深造,當時德彪西剛剛去世。他崇拜德彪西,從歌劇《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始,由此有一個較高的境界。《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是以呂利的法國音樂傳統嫁接梅特林克的神祕主義的結果。畢業前,1928年他20歲時所作的《聖餐》,篇幅僅6分鐘,是管風琴所表現的,一種越來越要向幽深的境界飄去的沉思默想。

梅西安:法國作曲家、風琴家及鳥類學家

1930年

1930年他畢業時作成以絃樂表現爲主的管絃樂

《被遺忘的祭品》,主題還是對聖餐的默想,篇幅變成12分鐘,分爲“十字架”、“罪惡”與“聖餐”三樂章,中間的“罪惡”表現靈魂墜入深淵,有一種不成熟的衝突,但結尾“聖餐”中的感恩卻更顯博大。同年,他擔任巴黎三一教堂的管風琴師,任職達40年之久。

1940年

1940年,德國閃電般入侵法國,法軍在戰場上迅速瓦解,梅西安就在敗退的法軍中,被德軍俘虜,運載到納粹德國的集中營。那裏有一位喜愛音樂的管理員,認出了梅西安。這位叫布魯爾的德國軍官下令給梅西安準備紙筆和橡皮,並給他一間不受打擾的空房,讓他可以繼續創作。梅西安在被俘前,纔剛寫了一首曲子的標題“在時間盡頭”。在接下來的時間裏,梅西安創作了聞名的《時間盡頭四重奏》(《時間結束四重奏》)。1941年1月,德國冰天雪地,在一座戰俘營中,300多名戰俘與衛兵擠在一起,聆聽臺上四位演奏者演奏他們從來沒有聽過的音樂。四位演奏者中,一位彈鋼琴、一位拉小提琴、一位拉大提琴,還有一位吹單簧管。他們用的樂器都是在戰俘營裏找來湊合的。彈鋼琴的正是梅西安,而所演奏的作品,就是他在戰俘營裏寫的《時間盡頭四重奏》。日後他追憶說:“從未有人如此全神貫注地聆聽我的音樂,如此心領神會。”

梅西安:法國作曲家、風琴家及鳥類學家 第2張

1942年

1942年回國擔任巴黎音樂學院的和聲教授。

梅西安是從德彪西的印象主義基礎上起步的,他11歲就被父母送進巴黎音樂學院深造,當時德彪西剛剛去世。他崇拜德彪西,從歌劇《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始,由此有一個較高的境界。《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是以呂利的法國音樂傳統嫁接梅特林克的神祕主義的結果。

2008年12月10日,是法國著名作曲家梅西安誕辰100週年。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