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濟:人類學家、 中國現代考古學家、中國考古學之父

本文已影響1.16W人 

李濟(1896.7.12-1979.8.1)人類學家、 中國現代考古學家、中國考古學之父。字受之,後改濟之。湖北鍾祥郢中人。1911年考入留美預科學校清華學堂,1918年官費留美,入麻省克拉克大學攻讀心理學和社會學,並於改讀人口學,1920年獲得社會學碩士學位後,轉入美國哈佛大學,讀人類學專業,獲哲學博士學位。1922年,李濟哈佛大學畢業,返回祖國,受聘於清華大學、南開大學,任國學研究院講師,後長期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任職,1949年後赴臺灣大學及史語所。

李濟(1896年7月12日-1979年8月1日),字濟之,湖北省鍾祥市人,中國臺灣人類學家。

1918年,畢業於清華學堂,後前往美國留學,就讀麻省克拉克大學,學習攻讀心理學和社會學碩士學位。

李濟:人類學家、 中國現代考古學家、中國考古學之父

1920年,進入哈佛大學人類學系,受民族學家羅蘭·狄克森(Roland Dixon)與體質人類學家恩斯特·虎頓(Earnest Hooton)指導,於1923年完成論文《中國民族的形成》,從而獲得人類學博士學位,並於同年返回中國。

1924年,開始田野考古。

1925年,29歲的李濟任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人類學講師,與著名的四大導師(梁啓超、王國維、陳寅恪、趙元任)同執教鞭。

1926年,李濟發掘山西夏縣西陰村新石器時代遺址,此爲中國學者最早獨立進行的考古發掘。

1929年初,應聘出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主任,領導並參加了安陽殷墟、章丘城子崖等田野考古發掘,使得發掘工作走上科學軌道,造就出中國第一批水平較高的考古學者。

1936年曾赴歐洲講學,1938年被推選爲英國皇家人類學會名譽會員,1948年隨考古組去臺灣,被推選爲中央研究院院士。

李濟:人類學家、 中國現代考古學家、中國考古學之父 第2張

1949年至1950年兼任臺灣大學教授,並主辦考古人類學系。1955~1972年,在臺灣省任歷史語言研究所所長。1946年還參加中國政府駐日代表團工作,索回日本侵華期間掠去的中國文物。與吳金鼎一起調查過城子崖遺址(吳金鼎先期發現,已作多次調查)並做了第一次小面積的發掘,是山東地區考古工作的開拓者之一,《城子崖》一書的總編輯。

他主要致力於殷墟陶器、青銅器的研究,著有《西陰村史前遺存》、《殷墟器物甲編·陶器》上輯、《李濟考古學論文集》等,又與他人合著有《古器物研究專刊》。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