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元帝多才多藝爲何會讓西漢走衰?漢元帝是個怎麼樣的人?

本文已影響1.96W人 

漢元帝多才多藝爲何會讓西漢走衰?漢元帝是個怎麼樣的人?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漢元帝劉奭是西漢第十一位皇帝,他在漢朝皇帝中的存在感並不算很高,不少人都認爲西漢是從劉奭時期開始走向衰落的。其實劉奭多才多藝,精通史書,在位前期實行了不少仁政。但劉奭卻也陷入到了寵信宦官的怪圈中,導致皇權逐漸被侵蝕,最後朝內出現動盪,西漢政權開始走衰。這次就爲大家介紹下漢元帝劉奭,他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一起來了解下劉奭究竟是個怎樣的人吧。

漢元帝多才多藝爲何會讓西漢走衰?漢元帝是個怎麼樣的人?

“仁政”一直是皇權社會努力提倡的一種政治圖景。古代皇權社會有一個最好的政治版圖,就是“堯舜之道”。“堯舜之道”也就是實施“仁政”“德政”。如果哪個皇帝致力於實施“仁政”,他肯定會在歷史上留下很好的名聲,受到千古頌揚。

可是,漢元帝劉奭是漢朝最積極地提倡“仁政”的皇帝,他爲什麼卻並沒有受到頌揚,反而被歷史評價爲“昏君”呢?

劉奭努力想實施“仁政”的思想,在他當太子的時候就表現出來了的。當時他的父親漢宣帝在位的時候,對大臣們非常嚴厲。有些大臣僅僅犯了一點小錯,漢宣帝就用嚴厲的手段處罰大臣。當時作爲太子的劉奭看不下去了,提醒他父親:“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就是說,他認爲他父親刑罰太過嚴厲,應該重用儒生。劉奭說“用儒生”,意思是應該實施儒家“仁政”“德政”的那一套。

而劉奭在當了皇帝以後,也是按照這一種“仁政”的思想來實施統治的。他大量重用儒生,對大臣也很寬容,對老百姓更是提倡休養生息。可是他的統治卻相當失敗,他所在的時期,成爲西漢由盛到衰的轉折點。他在位時期產生的混亂圖景,一直延續到西漢末年,此後再也沒有復興過。

漢元帝多才多藝爲何會讓西漢走衰?漢元帝是個怎麼樣的人? 第2張

那麼,漢元帝實施“仁政”,實施“王道”,爲什麼還會造成亂世呢?

關於這個問題。當時他在勸他父親漢宣帝實施“仁政”的時候,他父親就已經嚴厲批評他了。他父親說,你懂什麼,咱們漢家制度,就是“王道”和“霸道”的結合。周朝初年的那種“德政”,是不適合當下政治的,那些儒生都迂腐不堪,他們的話怎麼能信?

不僅批評劉奭,他還嘆氣說:“亂我家者,太子也!”

不幸他父親的話一語中的,果然劉奭成爲漢家禍亂的肇始。

漢宣帝在這裏,已經指出了劉奭將來可能犯的錯誤,就是一味地施行“王道”,一味地搞“仁政”,是沒辦法確保統治的。

漢元帝多才多藝爲何會讓西漢走衰?漢元帝是個怎麼樣的人? 第3張

那麼,漢元帝按照王朝社會提倡的那樣實施“仁政”,爲什麼卻不能確保統治呢?爲了說明這個問題,我們來把漢元帝當皇帝以後的一些所作所爲,瞭解一下。

漢宣帝去世前,按照漢朝皇帝傳統的做法,給漢元帝配備了三個輔政大臣:樂陵侯史高、太子太傅蕭望之、少傅周堪。漢元帝上臺後,迅速按照他的理解,由他的師傅蕭望之組閣,招羅一幫儒生,進行改革。但是,由於人事變動,招致“首輔”史高不滿。於是史高聯合宦官弘恭、石顯等人陷害蕭望之。

蕭望之爲了讓改革能夠繼續進行下去,多次勸諫漢元帝不要寵幸宦官,要把權力還給朝廷。但是,漢元帝卻認爲,宦官無家無室,他們沒有私心雜念,因此是值得信任的人。當蕭望之多次勸諫無效,又被宦官多次構陷後,灰心喪氣的他,毅然自殺。

蕭望之是漢元帝的師傅,漢元帝對他很尊敬,也是自己改革的希望。自殺後,漢元帝很傷心。他斥責弘恭、石顯等人手段太過毒辣。不過,他也就是斥責了他們一下,讓他們“免冠謝”,並沒有嚴厲處置他們。

漢元帝多才多藝爲何會讓西漢走衰?漢元帝是個怎麼樣的人? 第4張

接着,漢元帝一如既往重用宦官。由於漢元帝太過仁慈,因此,當時整個朝廷形成宦官、外戚、儒生三股勢力。這三股勢力再也沒有考慮國計民生,而是互相構陷,互相傾軋。大家輪番上陣,在朝廷上作威作福。唯一沒有權力的,就是漢元帝本人。

以上就是漢元帝實施“仁政”的結果。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到,純粹的“仁政”之所以在王朝社會行不通,是因爲王朝社會本身就是一種集權社會。這種集權的核心,就是要保證皇帝擁有獨一無二的權力。除了皇帝以外,任何大臣擁有這些權力都不行。而且朝廷裏面實行民主,大家討論着做事情也不行。

皇帝要實現極權,必須要“恩威並施”。通過所謂的“恩威並施”,讓大臣們怕你同時又感激你,這樣,皇帝的權力才能夠集中。

這一點,可以說漢宣帝是看得最清楚的。當然了,不只是漢宣帝,漢武帝、漢高祖這些都看得很清楚,只不過他們不說,漢宣帝把這話說出來罷了。

其他皇帝說的是什麼呢?說的是“仁政”,宣揚的也是“仁政”。就算他們實際上實施的是“暴政”,他們依然會說自己實施的是“仁政”。這就是古代王朝社會裏集權皇帝的做法。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