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與文化方面,順治帝有哪些成就與作爲?

本文已影響1.52W人 

愛新覺羅·福臨,即清世祖、順治帝,清朝第三位皇帝,清朝定都北京的第一位皇帝,清太宗第九子,生母爲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出生於瀋陽故宮永福宮。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福臨幼年登基,由攝政王多爾袞輔政。親政後面對全國的抗清高潮,福臨採取撫重於剿的策略,同時注重恢復農業生產,整頓吏治,使國家局勢逐漸好轉。1661年福臨死於養心殿,廟號世祖(諡號體天隆運定統建極英睿欽文顯武大德弘功至仁純孝章皇帝)。

主要成就

經濟

福臨在穩定社會經濟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努力。清入關之初,雖然公佈以明朝會計錄徵收賦稅,但戰亂之後,地荒丁逃,賦無所出。再由於連年用兵,國庫耗支巨大,已入不敷出。福臨親政時各直省錢糧缺額已至四百餘萬兩,賦虧餉詘,出現了嚴重的財政困難。福臨認識到軍隊沒有糧食就會叛亂,人民窮困就會偷盜的道理。 爲穩定好社會經濟,他採取了一些措施,比較突出的有鼓勵墾荒等政策。

福臨接受大學士范文程等人建議,於順治十年(1653年)以後推行屯田墾荒。重點地區是受戰爭破壞嚴重的四川及北方各省,由政府發給牛具籽種,招民開墾,實行三年起科。在遼東一帶更實行招民墾荒授官令,鼓勵人們赴遼東開發。順治十三年(1656年)秋下令鼓勵富人墾荒。順治十四年(1657年)夏公佈督墾荒地勸懲則例。則例中規定督撫按及道府、州縣、衛所等各級官員在一年內,按墾荒數量給以記錄或加升一級的獎勵,同時還規定了文武鄉紳及貢監生民人等墾荒的獎勵辦法。並規定如果開墾不實或者開過復荒,新舊官員都要分別治罪。順治十五年(1658年)冬,又實行捐資開墾法,墾荒政策的推行取得了一些成效,對困弊不堪的社會經濟起了一些復甦的作用,但因當時全國戰火未熄,社會仍在動盪之中,總的說來收效不大。

在經濟與文化方面,順治帝有哪些成就與作爲?

當時由於戰亂,不僅出現地荒丁逃的現象,還有隱匿土地及佔墾明代藩王勳戚地產不報的情形,以致官府所掌握控制土地的數量很少,嚴重影響了國家賦稅收入。福臨親政後對隱匿土地者實行了寬大政策。這一政策的公佈,出首報墾者開始大量增加。對散在各地的原明代王田,福臨令地方官徹底清查後,實行“房屋應行變價,地土照舊招佃”的辦法,因而做到糧租兼收。

此外,福臨爲不“苦累小民”,多次免除一些省份的土特產貢品,並一再蠲免受災地區的錢糧,以休養生息。但同時爲解決燃眉之急,他還准許富紳捐官,甚至一再批准在某些地區徵收練餉、遼餉。這類互相矛盾的現象,曾不斷出現。

文化

福臨親政之時社會很不安寧,內地反滿鬥爭連綿不斷。福臨親政的第二年,定南王孔有德失守桂林自殺,敬謹親王尼堪遇伏衡陽身死,當時各種矛盾錯綜複雜,而民族矛盾尤爲激烈。因而福臨感到鞏固統治的當務之急是收買,安撫漢人,鎮壓反抗。爲此,他努力推行教化,以加強思想統治。他號召臣民尊孔讀經,提倡忠孝節義。遣官赴孔子故鄉闕里祀孔子。順治九年(1652年)九月他親率諸王大臣等到太學隆重釋奠孔子,親行兩跪六叩禮。福臨還命內院諸臣翻譯五經。他主持編修《資政要覽》、《勸善要言》、《順治大訓》、《範行恆言》、《人臣儆心錄》等,均親自撰寫序言。

順治九年(1652年)敕封關羽爲“忠義神武關聖大帝”,神化了關羽的忠義。他一再下令旌表各省的忠孝節烈之人,並注重實行滿漢一致。順治十年(1653年)四月決定滿洲部院各官與漢人官員一樣實行離任丁憂制。他視盡忠盡節爲人生最高的道德準則,表彰北京被李自成攻陷時故明朝臣之殉君死難者,讚揚其“幽忠難泯,大節可風”,下令禮部詳訪確察死節職名並實跡具奏,給諡賜祭。他還特爲身殉社稷的崇禎帝朱由檢立碑,讚揚他勵精圖治,追諡爲莊烈愍皇帝。對跟從君上殉節的明司禮監太監王承恩,更是讚揚備至。通過全面倡導忠義,樹立了清朝是傳統道德捍衛者的形象,對消除廣大漢人對清朝統治者心理上的隔閡,對緩和民族矛盾,特別對安定漢人地主的人心,產生了積極的作用。

在經濟與文化方面,順治帝有哪些成就與作爲? 第2張

順治九年(1652年),順治帝沿襲明太祖朱元璋的“六諭”(聖諭六言),頒佈“聖諭六訓”,作爲教化士民的行爲準則。順治十六年(1659年))批准設立鄉約,公舉60歲以上、有德有才的生員(秀才),或在當地有較高德望的鄉紳耆老,在每個月的朔、望日(初一、十五)向老百姓宣講六諭,旌表善惡,此爲清朝宣講聖諭的肇始。

順治十二年(1655年)春,他特命大學士馮銓爲總裁官編《孝經衍義》。他爲“考百代之是非”,特命大學士巴哈納、劉正宗等爲總裁官編《通鑑全書》。他大力提倡忠孝節義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