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治、史學與哲學方面,薛元超有哪些成就與作爲?

本文已影響4.16K人 

薛元超,本名薛震,字元超,唐朝時期宰相,隋朝內史侍郎薛道衡之孫,太常卿薛收之子。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薛元超出身河東薛氏西祖第三房,襲封汾陰縣男,以門蔭入仕。歷任太子舍人、給事中、中書舍人,遷黃門侍郎,出任饒簡二州刺史,入爲東臺侍郎,進爵汾陰縣侯。儀鳳元年(676年),授中書侍郎、同平章事,遷中書令,成爲宰相。任相七年,多次輔佐唐中宗監國,以金紫光祿大夫之職致仕。

光宅元年十二月(685年1月),病逝,追贈光祿大夫、秦州刺史,諡號文懿,陪葬於乾陵。家學淵源,精擅文辭,預修《晉書》時“筆削之美,爲當時最”。唐高宗朝,有“朝右文宗”之美譽,大力引薦王勃、楊炯、崔融等文士,支持變革龍朔文風,引領初唐文學的發展。

在政治、史學與哲學方面,薛元超有哪些成就與作爲?

主要成就

政治成就

直言進諫

唐高宗到溫泉宮狩獵,命諸蕃酋長隨從前往。薛元超時爲宰相,認爲“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上疏極力勸諫。他道:“夷狄之輩,野心勃勃,隨從狩獵必然會攜帶弓箭,恐將不利於陛下的安全。”

太子李顯在留守長安監國,常出城射獵,以致懈怠政務。薛元超時爲留守輔臣,直言勸諫道:“內苑之地,草木茂盛,險陡異常。殿下截擒飛鳥、追逐狡兔,若遭逢變故,如何應對?扈從戶奴多是反賊餘孽、夷狄殘類出身,若心懷逆謀,殿下又如何防範?爲人子者,不登高山,不臨深淵,就是爲了遠離危險。殿下又怎能將自己置於險地呢。”

建言邊略

儀鳳三年(678年),吐蕃進犯唐境,李敬玄率軍征伐,大敗而回。唐高宗召羣臣問策,求以“御之之術”。給事中劉景先、皇甫文亮、楊思忠、中書舍人郭正一、劉禕之都建議謹守邊境。薛元超卻建議以守爲攻,積極進取。他道:“敵不可縱,縱敵則邊患叢生,邊不可守,守邊則軍威衰竭。應該整頓士卒,一舉殲滅吐蕃。”其主張雖未馬上被高宗採納,但對唐朝制定禦敵策略產生了重要影響。不久,朝廷便任命黑齒常之爲河源軍經略大使,統一指揮對蕃戰事。

在政治、史學與哲學方面,薛元超有哪些成就與作爲? 第2張

文史成就

文學

薛元超是高宗朝的文壇領袖,楊炯稱其爲“朝右文宗”,崔融也在墓誌中盛讚其文采、學識、詞令。學者陶敏認爲,薛元超“曾領導並推動過唐代文學發展的歷史潮流”。在初唐詩文革新運動中,王勃是主將。但薛元超以他文壇領袖的地位,推動掃除頹風的變革,其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

薛元超十一歲便入弘文館學習,入仕後又兼任弘文館學士,有相當長的文館經歷。他積極參加宮廷的文學唱和活動,是太宗、高宗朝宮廷唱和的主要人物。 據崔融《墓誌銘》記載,太宗於玄武內殿夜宴,曾命薛元超詠燭,後又命賦《泛鷁金塘》詩。在當時同輩詩人中,聲名最盛者爲上官儀和李義府。薛元超與他們關係密切,“詞瀚往復”。上官儀有《酬薛舍人萬年宮晚景寓直懷友》詩,薛舍人即是薛元超。薛元超完整留存的唯一詩作《奉和同太子監守違戀》可視作他早期詩作的代表,就是典型的應制唱和詩,詩中有當時盛行的“上官體”之風,可見他或多或少受到上官儀的影響。

薛元超流貶蜀中十年,其間放曠詩酒,詩歌創作上頗有作爲,著有《醉後集》。這部《醉後集》曾遠流國外,見於日人藤原佐世所編《日本國見在書目》。此集雖已散佚,無法深入探究文本面貌,但有學者對其蜀中詩風進行了推測。陶敏指出:“集中詩文具體內容雖不詳,但從集名和具體創作環境,可以推斷出這是一部抒發貶謫中苦悶和憤懣的作品,初唐詩歌從應制詠物轉向個人情志的抒寫,薛元超應該是一位開風氣之先的人物。”胡可先也推測其蜀中詩風當有較大轉變,指出:“這是薛元超在特定環境下對上官體詩風的超越,也是對初唐文學發展進程的推進。”

薛元超返回長安後,不但詩歌內容與作風發生了變化,而且成了詩歌革新的積極支持者。楊炯在《王勃集序》中談到王勃變革龍朔文風的情況時稱:“勃思革其弊,用光志亞。薛令公朝右文宗,託末契而推一變。……長風一振,衆萌自偃。遂使繁綜淺術,無藩籬之固;紛繪小才,失金湯之險。積年綺碎,一朝清廓;翰苑豁如,詞林增峻。”這裏的薛令公,就是薛元超。薛元超是身居朝廷高位的文壇宗匠,折節下交王勃,推動了文壇風氣的變化。正是得到了薛元超的肯定,王勃和盧照鄰、楊炯等人的變革才能產生廣泛的影響,形成“積年綺碎,一朝清廓”、“後進之士,翕然景慕”的局面。

薛元超文壇領袖的作用還充分表現在賞識和提拔人才方面。據清代學者王鳴盛統計,薛元超舉薦過的有任希古、高智周、郭正一、王義方、孟利貞、鄭祖玄、鄧玄挺、崔融、顧徹、沈伯儀、賀顗、顏強等。《唐會要》卷六十四“崇文館”條載,薛元超還舉薦楊炯爲崇文館學士。另據新舊《唐書》列傳記載,經薛元超舉薦或讚譽提攜而做官的,還有徐彥伯、李嶠、李乂、田遊巖、員半千等人。後來,這些人很多都在文壇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在政治、史學與哲學方面,薛元超有哪些成就與作爲? 第3張

史學

薛元超在貞觀年間曾以太子舍人的身份預修“貞觀八史”之一的《晉書》,並與來濟、陸元仕、劉子翼、盧承基、李淳風、李義府、上官儀、崔行功、辛玄馭、劉胤之、李延壽、張文恭一同“分功撰錄”,負責《晉書》的基本撰寫工作。

哲學成就

易學

薛元超深受其父薛收影響,對易學深有研究,流貶蜀中期間“耽味《易》象”。他去世後,“以高宗敕書一軸,孝子忠臣傳兩卷,周易一部,明鏡一匣送終焉。”薛元超不但擅長文學,對史學亦有研究,而獨以《周易》一書陪葬,可見對《周易》的情有獨鍾。另外,據學者宋德熹推測,《舊唐書·經籍志》與《新唐書·藝文志》甲部經錄著錄的薛仁貴撰《周易新注本義》十四卷的記載,當是錄入有誤,實際作者當爲薛元超。

佛學

薛元超精通佛典,曾與于志寧、許敬宗、來濟、杜正倫、李義府等人一同協助玄奘整理已譯佛經。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