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在位時期國庫無銀,朝中大臣的態度如何?

本文已影響2.92W人 

還不知道崇禎時期,國庫無銀,軍隊欠餉,大臣爲什麼不捨得拿出錢來救國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這個問題,其實在東漢末年,就有人看得很清楚了。當初赤壁之戰,曹操大軍南下,孫權與臣下爲“迎曹”還是“拒操”爭論得不亦樂乎。

崇禎在位時期國庫無銀,朝中大臣的態度如何?

在會議中,孫權偶然出來上廁所,魯肅追出來說了這樣一段話:

“向察衆人之議,專欲誤將軍,不足與圖大事。今肅可迎操耳,如將軍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肅迎操,操當以肅還付鄉黨,品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乘犢車,從吏卒,交遊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將軍迎操,欲安所歸乎?願早定大計,莫用衆人之也!”(——出自《三國志》)

這段話什麼意思呢?魯肅對孫權說:“這些主張投降曹操的,都是在害你呀。其實像我魯肅,也可以投降曹操,但是像你孫將軍,是決不可以投降曹操的。我投降,曹操即使不重用我,也會放我還鄉,我還可以做個富家翁,說不定還能混個一官半職。但是你要投降,你覺得曹操會怎麼對你呢?”

崇禎在位時期國庫無銀,朝中大臣的態度如何? 第2張

這還用說嗎?秦三世子嬰投降,被項羽殺害了;南唐李煜投降,被宋太宗趙光義侵佔了妻子,還送上一杯牽機毒藥;蜀漢劉禪投降,倒是沒死,卻被像養豬一樣養了半輩子,還得時時扮演傻子與小丑,表演“此間樂,不思蜀”的戲碼。

所以情形很明顯,亡國之君很少有好下場的,但亡國之臣卻沒什麼影響。尤其是像李自成這樣出身草莽的草根英雄,要建立一個國家,要統治一個國家,又毫無管理經驗與管理人才,理論上是離不開明朝的官員的。

所以,明末的大臣們,普遍對“改朝換代”並沒有太大的反感——當然,一部分原因是崇禎剛愎自用、喜怒無常,與臣下沒有建立起基本的互信,更不用說深厚的感情了。

在崇禎治下,災荒不斷,地方失控,官員貪污成風,百姓民不聊生,西北與東北戰亂紛呈,國家看不到希望。而靠非法手法取斂了大量財富的官員們,也無不提心吊膽,擔心崇禎哪一天會無端地把他們逮捕下獄、逼迫他們“助餉”,人人自危。

對現實不滿意的人,最渴望改變現實。反正是跟着皇帝當奴才,這個皇帝已經很糟糕了,換一個,難道還能更糟糕嗎?

崇禎在位時期國庫無銀,朝中大臣的態度如何? 第3張

保留自己的財富,不肯爲國家(這裏的“國家”,其實就是明朝)貢獻,等於給明朝的覆滅助力,也等於間接地支持了李自成。

平心而論,在封建社會,這樣的想法也並非全無道理。唐太宗的著名諍臣魏徵,本來是太子李建成的謀士。李建成被殺,魏徵轉投李世民,不僅沒有損失,反而受到重用,成爲一代名臣。

但是明末的大臣們沒有這麼幸運。大量的文臣,在李闖進入北京以後,沒有等到預料中的榮華富貴、明君禮遇,卻受到暴戾的劉宗敏的毒刑拷打,妻妾被侵犯,房舍被佔領,財富被剝奪,連生命也得不到保障。

寧爲太平狗,不做亂世人。明末的大臣們不滿於崇禎的統治,又不見容與李自成的統治,實在不容易找得到一條滿意的出路。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