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下之戰時,韓信的巔峯之作,當真是背水一戰嗎?

本文已影響2.86W人 

垓下之戰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韓信被蕭何設計,呂后將其殺於鍾室,但劉邦還是很肯定他對漢朝的貢獻的。從後來劉邦對待異姓王的做法來看,韓信即使不死於呂后之手,下場也未必會有多好。只是,韓信哪能預見這些,他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戰場之上,將他畢生所學的軍事理論發揮得淋淋盡致。

這裏,我們來看看“背水一戰”。“背水一戰”這個詞的出處是《史記·淮陰侯列傳》,原文如是寫:“信乃使萬人先行,出,背水陳。趙軍望見而大笑。”後來,“背水一戰”是指在無退路的情況下,只得決一死戰以求得一線生機。

若是單看原文這段話,這樣的解釋也沒錯,但若將其放於當時的情境之中再細想下,韓信會讓他的萬人大軍陷於絕境之下嗎?韓信不是有勇無謀的莽夫,否則,劉邦也不會在很多戰役上倚重他。可見,韓信如此安排,自然是有他的考慮,那我們就來看看當時的現狀。

垓下之戰時,韓信的巔峯之作,當真是背水一戰嗎?

韓信在滅了魏國之後,得到了指示繼續東進,進攻趙國。趙國得到消息後,就在井陘口布置了20萬大軍。這時的韓信雖然剛打完勝仗士氣高漲,但他深知自己和趙國兵力懸殊。於是,在離井陘口挺遠的地方,韓信讓部隊安營紮寨,他得好好部署這場仗該如何打。

趙國也不是沒有高人,只是趙國的統帥陳餘很沒腦子。當時,謀士李左車就獻上了一計,他認定此次韓信帶兵前來,是想乘勝一鼓作氣拿下趙國,他們的糧草應該是落在了後面。於是,李左車自薦,給他三萬兵馬,繞道到韓信的後方燒了他的糧草,再活捉韓信。

但是,陳餘仗着自己有20萬大軍,對於這種“伎倆”不屑一顧,他就想在戰場上和韓信一較高下,這反倒是給了韓信機會。據說,此事被韓信知道了,他很是欣賞李左車,並特意交代,在兩軍交戰中,不得殺李左車。若是有人俘獲李左車,可得賞金千金。

那麼,韓信是如何準備“背水一戰”的呢?

韓信先是將兵馬向前挪了些,離井陘口差不多30餘里的地方。這其實也是韓信給出的信號,他要準備進攻了。之後,韓信私底下讓2000名輕騎兵,在後半夜抄小道去趙軍的側後方埋伏,這些士兵每人都帶着一面漢軍的紅旗。當時,韓信如此交代他們:當他們看到趙軍傾巢出動,就立刻突襲趙營,將所有的趙軍旗幟全部換上漢軍的紅旗。

垓下之戰時,韓信的巔峯之作,當真是背水一戰嗎? 第2張

等這一切安排妥當後,韓信就帶着一萬人的部隊,沿着河岸排兵佈陣。這邊的陳餘也沒有多想,只覺得韓信不過爾爾,於是,帶着他那20萬大軍直撲過來。韓信就在等待這一刻,這邊韓信假裝打不過,向河邊退去,那廂埋伏的漢兵一見趙營空了,立刻就將所有的旗幟換成了漢軍的紅旗。這邊韓信的將士們身後是河,就只剩一條路,只得回身奮力廝殺。趙軍一時也無法取勝,想要回營又見大營裏紅旗一片,還以爲被漢軍佔領了,只能四下逃散。

後來,有人問韓信,爲何他會採取如此的策略,這完全和兵書上的說法相反啊?

韓信的解釋很精闢,他用了兩句話:“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若是士兵還有退路,會安心打仗嗎?看來,韓信的“背水”是假,真實用意是誘敵深入。只是,趙軍上當了,還想來個以多勝少,結果,連自己的大營都被人家偷襲了。

那麼,“背水一戰”是對韓信用兵的誤讀嗎?

後來,看韓信的解釋,其實,還真是利用了“絕境求生”的心理。不過,韓信可是有備而戰的,並且,是他親自率隊,才使得軍心一致。看來,此時的“背水一戰”和後來“背水一戰”使用的環境,是有所不同的。這自然也會帶來很大的干擾,認爲韓信當年和趙軍對陣時,是被逼得沒路了,這才扭轉了形勢,大獲全勝。

垓下之戰時,韓信的巔峯之作,當真是背水一戰嗎? 第3張

這其實只是韓信謀略的又一次驗證罷了,他爲了能讓趙軍全軍出動,不惜以自身帶兵誘之。試想,韓信這麼大的一個“餌”,趙軍怎麼可能會放棄,自然是窮追不捨了。看來,這纔是真正的軍事家作爲,不和對方硬拼,只要控制戰場節奏就好。總之,韓信製造的“背水一戰”,若是不清楚當時的背景,就會真如這詞所描述一般。

中國的成語故事都有其典故,若是不能瞭解其背後的真實歷史,誤解將會越來越深。這其實也是中國文化的精妙之處,不可“望文生義”,每個文字的背後都有一段故事。

“背水一戰”在研究秦漢歷史、傳承軍事思想、開發古蹟旅遊、發展文化產業、促進社會和諧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價值。現今,爲傳承弘揚這一多元文化遺產,井陘縣已經投資1737萬元,做了大量的保護工作,其中,包括出版了《井陘歷史文化》叢書;建立了韓信公園並樹立了韓信和背水之戰雕塑;拍攝了晉劇《井陘口》、《舌辯侯》並在中央電視臺播出;舉辦了“背水之戰”研討會;申報白皮關傳說、韓信鑼架鼓、白王莊武術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等。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