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之戰:坐擁良將的趙國爲何會敗如此慘烈?

本文已影響2.46W人 

戰爭有勝有負,在戰國那個互相征伐的年代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然而隨着秦國的逐漸強大,吞併六國的野心也逐漸暴露出來,對韓用兵時就已經險些滅了韓國,在對趙的作戰中,實力原本不弱的趙國也感到了強大的恐懼。而讓趙國人恐懼的源頭正是長平之戰,秦國坑殺趙國將士數十萬。趙國也有不少名將坐鎮,爲何會在長平之戰敗得如此慘烈呢?

長平之戰,趙國戰敗後人都把責任推在了趙括的身上,認爲是他驕傲輕敵,纔會中了白起的誘敵之計,但是這其中有個很關鍵的原因是趙王。

在這場戰爭中,趙孝成王遠沒有趙惠文王的遠見卓識,作戰指揮十分冒進,根本無視秦國強盛而趙國勢弱的戰鬥形勢,一味地求勝,所以在廉頗固守不出的時候,非常生氣。

長平之戰:坐擁良將的趙國爲何會敗如此慘烈?


在公元前260年,秦趙兩軍交鋒數次,趙軍都失利了。秦強趙弱,趙軍失利很正常,廉頗深知這一點。而趙軍有一點優勢,就是佔據了有利的地形,完全可以以逸待勞。

秦軍雖然強悍,但是他們深入趙國作戰,千里遠征必須速戰才能解決軍需難調動的問題。如果能抗住秦軍的攻勢,等待士氣衰落,進攻疲軟之際,就是趙軍轉機出現的時候。

但是趙王看不到這一點,反而認爲廉頗不出戰是因爲廉頗膽怯,君王不信主將,主將就算有天大的謀算,也難以成行,因爲君王只看得到結果。趙軍失利,趙王急得恨不能自己上,於是有臣子提議跟秦國議和。這一議和徹底把趙國陷入在了孤立無援的境地。爲什麼這麼說呢?

當時趙國臣子虞卿就認爲跟秦國議和是很難的。因爲這個時候的秦國已經走上了征伐之路,每一戰都帶着不死不休的勢頭,與趙國一戰也是下了決心的,絕不會因爲金銀珠寶或者一城一地就放棄攻趙,如果真的是這樣,想要和秦國議和是非常難的。與其如此,不如和楚、魏結盟,採用合縱的方式一起對抗秦國,這樣休戰纔有可能。

結果趙王不聽,非要跟秦國議和。這是趙王乾的第二件蠢事。秦國要打趙國的決心正如虞卿所預料的那般十分堅定個,爲了防止趙國和其他國家合縱,秦國假意打贏了議和,同時使用離間計,讓趙王認爲秦軍懼怕的是趙括,於是趙王中計換回廉頗,調趙括爲主將。這是趙王乾的第三件蠢事。

長平之戰:坐擁良將的趙國爲何會敗如此慘烈? 第2張


趙括年輕氣盛,遵照趙王旨意強攻,於是中了白起的誘敵之計,被分割包圍起來,數十萬趙國將士被圍殲,趙括難以突圍,最後被亂箭射死。

秦軍大獲全勝,趙國元氣大傷。長平之戰,趙國數十萬將士的傷亡讓趙國驟然陷入虛弱的狀態,再也不復和秦國對抗的實力了。儘管趙國坐擁良將,朝中也有藺相如、虞卿這樣的人才,但是趙王偏聽偏信,剛愎自用,以致趙國遭此慘敗,也就在預料之中了。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