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天家的帝王之家是怎樣置辦喪葬的?

本文已影響2.8W人 

有生必有死,有始必有終。生生死死是人類社會新陳代謝、一代代衍生髮展的自然規律。人類每天在迎接新生命誕生的同時不得不面臨另一些生命消失的悲哀。如果說一個人的生是偶然的話,那麼,死卻是一種必然。不管我們是否願意接受這個事實,死是每個人都無法迴避的。 

號稱天家的帝王之家是怎樣置辦喪葬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

人一旦不幸死亡,活着的人就應對死者履行殯和葬的義務。殯和葬是兩個不同的過程:所謂“殯”是指悼念逝者的禮儀活動;所謂“葬”則是指人們對遺體或骨灰所採取的掩埋方式。殯和葬共同完成了喪事活動的整個過程。因此,殯葬是生者對於逝者的一種悼念方式和處理程序。

平民百姓的殯葬比較簡單,沒什麼可說的,那號稱天家的皇室是怎麼置辦喪葬的呢?

清初各種典章制度未備,太祖、太宗二帝的喪葬之儀亦很簡略。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正月初七日,清世祖駕崩,禮官因明朝列帝喪儀並結合滿州舊制,制定出清朝皇帝的喪儀。 

號稱天家的帝王之家是怎樣置辦喪葬的? 第2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其制,嗣皇帝(聖祖)、親王、百官、公主、福晉以下,宗女、佐領、三等侍衛、命婦以上,男子摘掉帽上紅纓、截去辮髮,女子去掉粉裝首飾,剪髮。大斂以後,梓宮設於乾清宮,設几筵,每日早、午、晚三次上食祭奠,皇帝親行禮。

三日內縞素朝夕哭臨,王公大臣至宗室公夫人以上在几筵前,副都統以上在乾清門外,漢文官在景運門外,武官在隆宗門外,以次排班隨哭。第四日起,王公百官在官衙齋宿二十七日,以後每日哭臨一次,軍民二十七日除喪服。音樂、嫁娶,官員之家停百日,軍民停一月。禁屠宰四十九日,京城自大喪之日爲始,各寺、觀皆鳴鐘三萬杵。

百日內票本俱藍筆批籤,移文用藍印。外省地方官服喪二十七日,軍民男女服喪十三日。清朝沿襲前代以日易月的服喪之制,凡遇帝后大喪,嗣皇帝和王公百官服斬衰之服二十七日而除,皇帝在宮中仍須素服三年,以循古禮三年喪之制。  

號稱天家的帝王之家是怎樣置辦喪葬的? 第3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三年喪滿,在太廟行袷祭禮,其儀同歲暮袷祭。康熙以後,清朝諸帝后喪葬之儀皆仿世祖例行之,惟有二點突出變化:一是皇太后、皇帝及部分皇后之梓宮赴陵大葬,皆由在位皇帝親送至陵園,一應典禮遂由皇帝主祭。二是清初太祖、太宗、世祖三朝帝后多遵從滿州舊制火葬,即將遺體連同梓宮、隨葬寶物一起焚化,然後以盛貯骨灰之壇(寶宮),葬入陵中,惟死於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的太宗孝莊文皇后、世祖考惠章皇后例外。

康熙朝開始,清朝帝后葬俗文化,不再火化遺體,而是實行棺木葬,即直接將梓宮葬入陵中。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