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大詩人宋之問明明可以靠才華卻偏靠臉上位

本文已影響2.39W人 

唐高宗朝的東臺詳正學士宋令文是一個文武雙全的奇人,此人不但擅長文辭、精研書法,還有蓋世神力。文辭、書法、神力三項,爲他贏來了“三絕”的美名。

史載,京都有頭瘋牛,見人就頂,橫衝直撞,無人能制服。宋令文不信邪,赤手兇拳,大步上前,雙手攥緊兩隻牛角,一使勁,竟然將牛的頸脖扭斷!  

唐朝大詩人宋之問明明可以靠才華卻偏靠臉上位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三絕”中的神力一項已經是這樣神奇了,文辭、書法兩項,不用多說,你也應該想得到了。

宋令文有三個兒子,長子宋之問以文章升官、次子宋之悌因驃悍知名、三子宋之訹精於書法。也就是說每個兒子繼承了他的一絕。

次子宋之悌有多剽悍呢?小夥子身高八尺,曾任劍南節度使、太原尹。因犯法被流放朱鳶。在朱鳶,有蠻人作亂,摧城拔寨,氣焰囂張。宋之悌自告奮勇,帶了八名壯士直犯賊陣,最後迫得賊兵七百人都伏在地上不敢起身。三子宋之訹爲連州參軍,多才多藝,字寫得漂亮,還能歌善舞,也很吃香。

有讀者可能要問,爲什麼不說說長子宋之問的學問有多高呢?不急,因爲他是這篇文章的主角,所以留在最後面介紹。

宋之問二十歲左右,就和“初唐四傑”之一的楊炯分別代行掌管習藝館,後來遷升爲尚方監丞、左奉宸內供奉。 

一次,武則天遊洛陽龍門,詔令從官賦詩。左史東方虯率先賦成,武則天讀了,讚不絕口,賞賜錦袍一件。哪料宋之問隨即也賦好了,武則天一看,比東方虯還高明一大截!好,同樣賞賜錦袍!可是,這次出宮,只帶了一件,已經賞賜給了東方虯了,怎麼辦?得,東方虯,麻煩您脫下來,轉交給人家宋之問,您也別怨誰,誰叫你詩寫得沒人家宋之問好?  

唐朝大詩人宋之問明明可以靠才華卻偏靠臉上位 第2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的確,和宋之問相比,東方虯是屬於藉藉無名一類的小人物。在唐朝詩壇上能和宋之問比肩的,是沈佺期。《新唐書》裏說,自從魏曹操等人的“建安風骨”到南朝,詩律、詩風屢次變更,是沈約、庾信等人對詩講求音韻、對仗,使詩更加工巧。

而到了宋之問、沈佺期,又使詩體更加華麗,迴避聲韻上的疵病,規定字數、句數,使得寫詩如同編織錦繡,學習者崇敬之下,稱之爲“沈、宋”,還說“蘇、李居前,沈、宋並肩”。

說是“沈、宋並肩”,但較起真來,宋還是要略勝一籌的。

《全唐詩話》記載了一次沈、宋PK的故事。說,某次,唐中宗在長安昆明池遊玩,興致高了,即興作詩一首,並命隨從百官賦詩應和。

這次,充當裁判的是大才女上官婉兒。中宗讓上官婉兒從上交詩作中選挑一首最好的以供譜曲。百官依次將自己的作品上交,上官婉兒看一篇扔一篇,說,扔在地下的詩是誰的誰自己揀走,免得污染環境。大家都紅着臉蹲在地下揀。瞎亂了好一陣之後,只剩下宋之問和沈佺期還未撿到自己的詩。冠軍就將在兩個人之中產生了,到底會是誰呢? 

噹噹噹當!最後一篇詩被扔到地下了。宋之問和沈佺期趕緊低頭去看——是沈佺期的!宋之問的詩就這樣被華麗麗地選中了!宋之問這首被選中的詩收錄在《全唐詩》第53卷;沈佺期的則收錄在第97卷。中宗問上官婉兒這兩首詩是怎麼分出高下的,上官婉兒回答:“二詩功力悉敵,沈詩落句詞氣已竭,宋猶健筆。”

對了,宋之問幹掉東方虯的事兒可見於《新唐書》、《唐讀紀事》,而他贏得錦袍的詩叫《龍門應制》收在《全唐詩》第51卷,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查來讀讀。  

唐朝大詩人宋之問明明可以靠才華卻偏靠臉上位 第3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宋之問學問這麼好,人品卻不咋地。七十多歲的武則天穢亂宮中,寵幸張易之、張宗昌等人。張易之、張宗昌因此又得封官又得晉爵。宋之問眼熱得不行,認爲自己也是帥哥一枚,忍不住賦詩毛遂自薦:“明河可望不可親,願得乘槎一問津,更將織女支機石,還訪成都賣卜人。”武則天讀了,不置可否,一笑了之。這可讓宋之問急死了。

宋之問通過另一個大詩人崔融委婉向武則天打聽其本人的真實想法。武則天的真實想法是什麼呢?不說是給你面子,說出來,有意思嗎?武則天被崔融問得不耐煩了,說出了真相:“吾非不知之問有才調,但以其有口過。”真相從來都是殘酷的,武則天是嫌棄宋之問“患齒疾、口常臭”!

宋之問慚憤至死!據說,有大臣跟宋之問說丁香可以治口氣,從此,宋之問嘴裏終日含着丁香。但已經於事無補了。宋之問也覺察到了這點,於是迂迴獻媚於張易之、張宗昌哥倆。唐禁書《控鶴監祕記》稱:“之問尤諂事二張,爲持溺器,人笑之”。爲能抱上張易之、張宗昌哥倆的大腿,之問不惜在鞍前馬後提尿壺,真是斯文掃地。期間,宋之問還寫了大量奉和應制詩,如“願陪丹鳳輦,率舞白雲衢”,“今朝天子貴,不做叔孫通”等等。

“神龍政變”後,武則天下臺,唐中宗復位,張易之兄弟被誅,宋之問被流放到嶺南,作有諸如《題大庾嶺北驛》《度大庾嶺》等不世大作。只是嶺南窮山惡水,宋之問實在熬不下去,潛逃回洛陽,躲在張仲之家裏。適值武三思重新掌權,張仲之和王同皎謀劃殺掉武三思,以安定王室。宋之問恩將仇報,告發王同皎、張仲之等人,得武三思擢爲修文館直學士。 

不過,武三思這棵樹並不能久靠,很快敗亡。宋之問又轉投太平公主門下,轉眼見安樂公主權勢日盛,又跳糟到安樂公主門下。

不久,唐中宗欲提拔宋之問爲中書舍人,太平公主大行揭發宋之問的斑斑劣跡。宋之問因此降任汴州長史,尚未出發,又改任越州長史。  

唐朝大詩人宋之問明明可以靠才華卻偏靠臉上位 第4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唐睿宗即位,宋之問因狡險而且乾的壞事太多,被睿宗下詔流放到欽州,再賜死於桂州。

宋之問被賜死之日,心驚肉跳,左右徘徊,不能自裁。同被賜死的祖雍看不過眼,罵他:“我與你同有負於國家,罪有應得,還有什麼可遲疑的?”縱觀宋之問一生,除了口臭外,名聲也算是臭到極點了。

就因爲名聲太臭,野史中還出現了他的一出惡行:殺甥奪詩。事見韋絢《劉賓客嘉話錄》《唐才子傳》《大唐新語》等書。其中《劉賓客嘉話錄》是這樣記的:“劉希夷詩曰:‘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其舅宋之問苦愛此句,知其未示人,懇乞,許而不與,之問怒,以土袋壓殺之。”

說,詩人劉希夷是宋的外甥,作有一首《代悲白頭翁》,宋之問識貨,看中了其中“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兩句,想據爲己有,劉希夷不肯,宋之問恚怒之下,以土袋將他活活壓殺。

“殺甥奪詩”的真僞到底如何,不得而知,反正,宋之問的名聲太臭,說這事是真的,可信度也高。而且,俗話說,黃泥落到褲管上,不是屎也是屎了。再有,現有《全唐詩》裏既有《代悲白頭翁》,也有署名宋之問的長詩《有所思》,二作只有兩個字的區別,“洛陽女兒”變成“幽閨女兒”。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