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玉作爲朱元璋的下手大將 藍玉最後的下場爲何那麼慘

本文已影響1.73W人 

藍玉下場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本站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崇禎十七年八月,張獻忠攻破成都後進入蜀王府的端門,見門樓上供着一副人像,身着公侯朝服,雖然周身貼金,可是從手和足上能看出來是一張人皮。未見過世面的張獻忠不知何物,叫來王府的太監盤問方纔明白,原來這是明初蜀王妃的父親,涼國公的人皮。

藍玉作爲朱元璋的下手大將 藍玉最後的下場爲何那麼慘

張獻忠大有興趣,頓時茅塞頓開,爲以後在四川的殺戮製造了無數張人皮,這是後話。

涼國公,乃是朱元璋的開國大將藍玉。

一、藍玉其人

藍玉,安徽鳳陽定遠人,常遇春的妻弟,之前並不引人注目,可是從軍後作戰勇敢,軍功不斷,由低級軍官逐步上升,先是管軍鎮撫,後升任武德衛千戶,再任親軍千戶,又爲武德衛指揮使,此後開始進入兵團級的軍事主官行列,指揮大兵團更加如魚得水,屢戰屢捷。

洪武三年,藍玉任大都督府僉事,進入明朝最高軍政機構,第二年,朱元璋派傅友德湯和領水陸軍伐蜀,藍玉在傅友德軍中,幾場會戰之後平定西蜀。

洪武五年,朱元璋命徐達李文忠、馮勝統兵討伐王保保,徐達出中路,都督藍玉爲前鋒。在山西境內擊敗擴廓部遊騎,敗王保保於土剌河(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境內土拉河),兩年以後,藍玉再度領兵北擊,攻下興和(元路名,治所在今張北,轄區相當今河北張北、懷安,山西天鎮,內蒙古集寧市之間地),俘獲殘元高層貴族,取得勝利。

洪武十一年,藍玉征伐甘、青大捷,被封爲永昌侯。

洪武十四年,藍玉隨徵南將軍傅友德領軍30萬征伐雲南,僅百餘天就獲全勝,朱元璋冊封藍玉女兒爲蜀王妃,朱、藍二人成爲親家。

洪武二十年,藍玉爲右副將軍,和大將軍馮勝、左副將軍傅友德率兵出擊元朝世將納哈出,大軍先駐通州,探知慶州(治所在今遼寧巴林右旗西北察罕木倫河源之白塔子)有納哈出部駐守,藍玉率輕騎冒大雪奇襲,取得勝利。此戰之後,藍玉升爲大將軍,成爲明戰時統兵的最高將領。

洪武二十一年,藍玉主動求戰,要求對殘存的北元進行一次重大打擊,經朱元璋同意,藍玉親領15萬大軍征伐,在捕魚兒海(今貝爾湖)東北約八十里處捕捉到北元主力,在突然打擊之下,脫古思帖木兒與太子天保奴等數十人北遁,藍玉俘獲其次子地保奴及妃、公主等數萬人和大量牲畜,並得傳國璽、寶玉、金銀印章等物,取得巨大勝利。元主脫古思帖木兒北逃後被人殺死,不久北元滅亡。藍玉勝利班師,被朱元璋比作衛青、李靖,封涼國公。

洪武二十三年,藍玉平定湖北恩施和貴州都勻等地少數民族叛亂。

洪武二十四年,藍玉平定西北蘭州等地叛亂。

藍玉作爲朱元璋的下手大將 藍玉最後的下場爲何那麼慘 第2張

洪武二十六年,錦衣衛指揮使蔣瓛告發藍玉謀反,藍玉被殺,株連三族,受牽連着1.5萬人,包括景川侯曹震、鶴慶侯張翼、舳艫侯硃壽、東莞伯何榮及吏部尚書詹徽、戶部侍郎傅友文等人,史稱“藍獄”。

從藍玉的經歷可以看出,洪武二十六年以前,藍玉一直風光無限,以戰功赫赫身居高位,要風得風要雨得雨,正應了那句“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可是突然間就被羔羊一般的宰殺,三族被滅,命運瞬間從天堂跌落地獄。

《明史.藍玉傳》記載,朱元璋特別爲藍玉的下罪昭告世人:“藍賊爲亂,謀泄,族誅者萬五千人。”“條列爰書爲《逆臣錄》”。正史記載藍玉案牽連1.5萬人,坊間流傳是5萬人。

之後就留下了日後張獻忠在成都蜀王府看到的那張人皮。

謀反自然當誅,可是雁過留聲,如此大的事,牽扯麪又如此廣,不僅事前沒有一點風聲,就連事後也沒有臣工能回憶起藍玉謀反的蛛絲馬跡,藍玉的謀反和被殺,只是朱元璋一句話。

《明史.藍玉傳》給人留下了一句無限的懸念:“(繼胡惟庸,藍玉案之後)於是元功宿將相繼盡矣。”

二、藍玉是否謀反

藍玉的謀反,在《明實錄》、《明史》和《明史紀事本末》記錄中大同小異,以《明史紀事本末》記載:

“間奏事,上不從,玉懼,退語所親曰:‘上疑我矣。’乃謀反。當是時,鶴慶侯張翼、普定侯陳桓、景川侯曹震、舳艫侯朱壽、東莞伯何榮、都督黃恪、吏部尚書詹徽、侍郎傅友文及諸武臣嘗爲玉部將者,玉乃遣親信召之,晨夜會私宅謀議,集士卒及諸家奴,伏甲將爲變。約束已定,爲錦衣衛指揮蔣瓛所告。命羣臣訊狀具實,磔於市,夷三族。”

可見兩點,一是藍玉家中養着數量不少的武士,二是在他家密謀造反的人數量多,級別高。可是牽扯到如此階層跨度大而數量衆多的人,居然僅被錦衣衛上報,可疑之處甚多。

《明史.藍玉傳》記載:“獄辭雲:‘玉同景川侯曹震、鶴慶侯張翼、舳艫侯硃壽、東莞伯何榮及吏部尚書詹徽、戶部侍郎傅友文等謀爲變,將伺帝出耤田舉事。’”

“獄辭”,就是公安局交上來的報告,但是這個報告是怎麼得來的,是口供?還是偵查員的偵查結果?沒有說明,因爲是否是口供和偵查報告都不重要。

《明實錄》、《明史》和《明史紀事本末》中針對藍玉謀反的說法,主要來源於朱元璋下令編撰的《逆臣錄》。

而《逆臣錄》已被考證作假。

《逆臣錄》中沒有藍玉等人的供詞,而在《異姓諸侯傳》中記載,剛直的藍玉非但不招,反而大呼審訊他的大臣詹徽“徽即臣黨”,結果詹徽也被下獄。《逆臣錄》中更荒唐的記載說藍玉把個謀反搞得熱鬧非凡,又請客又吃酒,整個京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連販夫走卒市井無賴都參與了,就只有有着無孔不入龐大特務系統的朱元璋不知,也沒有大臣報告,只能聽錦衣衛的。

對藍玉案的考證很多,史學界也分兩部分意見,絕大部分認爲藍玉並未謀反,這個案件是朱元璋一手策劃的假案。

朱元璋爲何要策劃藍玉案?

三、藍玉的不守規矩和跋扈

藍玉作爲朱元璋的下手大將 藍玉最後的下場爲何那麼慘 第3張

藍玉是位天才武將,在《明史》爲他做的傳記中沒有失敗的記錄,在戰場上是名副其實的擋者披靡,可是他也是一位我行我素不受軍紀和國法約束的武將,也許不守規矩正是“武人粗魯”的性格所然,但身爲高級將領就顯得跋扈了。

藍玉被封永昌侯以後就步入朝廷重臣行列,他依然表現出強烈的有組織無紀律,屢次侵犯朝廷利益。

洪武十四年藍玉南征雲南後利用軍隊進行私鹽販賣,而鹽業自漢代之後一直是國家壟斷的重點產業,嚴禁私人販賣,更何況藍玉還動用軍隊,可以想見藍玉中飽了多少私囊,可是並沒有受到追究。

洪武二十一年,藍玉打敗元順帝孫子脫古思帖木兒之後,獲得各種珍寶、駝馬等戰利品,俘獲脫古思帖木兒次子地保奴、后妃公主等130餘人,在押送這些戰利品回京途中,藍玉誘姦脫古思帖木兒的妃子,被朱元璋知曉,朱元璋大怒:“玉無禮如此,豈大將軍所爲哉!”元主妃聞之,惶懼自盡。

而回軍進入喜峯關時,藍玉未等關吏開門,居然損壞關門強行進入。

朱元璋很憤怒,可是結果卻並不嚴重,只是將原準備封藍玉的樑國公改爲涼國公,記大過於鐵券,“鐫其過於券”。

藍玉還充分做到了“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擅自大力升遷麾下將校,甚至在出兵問題上置朱元璋的命令於不顧。

藍玉府上,豢養數量衆多的莊奴和義子,居然膽大妄爲的打走彈劾他的御史。

西征回來後,藍玉被封爲太子太傅,可是他並不高興,他覺得他應該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可是居然萬歲之下還有兩人的級別高過他,他非但不感謝朱元璋的皇恩浩蕩,反而四處牢騷:“我難道沒有資格做太師?”

但是,回顧藍玉走過的路,可以看到一個現象,儘管此人錯誤不斷,甚至有些錯誤看似不可原諒,受到的批評卻如隔靴搔癢,仕途一路高歌,能明顯感受到朱元璋對他的偏愛和縱容。

相對其他開國武將如徐達、常遇春、傅友德、湯和等而言,朱元璋確實對藍玉有一種特殊的偏愛,可是爲何又突下殺手呢?

四、朱元璋爲何策劃藍玉案

藍玉作爲朱元璋的下手大將 藍玉最後的下場爲何那麼慘 第4張

朱元璋和藍玉,不僅僅是君臣,還有一層很重要的親屬關係,即藍玉親姐姐的女兒嫁給了朱元璋的太子朱標,藍玉也就是皇太子妃的舅舅,這讓朱元璋和藍玉兩人在親屬關係之上,更有了一層較君臣之間不同的政治關係。

而朱元璋的執政理念與太子朱標又有根本的區別,這讓朱元璋和藍玉的關係變得微妙。

朱元璋主張以威刑震懾羣臣,可是太子朱標卻以寬大爲懷,主張以周公孔孟之道治國。這是朱元璋信奉“性本惡”和朱標信奉“性本善”不同價值觀的衝突所在。

朱元璋本人是開國君主,他可以隨心所欲的駕馭隨他開國的那幫他認爲性本惡的驕兵悍將,他擔心的是他之後的太子朱標以性本善的理念,能否駕馭住這幫文臣武將。因此朱元璋在試圖從根本上改變朱標“寬仁”錯誤的同時,不得不爲他創造能駕馭羣臣的環境。

朱元璋的手段之一就是清除掉他認爲將來太子無法駕馭的人,可是太子朱標不願意,爲此兩人還曾有過一次衝突,朱標說:“陛下殺人過多,恐傷和氣。”朱元璋拿出一根帶刺的棍子甩在地上叫朱標拿,朱標不解其意,朱元璋教訓說:“你不敢拿刺棍,我殺人就是去刺,今後你當這個家豈不是好?”朱標卻不理這個情,他開始給朱元璋講大道理:“上有堯舜之君,下有堯舜之臣。”朱元璋大怒,拿起棍子打朱標,朱標趕緊三十六計走爲上。

朱元璋的另一個手段就是扶持一批信得過的武將,而能讓朱元璋信得過的人只有三類:一是百分百忠誠度,這隻有徐達一人;二是品行高,必須是有文化的武將,這類人中有徐達、李文忠和郭英;三是親緣關係,藍玉算一位。

藍玉是軍功赫赫的百戰名將,又是太子朱標的舅舅,自然是輔佐太子的最佳人選,有藍玉輔佐,就可以有效震懾各路藩王,實際上太子也將藍玉視作心腹,每遇大事必找藍玉商量,兩人關係非常融洽。

朱元璋考慮得很周到,他經過很長時間的培養和考察,認爲以朱標的政治能力完全可以駕馭藍玉,即使藍玉吃錯了藥要造反,朱標也能聯合各路藩王一舉將藍玉拿下,因此以藍玉輔佐太子朱標,可以使得太子、藍玉、各路藩王等三方實力達到平衡,既相互制約又相互依存。

藍玉作爲朱元璋的下手大將 藍玉最後的下場爲何那麼慘 第5張

可是,沒想到朱標早逝,打破了朱元璋布的平衡局。

朱標死後,朱元璋立朱標的兒子朱允文爲皇太孫,但是朱允文不是藍玉的外甥女所生,和藍玉的關係並不密切,而且從未真正操辦過政務,在爲政經驗上遠不如太子朱標。

因此,朱元璋認爲朱允文駕馭不了藍玉。

朱標在世時,藍玉專橫跋扈,玩一些武將任性,在朱元璋看來都是小節,完全不當回事,甚至還認爲這是藍玉的可愛,可是朱標死後,在朱元璋眼裏藍玉的所有優點都成了缺點。

在朱元璋之前的平衡局中,太子朱標、藍玉和各路藩王是矛盾體,而在各路藩王中又以燕王朱棣和兩人矛盾最大,藍玉早就看出朱棣是朱標的最大威脅,居《明實錄》記載,藍玉曾對朱標說:“聞望氣者言,燕地有天子氣,殿下宜審之。”還對朱標說過:“臣觀燕王在國,陰有不臣心。”

燕王朱棣雄才大略,本就對皇位覬覦,對藍玉和朱標的心態又豈能不知?只是他善於韜光養晦,關鍵時刻卻不放過任何一個機會。據《明通鑑》載,朱標死後,燕王朱棣利用來朝的機會對朱元璋說:“諸公侯縱恣不法,將有尾大不掉憂。”此說法暗合朱元璋之心。

此後朱元璋對藍玉的奏事多不理睬,《明實錄》和《明史紀事本末》記載藍玉的話:“上疑我矣”,從藍玉一方看,他感受到了來自朱元璋的懷疑,《明史》記載藍玉是“益怏怏”,從朱元璋一方看,怎麼看藍玉都不順眼。

藍玉作爲朱元璋的下手大將 藍玉最後的下場爲何那麼慘 第6張

結果,朱棣對朱元璋說完那番話後的幾個月就發生了“藍玉案”。

藍玉本人貪財嗜利,又做了不少違法亂紀之事,拿下藍玉根本用不着謀反的罪名,可是朱元璋決定對朱允文駕馭不了的武將進行大清洗,便將藍玉做成謀反案並擴大化,株連傅友德、馮勝等大批戰功赫赫的武將,將元功宿將幾乎殺盡。

藍玉案的發生,既有朱棣“釜底抽薪”之計,也有朱元璋的本意,兩人的疊加便將藍玉案進行了擴大,其惡果是朱元璋再也無法爲朱允文做一個類似朱標的平衡局。

朱元璋之後,藩王乘機而起,最後以朱棣趕走朱允文而告終。

藍玉謀反雖是冤案,但是藍玉的死並不冤,冤的是因藍玉案擴大化而受株連的那些有着赫赫功勳的武將們。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