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梁認爲項羽將來必有出息,實際上是怎麼回事?

本文已影響1.21W人 

項羽,秦朝末年政治家、軍事家,楚國名將項燕的孫子,自立爲西楚霸王。作爲中國軍事思想“兵形勢”(兵家四勢:兵形勢、兵權謀、兵陰陽、兵技巧) 的代表人物,項羽是一位以武力出衆而聞名的武將。接下來本站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項羽少時,跟小叔父項梁一起過活,在接受了完整的基礎教育之後,該學一門本領安身立命了。

項梁安排項羽去學《書》,項羽學了一陣子,厭煩了,便不學了。項梁又安排項羽去學劍,項羽學了一陣子,又厭煩了,又不想學了,項梁大怒,項羽一張口,一個冠冕堂皇的藉口就整了出來:

《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

就是這一句鄙薄《書》和《劍》的藉口,反倒是項梁再次對項羽刮目相看,認爲項羽將來必有出息,於是親自教授項羽兵法。

殊不知,項羽這一句藉口,已埋下了日後必然失敗的種子。

項梁認爲項羽將來必有出息,實際上是怎麼回事?

首先,項羽對待學習的態度非常錯誤。

《書》、劍都是一代又一代人傳承下來的知識,縱使有一定的侷限性,縱使未必能跟得上時代,也不應該被他如此鄙薄,他只是學了一小段時間,對《書》和劍的理解,還處於很淺的層面,就敢給《書》、劍各一個與衆不同的考語,只能說明他對於知識沒有敬畏之心。

一個對知識沒有敬畏之心的人,總不會也不可能深入鑽研知識,必然淺嘗輒止,到戰場上拼命時,如果要長期地耗下去,沒深入鑽研軍事知識的將領,大抵是要被深入鑽研的人給算計,後來,趙國的實權人物陳餘,不就是因爲對兵法的掌握不夠深入,被韓信給算計了嗎?

項羽後來學兵法,也是略知大意,便不學了,以至於在楚漢相爭中,項羽原本佔據優勢,最後竟落得一敗塗地,徹底輸給了劉邦。

項梁認爲項羽將來必有出息,實際上是怎麼回事? 第2張

其次,項梁的刮目相看,助長了項羽的盲目自大。

當時,項羽還是個少年,三觀尚不穩定,擁有極強的可塑性,這種情勢下,項梁對項羽的刮目相看,會使項羽小小的心靈極度膨脹,項羽會想當然地以爲,他是天才,他的見解總是獨到而正確。

果然,在之後的破秦、距漢的兩次戰爭中,項羽屢屢表現出其盲目自大、剛愎自用的一面。

鉅鹿之戰來說,鉅鹿之戰是項羽的成名戰、代表作,項羽創造性地搞出了破釜沉舟的打法,豐富了中國人的戰爭思路。

但是,破釜沉舟的客觀形勢和奮鬥目標,充分反應出了項羽盲目。

之所以會破釜沉舟,其實也是因爲,項羽的軍中沒有什麼口糧了,如果不能在鉅鹿打贏,也是死路一條,所以項羽只能用破釜沉舟的方式來激發軍隊的戰鬥力,另一方面,項羽之所以敢破釜沉舟,乃是因爲項羽想在拿下鉅鹿之後,率楚軍吃鉅鹿城內的糧食。

項梁認爲項羽將來必有出息,實際上是怎麼回事? 第3張

待到贏得了鉅鹿之戰,項羽方纔知道,鉅鹿城內也沒有糧食了,這也是項羽只能騙降秦將章邯的原因,因爲硬碰硬,項羽贏不了。

但是,鉅鹿城沒糧的事,還需要打完才知道嗎?鉅鹿城已經被秦軍圍個水泄不通長達幾個月,城內失去供應,能有多少糧食?

所以說,項羽失敗的種子,早就在少年時埋下了。

參考資料:《史記·項羽本紀》、《史記·張耳陳餘列傳》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