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同鳳閣鸞臺平章事這個職務是狄仁傑名相生涯的開始?

本文已影響2.54K人 

唐朝(618年—907年),是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共歷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後便締造了全盛的開元盛世,使唐朝達到全盛。天寶末年,全國人口達八千萬左右。安史之亂後接連出現藩鎮割據、宦官專權現象,國力漸衰。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狄仁傑的“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和“內史”到底是什麼樣的官職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唐朝初年繼承隋朝的制度,朝廷和中央的最高國家機構爲負責起草決策的中書省、負責審覈決策的門下省、負責推行政策的尚書省(下轄六部),三省的長官同爲宰相,互相制約。但是到了貞觀後期由於各種原因,“三省”的地位逐漸被“政事堂”取代。

“政事堂”原本是唐朝宰相開會議事的地方,但後來逐漸演變爲整個宰相班子的辦公總部,在實際上成爲凌駕於“三省”之上的國家最高決策領導機構。在唐朝只有日常列席政事堂議事的高級官員才能是宰相,也是全天下影響最大的官員。

爲何同鳳閣鸞臺平章事這個職務是狄仁傑名相生涯的開始?

因爲政事堂是在原來“三省”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所以原來“三省”的最高長官(中書令、門下侍中、尚書左右僕射)自然是法定的政事堂成員。由於尚書左右僕射後來成爲虛職,列席政事堂的常設實權官員就只有中書令和門下侍中,因此政事堂也稱“中書門下”。

除了中書令和門下侍中之外,其他能列席政事堂會議的是“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參知政事”等名義上皇帝臨時授予的加銜和兼職。其中地位較高的是“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意爲與中書門下長官一起負責事務。因此唐朝同時期的宰相不是一兩個,而是一大幫。

“改名狂魔”武則天掌權後,爲了顯示自己與之前帝王的不同,將中書省改名爲“鳳閣”。門下省改名爲“鸞臺”。因此“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在武則天時期就被稱爲“同鳳閣鸞臺平章事”,而這個職務也是狄仁傑“大唐名相”生涯的開始。

爲何同鳳閣鸞臺平章事這個職務是狄仁傑名相生涯的開始? 第2張

於是有人就會一個問題:既然狄仁傑只是同時期衆多宰相中的一個,爲什麼很多人都說狄仁傑在武則天時期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呢?答案是狄仁傑狄大人不僅出任“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後來還當上了“內史”。

政事堂裏的一大幫宰相雖然地位基本相等,但怎麼着也得有個總負責人啊,不然開會的時候連宣佈議題的人都沒有。因爲政事堂中只有負責制定和審覈政策的中書令與門下侍中是常設官員,所以政事堂逐漸形成了“中書令爲主,門下侍中爲輔”的負責機制,中書令也就成爲首席宰相。

武則天掌權之後,按照自己“改名狂魔”的習慣將中書令改名爲“內史”。久視元年(700年),狄仁傑正式被武則天任命爲內史,即中書令,成爲當時的首席宰相、政事堂的總負責人,自然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