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的失敗如何爲唐太宗提供了血淋淋的教訓?

本文已影響1.19W人 

唐朝(618年—907年),是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共歷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後便締造了全盛的開元盛世,使唐朝達到全盛。天寶末年,全國人口達八千萬左右。安史之亂後接連出現藩鎮割據、宦官專權現象,國力漸衰。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隋煬帝的失敗讓唐太宗吸取了哪些教訓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隋煬帝與唐太宗是中國歷史上評價天差地別的兩個皇帝,一個是“千古第一暴君”,另一個是“千古第一聖君”。但其實隋煬帝與唐太宗有很多相似之處,他們都是才華橫溢,也都是揹着“逆取奪位”的罵名,甚至兩個人還很近的親戚關係(隋煬帝是唐太宗的親表叔)。

如此相近的兩個皇帝之所以後來的命運與評價完全不同,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隋煬帝的失敗爲唐太宗提供了血淋淋的教訓,可以說沒有“千古第一暴君”隋煬帝就沒有後來的千古第一聖君”唐太宗。那麼隋煬帝都爲唐太宗提供了哪些教訓呢?

一,百姓不可忽視

隋煬帝曾說:“天下人不能太多,多了就會變成強盜”,可見他對百姓的態度。因此隋煬帝在治國的時候基本不考慮百姓的感受和承受能力,最終導致隋末天下大亂,農民起義四起,而隋煬帝自己最終也在“好頭顱誰來砍”的惶恐中迎來了身死國滅的悲劇結局。

隋煬帝的失敗如何爲唐太宗提供了血淋淋的教訓?

隋煬帝的失敗讓唐太宗非常清楚地認識到百姓所蘊含的強大力量,“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是唐太宗刻骨銘心的感悟。因此“貞觀之治”的一項重要治國理念就是“以人爲本”,這是大亂後的貞觀時期總體經濟高指標不如隋朝極盛之時,但評價卻超過的主要原因。

二,有才華也要聽取意見

隋煬帝的文雅風流與雄才大略在中國歷史上的皇帝中確實非常少見,但這也導致隋煬帝形成了剛愎自用的性格。在隋煬帝看來自己是天下第一的英雄,因此非常討厭別人給他提意見,隋煬帝的很多錯誤正是因爲如此纔沒有得到及時的糾正。

唐太宗曾說隋煬帝其實有“堯舜之才”,可惜就是不能聽取大臣們的建議。因此唐太宗非常保證大臣能夠提出意見並聽取其中正確的意見。唐太宗一生其實出現過與隋煬帝類似的錯誤,但這些錯誤都在變得不可挽回之前就因爲大臣的建議而得到了改正。

隋煬帝的失敗如何爲唐太宗提供了血淋淋的教訓? 第2張

三,皇帝必須節制慾望

這個慾望並不僅僅是皇帝個人的奢侈享樂,根據正式記載來看,隋煬帝在很長的時間裏都不是一個貪圖享樂酒色的皇帝,這個慾望指的是“建功立業”。隋煬帝太想在此生做出豐功偉績了,因此纔會一個大工程、一場大戰爭地連續進行,最終突破了天下人承受的極限

隋煬帝的經歷告訴唐太宗:皇帝的“建功立業”一定要與當時的天下百姓承受能力相符,否則就會變成無法挽回的災難。因此在貞觀時期,唐太宗非常注意節制自己“建功立業”的慾望,以休養生息、恢復國力爲主要的治國目標。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