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爲何滅亡?真正原因是什麼?

本文已影響6.2K人 

隋朝(581年~618年)是中國歷史上承南北朝,下啓唐朝的大統一朝代,享國三十七年。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很多人認爲,隋朝的滅亡跟當時的科舉制和“打擊門閥”等政策的問題,其實並不全是。隋朝滅亡的真正原因,其實是因爲楊廣給自己定下了“尚秦漢之規模”的人生目標。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他想要學習秦始皇和漢武帝,實現中原王朝大一統的局面。其實真正的楊廣並不是荒淫無度的,而滅國的原因也只是因爲楊廣太過於心急,勞民傷財壓的百姓喘不過氣,纔會百姓們心生出了反抗的怒意。

隋朝的科舉制度,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其實並沒有真正打擊到門閥。因爲楊廣在位的時間,並不是特別長,隋朝實行科舉制的時間也比較短。所以,對於當時那些已經傳承千年的世家大族而言,這個新興的科舉制度,雖然從一定程度上,動了他們的蛋糕,卻暫時還沒有到砍斷他們存在根基的地步。

隋朝爲何滅亡?真正原因是什麼?

我們理解的科舉制度,是給平民百姓一個加官晉爵的機會,是古代社會最爲公平的考試製度。但是隋朝的科舉制度並不是如此,隋朝的科舉制度的門檻非常的高,在隋朝必須要有五品官員及以上的推薦纔可以參加。所以,隋朝的科舉制,和後來徹底完善的科舉制,實際上是截然不同的。

這一點是在《隨書》當中有所記載的。也就是說,隋朝的科舉制度並在根本上損害到達官顯貴們的利益。參加科舉考試的人,也多是官員們的親戚故舊。所以這項制度的出臺,並沒有從根本上影響到那些世家大族。

那麼,隋朝到底有沒有寒門出身的官員呢?答案是有,但是很少。比如像隋朝的六部尚書,內史令等重要職位,大多都是貴族世家出身,朝廷內部寒門官員,也就只有官員總數的5%左右。

由此可見,在隋朝的朝廷重要官員之中,大部分的人都是世家貴族,所以基本上不存在楊廣打擊世家貴族,世家貴族是反水之根本的這一說法。而李淵太原起兵造反的人員當中,也只有很小的一部分,是一些貴族或者關隴集團的人士。

跟隨李淵起兵造反的人當中,更多的是山西本地的貴族後裔,或者山西本地的關隴貴族。說的直白一點,就是大部分人基本都是本土本地的人。

所以說李淵的起兵造反,並不是因爲壓迫或者是其他有損到自己利益的一些原因。單純的就是一次地方掌權者想要謀權篡位,起兵造反的故事。而當時還恰好趕上了隋朝內部也確實是有一些問題。

隋朝爲何滅亡?真正原因是什麼? 第2張

隋朝的覆滅,跟楊廣三徵高麗、修造大運河也有很大的關係。因爲從東漢末年到隋朝初期,遼東半島地勢偏遠的關係,遼東半島的歸屬權一直不在中原王朝的手裏。而隨着高句麗日益發展壯大,不僅是發展壯大,更是穩紮穩打,根深蒂固。高句麗的城市,幾乎都很難讓其他國家的軍隊,一舉拿下。

而且高麗具有自己的民族以及自己的文化,所以很難將高麗人民漢化。如果一直放任高麗國家的日益壯大,威脅中原內地也只是早晚的問題。

至於大運河的修建,雖然對後世起到了很關鍵的作用,但在當時,確實給隋朝百姓帶來了很大的負擔。

楊廣曾經立下“尚秦漢之規模”的野心,所以無論是從國家方面來看,還是從楊廣的雄心壯志來說,修建運河、遠征高句麗,都是楊廣勢在必行的事情。

單單只是從攻打高麗這一戰役之中來看。第一次隋朝出兵,因爲楊廣個人的指揮失誤,隋朝幾乎全軍覆沒。楊廣當時大約派出了350,000名士兵,損失慘重,大敗而歸。緊接着楊廣馬上重新整頓兵馬,劍指高麗重新出發。但是就在這場戰爭快結束的時候,隋朝發生了楊玄感之亂,無奈只能前功盡棄班師回朝。

隋朝爲何滅亡?真正原因是什麼? 第3張

在楊廣第三次征討高麗的時候,高麗因爲前兩次大戰,導致士兵將士不足。最後無奈,只能投降。但是在此次戰役之中,大量的人口消耗不僅僅只是高麗還有隋朝。人口基數的驟減,使得老百姓們怒火中燒。戰爭大多數需要的都是男人,大量的男性人口的損失,致使百姓們家裏,只剩下老弱婦孺,很多百姓認爲日子已經過不下去了。被逼無奈,只能紛紛造反。

所以,隋朝雖然贏得了與高麗之間的勝利。但是同時也輸掉了百姓的民心。由此可見,隋朝滅亡的根本其實就是皇帝大興木土,開鑿運河,三徵高麗,又下江南等做了很多勞民傷財的事兒。但是又沒有給百姓們恢復的時間。

雖然一統天下跟興修水利等事情都是好事,但是如果操之過急,不給百姓們喘息的時機,接二連三的只是急於求成,那麼結果往往會被其反噬。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