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臨終前,爲什麼傳位給弟弟而不是自己的兒子?

本文已影響8.56K人 

孫策(175年—200年5月5日),字伯符,東漢末年割據江東一帶的軍閥,漢末羣雄之一,孫吳政權的奠基者之一。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孫策臨死之前,之所以會傳位給弟弟,主要就是爲了保護東吳以及孫氏家族。

因爲當時孫策自己的兒子孫紹,年齡太小,根本就坐不穩位置。如果換做一個太平年代,孫策或許還能找幾位託孤老臣,輔佐一下自己的兒子。但孫策死的時候,卻恰好是亂得不能再亂的世道了。而且東吳集團內部,也存在很多矛盾。

孫策臨終前,爲什麼傳位給弟弟而不是自己的兒子?

這種情況下,如果把年齡較小的親兒子孫紹推上主位,基本等同於送死。

公元前175年,孫策去世。這一年,恰好也是孫策人生最巔峯的時候。當時的孫策,已經控制了除九江郡以外的整個揚州,而且當時恰逢官渡之戰,曹操把麾下所有的精銳,都帶去了北方和袁紹對峙。當時孫策甚至還打算派兵去許昌搶回漢獻帝,只可惜隨着孫策本人被刺殺,所有的這一切都戛然而止。

被刺殺之前的孫策,看似實力很強是吧?地位很穩是吧?

但實際上,當時的孫策,在江東地區扮演的角色,其實並不是一個割據政權的君主,而是更像一個聯盟的盟主。而當時江東聯盟的內部,看似平靜的表面之下,其實存在着很多不爲外人所知的矛盾。

九年之前,孫策他爹孫堅戰死。孫堅當年本是一個縣丞級別的官員,放到現在的話,大概相當於今天的副縣長。這個官職不算小,但絕對也不算大。如果放到和平時代的話,孫堅其實也沒多少出人頭地的機會,估計一輩子也就是在縣丞這個級別轉悠。

孫策臨終前,爲什麼傳位給弟弟而不是自己的兒子? 第2張

不過,後來因爲董卓之亂,所有人都開始起兵討董,孫堅這纔有了起家的機會。但同時,因爲孫堅之前的官職並不算大,所以孫堅只能利用孫家在家鄉的聲望,招募了一千多名士兵。

這些追隨孫堅的人當中,很多其實都是孫家自己家的人,也有一些是當地豪強家族的人。這些人名義上是追隨孫堅,但實際上更多的其實是合作關係。孫堅只不過是在這個組織裏面,擔任一個盟主而已。

再之後,孫堅憑藉鎮壓黃巾起義,逐漸打出了一定的名聲,開始揚名天下。但此時的孫堅,依然不是某一方勢力的主人,而是其他人的下屬。實際上,孫堅一直到死,其實都沒有真正佔領一塊地盤。孫堅戰死之前,就歸袁術管轄。後來正是因爲袁術和劉表搶地盤,孫堅幫袁術打仗,所以纔會戰死。

而孫堅戰死之後,因爲他沒有地盤,所以根本談不上傳位的問題。孫堅所擁有的,只有一批追隨他多年,對他忠心耿耿的老班底而已。只是因爲孫堅本人很有魅力,在孫堅去世之後,這些老部將願意繼續奉孫家爲主,所以後來孫策才能繼承孫堅的一部分遺產

孫堅戰死之後,按照當時的制度,他的兒子們需要先給他守孝兩年。正是因爲這個原因,再加上孫策當時年齡也比較小。所以孫堅戰死之後,孫策也沒能第一時間接手孫堅麾下的軍隊。直到兩年之後,孫策的守孝期結束,孫策再次去投奔袁術。袁術礙於孫堅之前對自己貢獻比較大,不好直接拒絕孫策,所以纔給了孫策少量的軍隊。

孫策臨終前,爲什麼傳位給弟弟而不是自己的兒子? 第3張

所以,孫策當年崛起的時候,就沒從自己老爹手裏繼承多少遺產。最大的資本,就是孫堅長子的這個身份,以及孫堅留下來的一些死忠的將領。因爲這種特殊的繼承關係,導致孫策開始崛起之後,他和他下屬的關係,並不是單純的主公和下屬的關係,而是更近似於孫堅當年的那種同盟關係。

而接下來,孫策不斷打下江東六郡的過程,則是進一步強化了這種關係。

孫策從袁術手裏要到了軍隊之後,就開始打着袁術的名義,向揚州地區擴張。當時的揚州,一共分爲六個郡。名義上的最高管理者,是刺史劉繇。但是因爲時局混亂,下面幾個郡的郡守,根本就不聽劉繇的指揮,各自爲政。

至於袁術,袁術原本的官職是豫州刺史,後來袁術又幹掉了揚州牧,而後自立爲揚州牧。但他的這個揚州牧,同樣也得不到大家的承認。所以當時袁術能控制的,也就只有一個九江郡而已。

所以,當孫策提出,想要憑藉手裏這一千多人,替袁術打下整個揚州的時候,袁術纔會覺得很可笑。當時的袁術,認爲孫策根本做不到這一點,所以纔會允許孫策去征戰。袁術真正的目的,其實是想借戰爭消耗掉孫策的最後一部分力量,徹底解決知道隱患。

只是他沒想到的是,孫策太能打,後來真的打開了局面。

孫策臨終前,爲什麼傳位給弟弟而不是自己的兒子? 第4張

而孫策這邊,因爲手裏軍隊實在太少,想要打開局面,就只能走他爹當年走過的老路,也就是聯合家鄉那邊的其他豪強,和他們組成同盟關係,讓他們出人出錢。這就是爲什麼孫策征討江東的時候,離開袁術時只有少量老弱殘兵,但等到孫策抵達歷陽的時候,麾下已經有五六千人的原因。

在這之後,孫策雖然靠着個人能力,逐漸壯大,繼而拿下了揚州地區剩餘的五個郡。但問題是,當時孫策不是以自己的名義擴張,而是打着袁術的名義擴張。這樣一來,就算孫策打下了一個郡,他也不能直接把這個郡佔爲己有,只能不斷摻沙子,不斷派自己信任的人或者自己的盟友,在這幾個郡當中身居高位。這一點,就連袁術也無法阻止。

所以,在這個過程當中,孫策讓自己的舅舅吳景,做了丹陽太守;堂哥孫賁,做了豫章太守;另一位堂哥孫輔,做了廬陵太守;老功臣朱治,做了吳郡太守。至於孫策本人,則是做了會稽郡太守。

但是請注意,此時孫策這邊,雖然實際上控制了揚州五郡,但孫策和其他幾人並不是隸屬關係,而是平級關係。只不過因爲之前的複雜歷史,大家公推孫策做盟主,做大家的帶頭人而已。但實際上,每一個人麾下,都有自己的直屬力量,並不歸孫策管。

再之後,就是袁術稱帝,孫策趁機自立。孫策打下來的揚州五郡,後來就歸孫策管理。至於袁術原本佔據的九江郡,後來則是歸曹操所有。一直到三國時代結束,孫家都沒能染指九江郡,僅僅只佔有揚州五郡而已。

孫策臨終前,爲什麼傳位給弟弟而不是自己的兒子? 第5張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孫策其實一直到死,都沒有做過揚州牧或者是揚州刺史。因爲按照漢朝的法律,孫策既然是揚州人,就不能擔任揚州刺史或者揚州牧。當時天下大亂,孫策雖然無需遵守漢朝的傳統法律,但是卻要避免落人口實。

所以,孫策一直到死,其實都沒有在名義上,成爲揚州五郡的主人。只不過其他幾個郡的太守,都尊他爲盟主,所以他才能實際控制揚州五郡而已。

孫策被刺殺之前,揚州的情況基本上就是這樣的。所以當孫策被刺殺之後,臨危之際,孫策在考慮傳位的時候,就必須考慮這些複雜因素。

因爲孫策在名義上不是揚州的最高統治者,所以孫策沒辦法把州牧或者刺史的官職,直接傳給自己的兒子。他能留給孫家的,只有一個江東五郡盟主的身份,以及麾下的那些軍隊官員而已。

這種情況下,如果孫策把位置傳給了自己的兒子,會發生什麼呢?

據史書記載,孫策只有一個兒子,名叫孫紹。史書上沒有記載,孫紹到底出生於哪一年。但孫策去世的時候,也就只有26歲而已。所以,孫策就算是16歲生孩子,孫紹最多也就只有10歲而已。

一個十歲的孩子,在當時那種羣雄混戰的狀態下,有可能會坐穩江東五郡盟主的地位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其他幾個郡的太守,就算對孫家印象不錯,也不可能尊一個十歲的孩子做盟主。

當然,也有人說,那在立孫紹的同時,讓孫紹的母親,以及孫策的母親,幫忙扶持一下孫紹不就得了嗎?不好意思,這辦法還真不行!因爲孫策不是皇帝,沒有什麼正統或者名分。如果讓這種情況出現,那麼大概率會讓外戚侵佔孫家的所有權力,最後徹底把孫家架空吞併。

孫策臨終前,爲什麼傳位給弟弟而不是自己的兒子? 第6張

所以,孫策唯一的選擇,就是立自己的弟弟孫權作爲繼承人。當時孫權已經年滿十八週歲,雖然還是比較年輕,但已經有能力獨自處理政務了。再加上那些老臣的輔佐,也有機會維持孫家的統治地位。而如果是親兒子孫紹,那就真的是一點機會都沒有了。

但即便是年齡稍大的孫權即位,後來孫策去世之後,東吳內部依然爆發了大規模的叛亂。廬江太守公然反叛自立,廬陵太守孫輔勾結曹操,孫權的堂哥孫暠,更是打算直接發動政變奪權,南方的山賊更是趁機作亂……

幾位太守的叛亂,其實也不能叫叛亂,因爲孫家和這些太守,原本就不是上下級的關係,而是同盟關係。只不過孫策在世的時候,大家覺得孫策很猛,尊孫策爲盟主而已。如今孫策不在了,大家自然不願意尊孫權這麼一個毛頭小子繼續做盟主。

皇帝或者藩王的寶座,可以合法繼承。但是像盟主這種身份,又該怎麼傳呢?

當然,後來多虧了孫權本人確實比較有能力,再加上孫策留下了一干老臣,所以最後才平息了這些叛亂。如果換上孫紹的話,別說平叛了,估計整個孫家都被殺絕了。

這就是孫策去世的時候,傳位給弟弟卻不給兒子的真相。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