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個荊州戰役中,蜀中的劉備爲何對關羽不聞不問?

本文已影響2.81W人 

三國(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那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關羽從發動襄樊之戰,到荊州之戰敗亡,爲何沒有得到蜀中任何援助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關羽發動的襄樊之戰,一直是研究三國曆史的人們關注的焦點。因爲這場戰役,不但代表了關羽人生最後的輝煌,還決定了三國曆史的走向。在這場戰役中,關羽發揮了最高的軍事水平,取得了水淹七軍的佳績。也因爲孤立無援,最後在樊城城下功虧一簣。最終,荊州被東吳襲取,關羽遭受了敗亡的命運。那麼,我們會發現有一個疑點,那就是關羽在整個戰役中,蜀中的劉備對此不聞不問。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在整個荊州戰役中,蜀中的劉備爲何對關羽不聞不問?

一、孤立無援的關羽。

在襄樊之戰中,關羽取得了輝煌的戰果。在當時,他的軍事形勢並不是太好。這是因爲,他的面前有曹操的軍隊,側背還有着東吳的軍隊在虎視眈眈。這個時候孫劉聯盟還沒有破裂,可是曾經經歷過的湘水之爭讓關羽記憶猶新。因此,關羽被迫留下一部分軍隊在後方,防備東吳的襲擊。

在兵力上,關羽的兵力數量也不佔優。關羽出兵率領了三萬多人馬,但是這支軍隊中,水軍佔了很大的比重。雖然這支水軍讓關羽在漢水上佔有了主動權,可是在陸地作戰中,他的步軍數量就要比曹軍少多了。

在樊城防守的曹仁部有七八千人,而於禁、龐德率領的七軍援兵有三萬人。這樣,在陸地作戰中,曹軍的數量反而佔了上風。這也是關羽多次與曹軍交手,卻無法打敗曹軍的根本原因。因此,在作戰的過程中,關羽纔會多次向上庸寫信要求援助。可是上庸的劉封、孟達不顧大局,拒絕了關羽的求援。這使得關羽在水淹七軍後,在極爲有利的形勢下,想要擴張戰果,卻兵糧兩缺。

關羽的偏師已經到了郟縣,曹操統治區的百姓紛紛聞風而起,到處打着關羽的旗號活動。可是,關羽的主力被樊城牽制,無法脫身。而由於俘獲了三萬曹軍俘虜,關羽的後勤壓力也更加沉重。在無奈之下,關羽只得抽調防備東吳的軍隊北上,同時擅取東吳的湘關存米。這既給東吳以偷襲的機會,也給了東吳偷襲的口實。最終,關羽在曹操和孫權的夾擊下,兵敗身亡。

關羽是於建安二十四年七月出兵的,至十二月被東吳擒殺,這中間加上一個閏十月,時間跨度長達半年之久。令人不解的是,在此期間,蜀中對關羽卻根本沒有任何援助。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種情況呢?

二、關羽出兵襄樊的原因。

要找尋這個問題的答案,首先要解決一個疑問,那就是關羽出兵襄樊的原因。因爲如果是劉備派關羽出兵襄樊,然後對他不聞不問,任其自生自滅,這就牽扯到軍事原因以外的因素了。如果是關羽自己的行動,那他又爲何要採取這種行動呢?

我們從襄樊之戰的過程來看,劉備派關羽奪取襄樊的可能性不大。首先,陰謀論者認爲關羽飛揚跋扈,擁兵自重。在封賞的時候對劉備不敬,在對待劉備自立漢中王一事上頗有微詞,讓劉備感到了威脅。所以劉備派關羽攻伐襄樊,借曹操和孫權的手消滅了他。

我們看當時的情況,劉備剛剛拿下漢中,進位漢中王,初步建立了自己的政權。在這個時候,荊州的地盤和軍隊,對劉備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他對關羽有忌憚,只需要調關羽入川,明升暗降即可,沒有必要讓荊州的地盤和軍隊爲他陪葬。這個代價太大了,劉備是承擔不起的。

在整個荊州戰役中,蜀中的劉備爲何對關羽不聞不問? 第2張

其次,配合作戰論者認爲,關羽出兵襄樊,是爲了牽制曹操的兵力,配合劉備作戰。可是當時劉備已經奪取了漢中,曹操率領曹軍主力撤回關中。在回軍時,曹操還對漢中的險阻心有餘悸,根本不可能再發動對漢中的攻擊。

不但如此,劉備還有餘力對曹操的佔領區發動進攻。他派孟達奪取房陵,並且派劉封前去會合並指揮孟達,奪取了上庸。在這個時候,關羽出兵襄樊已經完全沒有了策應劉備,牽制曹操兵力的意義了。

第三,當時劉備取得了益州和漢中,實現了《隆中對》的第一步戰略目標。在這個時候,劉備陣營進入了《隆中對》第二個戰略時期。那就是進行戰略休整,等待時機北伐。爲此,劉備在蜀中徵發民夫,修整道路、橋樑、驛站館所,爲下一步北伐做準備。在這個時期,荊州也應該處於休整期間。劉備是不會派關羽單獨北伐的。

那麼,既然不是劉備派關羽北伐,那麼關羽爲何要擅自發動襄樊之戰呢?這裏面可能有幾個原因在內。首先,北伐襄樊是關羽早就想發動的戰役,這是由於荊州的戰役態勢決定的。因爲關羽的主要根據地在江陵,這個城池孤懸於長江北岸。東有東吳的覬覦,北有曹軍的侵逼。曹軍控制的襄陽離江陵只有五百里遠,有便捷陸地交通相連。

雖然在歷史上對關羽守衛荊州的記載不多,我們從魏軍將領的傳記中可以看到,曹軍是經常對關羽的江陵發動進攻的。只是由於關羽超強的軍事能力,曹軍纔沒能得逞。因此,襄樊的曹軍是關羽的眼中釘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後快。而且,如果關羽奪取了襄樊,他控制下的荊州就有了數百里的戰略縱深。再加上有多了漢水與蜀中聯繫,關羽就立於不敗之地了。

其次,是關羽發現了有利的戰機。在關羽出兵的時候,是他選擇了最有利的時機。在當時,曹操率領的曹軍主力,由於曹操的身體問題,滯留在關中。襄樊一帶的曹軍十分薄弱,有利於關羽攻擊。由於曹操無法親自帶兵前來,他手中也沒有合適的大將,曹操的援軍只能分批派來,給關羽造成了各個擊破的機會。

而且關羽手中還掌握着一支精銳的水軍。關羽可以用這支水軍,封鎖漢江,割斷襄陽和樊城的聯繫。如果經過一番爭奪,關羽至少可以奪取孤立被圍的襄陽。接下來的情形就如同當年的周瑜與曹仁的江陵之戰一樣,樊城的曹軍最終只有撤走。這樣,關羽就可以實現奪取襄樊的目標。

我們從戰役的發展看,如果沒有東吳的插手,關羽的戰役意圖是可能實現的。就算是最後撤退的時候,由於有水軍對漢江的封鎖,關羽的軍隊安然地撤退回了荊州。所以說,關羽的發動的襄樊之戰,本來應該是一場至少不會失敗的戰役。

在整個荊州戰役中,蜀中的劉備爲何對關羽不聞不問? 第3張

第三,是劉備賦予了關羽假節鉞的權力。在劉備諸葛亮的《隆中對》中,荊州是一個重要的北伐基地。這個基地,有着與蜀中一樣的重要性。因此,這個領軍北伐的上將,非關羽莫屬。這樣,劉備在荊州對關羽十分倚重,在進位漢中王時,對關羽的封賞明顯要高於旁人。

劉備封關羽爲前將軍,假節鉞。這明明白白地確立了關羽爲武將之首。有了假節鉞的權力,關羽就可以先斬後奏。於是,面對有利的戰機,關羽就行使了這個權力,發動了襄樊之戰。

第四,是關羽有競爭的心理。最後一個原因,是關羽不想說出口的原因,那就是與同列的將領相比,關羽的戰績已經落後了。關羽此人十分自傲,他創造過斬顏良的戰例,在赤壁之戰中也大顯身手。可是,在隨後鎮守荊州的時期,他主要是採取防禦的方針,無法取得重大的戰果。

結果在奪取益州和漢中之戰中,那些原來不如他的將領,必然張飛、黃忠、魏延等人,都取得了不俗的戰果。就連他的晚輩劉封,都成爲鎮守上庸的主將。相比之下,關羽會感到一絲的落寞。在對黃忠與自己同列發泄的不滿,也有對自己處境的不滿。於是,關羽爲了顯示自己寶刀不老,發動了襄樊之戰。

三、關羽與蜀中信息不通的原因。

我們知道了關羽發動襄樊之戰是擅自出兵的情況後,那麼對於關羽和蜀中的信息不通的原因,就會有一定的瞭解。正是這些原因,才造成了關羽在整個襄樊之戰中,沒有得到劉備任何援助和指示的原因。

首先,關羽的擅自出兵,打亂了劉備諸葛亮的戰略部署。我們可以從上面的分析看到,關羽發動襄樊之戰是出乎劉備諸葛亮的意料之外的。他在沒有向劉備請示的情況下,就獨斷專行的發動了進攻,而這個時候,劉備諸葛亮正在進行漢中之戰後的戰略休整,爲實施《隆中對》的下一步戰略做準備。

按照《隆中對》的計劃,這個時候益州和荊州都要轉入休整,等待有利時機的到來。如果我們從後來的歷史看,這個時機已經相距不遠了。那就是曹操病逝的時候,他是在建安二十五年春正月去世的,離劉備自立漢中王只有半年多的時間。如果關羽不是急於發動進攻,在曹操病逝時再北伐,天下的形勢將是完全不同。

因此,此時劉備在蜀中正在厲兵秣馬,準備下一步北伐。他在蜀中大搞基礎建設,連得到消息的曹操都評價道,劉備把蜀中的民力都用盡了。試想在這樣的情況下,劉備怎麼可能向關羽派出支援呢?

第二、劉備諸葛亮對關羽出兵的目的不明瞭。由於關羽是擅自出兵,當劉備得知關羽出兵的消息時,已經無法阻止關羽了。這個時候,他們只能在蜀中對關羽的軍事行動聽之任之。自然,關羽出兵襄樊後,也會對劉備加以彙報的,他向劉備解釋襄樊之戰的目的只是奪取襄樊,而不是實質意義上的北伐。

如果按照關羽的戰役部署,再加上有上庸方向上蜀軍的策應,自然不會有失敗的可能。因此,劉備君臣對關羽的軍事行動抱有樂觀的態度。如果他們預見到關羽在取得勝利後改變了戰役決心,想要奪取樊城後大舉北伐,他們肯定要做好相應的援助準備的。

在整個荊州戰役中,蜀中的劉備爲何對關羽不聞不問? 第4張

第三,劉備諸葛亮對東吳敗盟的認識不足。但是,劉備諸葛亮對關羽的敗亡還是負有一定責任的。他們對東吳要奪回荊州的決心估計不足。他們認爲,在經過湘水之爭後,雙方以湘水爲界,平分荊州,重結盟好,已經解決了雙方對荊州歸屬權的爭端。但是,他們根本沒有料到,東吳爲了奪取荊州,不惜兵戎相見。

這是因爲東吳的戰略方針決定的,它要實現全據長江,建號帝王,北向爭奪天下的戰略目標,自然要佔有上游的荊州。出於自身的戰略安全,孫權和呂蒙制訂了奪取荊州的方案。孫權已經祕密向曹操投降,只是在等待合適的時機而已。

正是對東吳的企圖掉以輕心,劉備纔沒有做出增援荊州的決定。這是因爲如果與東吳的結盟不破裂,關羽完全可以獨自對付曹軍。誰知道最後關羽恰恰失敗在東吳的偷襲上。對此,劉備諸葛亮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第四,東吳的奇襲,切斷了關羽與蜀中的聯繫。如果不是東吳趁關羽發動襄樊之戰的機會,發動對荊州的奇襲。如果不是傅士仁和糜芳主動投降,使得公安、江陵兩座軍事重鎮輕易失守。如果不是處於二線的蜀軍迅速崩潰,被吳軍堵住了長江入川的通道。劉備還是可以得到荊州的消息,來救援荊州的。

在此之前的湘水之爭時,東吳也是發動了對荊州的襲擊。在呂蒙的奇襲下,荊州的三郡迅速落入東吳之手。得知消息的劉備,迅速率領五萬大軍從蜀中趕到荊州,支援關羽發動反攻。在劉備、關羽的軍事壓力下,孫權和劉備重新議和,達成了平分荊州的協議。

這一次東吳再次襲擊荊州,局勢與上一次湘水之爭完全不同了。由於關羽和軍隊主力不在江陵,使得傅士仁和糜芳順勢投降了東吳。更有甚者,東吳的陸遜迅速越過關羽的防地,突入了荊州的後方。劉備委派的宜都太守樊友棄城而逃,使得後方的所有城池在一月之間全部投降陸遜。陸遜封閉了峽口,荊州與蜀中音訊不通,等到劉備得知荊州的變故,已經爲時已晚了。

正是因爲以上的這些原因,使得關羽沒有能夠得到蜀中的任何支援。直到關羽敗亡,蜀中也沒有任何反應。這裏面既有關羽的獨斷專行的原因,也有劉備諸葛亮對戰局判斷的過失,更有着東吳發動奇襲的因素。這一切因素中,對東吳行動的誤判是最主要的原因。

結語:

關羽的襄樊之戰中,以及後來的荊州之戰,都沒有得到蜀中的支援。這主要是因爲關羽的獨斷專行造成的。關羽的襄樊之戰,打亂了劉備的戰略部署。當劉備得知關羽的消息時,也只得聽之任之了。

這是因爲劉備賦予了關羽假節鉞的權力,使得關羽能夠先斬後奏。他看到襄樊地區的有利戰機,就忍不住發動了進攻。可是,關羽的軍事目光只是侷限在戰術性的,雖然他取得了水淹七軍的戰果,可是這使得他的戰略局勢陷入極度危險之中。

劉備對關羽的軍事能力信任,對東吳背盟危險的輕視,也是造成這一切的主要原因。正是劉備認爲關羽的軍事行動萬無一失,纔沒有對他進行干預。當東吳的襲擊發起後,峽口被東吳迅速封閉。這時劉備就算是得到消息,也無法去支援關羽了。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