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王朝是在怎樣的歷史背景下建立的?爲何那麼快就滅亡了?

本文已影響2.12W人 

西晉滅亡後,西晉皇族司馬睿在江東建立政權,史稱東晉。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司馬睿是司馬懿的曾孫,琅邪王司馬覲的兒子,15歲時襲封琅邪土。西晉末,東海王司馬越北上參與諸王爭鬥,將其軍事重地下邳交由睿鎮守。不久,司馬越又遷升他爲安東將軍、都督揚州諸軍事,使其移鎮建鄴:爲自己退守江南預作準備。

司馬睿和當時著名大族琅邪王氏關係密切,他移鎮建鄴後,得到了以王導、王敦爲首的北方士族高門的全力支持,由此也受到本來持觀望態度的江東士族高門的擁護。東晉王朝正是在南北世家大族的擁戴下建立起來的。

東晉王朝是在怎樣的歷史背景下建立的?爲何那麼快就滅亡了?

建武元年二月,晉愍帝被劉曜俘虜的消息傳至建鄴。三月,司馬睿稱晉王,改元建武,定宗廟社稷於建康。次年二月,晉愍帝死訊傳至建康,司馬睿稱帝,是爲晉元帝,定都建康,改元太興,史稱東晉。

東晉政權是在南北門閥大族的支持下建立的,當時士族制度已經發展到頂峯,東晉朝廷實行的是典型的門閥政治,朝政爲幾家大士族輪流掌管。從南北門閥大族的地位來說,北方門閥大族在東晉政權中,始終佔據主導地位,而江東門閥大族卻處於次要地位,其權勢遠遜於北方門閥大族。在這種政治形勢下,出現了北方士族王、庾、桓、謝四家輪流執掌朝政的局面。

東晉初期的政治格局,是琅邪王氏與皇室司馬氏共執朝政,即當時所謂的“王與馬,共天下”。在晉元帝建立東晉的過程中,琅邪王氏的代表人物王導、王敦等人起了重要作用,因而東晉建立後,晉元帝使王導以侍中、司空、假節、錄尚書事、領中書監輔政,以王敦爲大將軍,都督江、揚、荊、湘、交、廣六州諸軍事,江州刺史,加荊州刺史,總統建康上游諸軍事。

王氏兄弟一內一外,完全控制了東晉軍政大權。晉元帝徒有皇帝之名,以至在元旦朝會時,竟欲請王導同登御座,共受羣臣拜賀.由於王氏權勢逼人,與晉廷矛盾逐漸激化。於是晉元帝信用丹陽尹劉隗、尚書令刁協等人,對王導逐漸疏遠。

東晉王朝是在怎樣的歷史背景下建立的?爲何那麼快就滅亡了? 第2張

太興四年,晉元帝任命尚書戴若思爲徵西將軍,都督司、兗、豫、並、冀、雍六州諸軍事,司州刺史,鎮合肥,丹陽尹劉隗爲鎮北將軍、都督青、徐、幽、平四州諸軍事,青州刺史,鎮泗口。兩地駐軍皆以討胡爲名義,實際上是爲防禦王敦作的佈置。

王敦對此不能忍受,於永昌元年以誅奸臣劉隗爲名,自武昌起兵進攻建康。王敦不久便攻入建康,殺戴淵、周覬等人,劉隗逃往北方。晉廷以王敦爲丞相、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王敦仍回武昌遙控朝政。晉元帝憂憤而死,其子司馬紹即位,是爲晉明帝。

晉元帝迫於王氏權盛,臨死仍只好遺詔令王導輔政。當時王敦居武昌遙控朝政,王導任尚書令、司徒輔政,王氏其他子弟亦都身居要職。如王敦兄王含爲徵東將軍、都督揚州諸軍事,其從弟王舒爲荊州刺史,王彬爲江州刺史,王邃爲徐州刺史。后王敦又自武昌移鎮姑孰,自領揚州牧。王氏勢力達到極盛。

太寧二年,王敦身患重病,晉明帝乘機下詔討伐王敦。王敦起兵與明帝對抗,命王含爲統帥,率軍進攻建康。王含軍至建康,被中軍司馬曹渾等軍擊敗。王敦聞知敗訊,隨即病死。明帝盡誅王敦一黨,王敦之亂宣告結束。王敦雖已敗亡,但王氏勢力卻未因此而衰。

王敦叛亂平定後,明帝仍以王導居中輔政,並由司徒進位爲太保,王氏子弟王舒、王彬等仍居顯職。王氏專制朝政的局面在東晉維持了20餘年之久,直至庾氏興起後,王氏在政治上方退居庾氏之後。

庾氏指潁川與帝室聯姻的一房,它是興於魏晉之間的世家大族,西晉末年戰亂時避亂江南。東晉明帝時,潁川庾氏的代表人物庾亮,以明帝皇后之兄的身份,受到重用,任職中書監,與王導共執朝政。自王敦失敗後,庾氏勢力漸盛。

東晉王朝是在怎樣的歷史背景下建立的?爲何那麼快就滅亡了? 第3張

咸和七年,庾亮遷任都督江、荊、益、豫、樑、雍六州諸軍事,領江、荊、豫三州刺史,鎮武昌。庾亮雖居外鎮,仍遙控朝政,手握強兵,雄踞京師上流,當時爲文武百官所趨附,庾氏勢力顯對王氏構成威脅。

武昌在建康之西,王導以此喻指庾亮勢力逼人。鹹康五年,王導病死,晉廷大權盡入庾氏之手.鹹康六年,庾亮病死,其弟庾翼代任其職,仍鎮武昌。永和元年,庾翼也因病死去,桓氏勢力崛起,庾氏隨之衰落。

桓氏是譙國高門,西晉末年過江。桓氏代表人物桓彝被當時尚未稱帝的司馬睿闢爲掾屬,後居名臣之列。桓彝之子桓溫才幹過人,是明帝女南康公主駙馬。庾翼死後,桓溫出任都督荊樑等四州諸軍事、荊州刺史。永和二年,桓溫岀兵滅亡割據巴蜀的成漢,威望漸重。

隨後,桓溫又先後於永和十年、永和十二年、興寧元年三次北伐,主要目的是以軍事勝利樹立威望,伺機篡奪東晉政權。桓溫的前兩次北伐戰功顯赫,由此官至犬司馬、都督中外諸軍事、加揚州牧,大權獨攬。鹹安元年,桓溫爲進一步立威,廢掉廢帝司馬奕,改立司馬昱爲帝,即簡文帝。次年,簡文帝死,臨終遺詔桓溫依王導故事攝政。

桓溫本以爲簡文帝將禪位於己,對僅讓他攝政大爲不滿,上疏請求加九錫,準備篡晉。當時桓溫已重病在身,居中執政的謝安、王坦之等故意拖延,遲遲不予作答。寧康元年七月,桓溫病死,司馬氏得以保住了帝位。桓溫死後,桓氏勢力大減,但不曾完全衰落,其弟桓衝爲中軍將軍,都督揚、豫、江3州諸軍事,揚、豫2州刺史;桓豁爲徵西將軍,督荊、揚、雍、交、廣五州諸軍事,荊州刺史;桓石秀爲寧遠將軍、江州刺史。

謝氏是陳郡高門,西晉末年避亂江南。建元二年,謝氏代表人物謝尚出任南中郎將、後督豫州四郡軍事,領江州刺史。不久轉任西中郎將、督揚州之六郡諸軍事、豫州刺史。謝氏勢力逐漸崛起。謝尚從弟謝安被桓溫闢爲司馬,後拜侍中、吏部尚書、中護軍等顯職,權勢漸重。

東晉王朝是在怎樣的歷史背景下建立的?爲何那麼快就滅亡了? 第4張

桓溫臨終前欲篡晉祚,只因謝安和王坦之等在朝中主持事務,多方拖延阻止,才保住了東晉王朝。桓溫死後,謝安遷任尚書僕射,領吏部,後總理中書省事,執掌朝政。後又加領揚州刺史,遷中書監、錄尚書事。太元八年,謝安遣從子謝玄與子謝琰統東晉精卒北府兵在湖水大破前秦苻堅30餘萬大軍。

晉廷進安太保,都督揚、江、荊等15州軍事,加黃鉞。謝安雖控制了朝政大權,但因其權勢過重,受到朝廷猜忌。太元十年,他被迫請求北征,出居廣陵,當年死去。東晉王室司馬道子出任揚州刺史、錄尚書事、都督中外諸軍事,控制了朝政,謝氏掌權的局面遂告結束。但這時離東晉滅亡,已經爲時不遠了。

東晉是典型的門閥政治,這就決定其治國所實行的必然是偏安一隅不圖進取,以及優容寬惠士族的政策。縱觀東晉一朝,執政者大多滿足於偏安的局面,治國舉措唯在自保。晉室南渡初期,晉元帝忙於穩定東晉統治,無力北顧。

此後,東晉統治階級內部矛盾重重,各派勢力爭權奪利,根本不爲國家、民族利益着想,沒有謀求恢復中原的長遠規劃。即便有個別人真心從事北伐,因受各種牽制很難成功。再如桓溫北伐,則是爲了提高自己的聲望,以圖代晉。

在這種動機下,自然也不可能全力進行北伐。同時北方士族大批南渡後,經過多年的掠奪與經營,大多在南方建立了自己的家園,過着腐化享樂的奢侈生活,不再想通過艱苦的奮鬥,迴歸故園。東晉各代執政者,基本上奉行的是偏安江南的國策。

南北士族地主在東晉朝廷的縱容下,廣佔田園山澤。南方士族地主世居江南,歷來勢力強大,在孫吳統治時已經是“勢利傾於邦國,儲積富於公室”。東晉政權當然不會觸犯他們的利益。僑居士族爲了擴大土地和勞動人手,到處求田問舍,因而南北士族擁有大量的土地和勞動人手。

東晉王朝是在怎樣的歷史背景下建立的?爲何那麼快就滅亡了? 第5張

南北士族不僅佔有大片良田山澤,而且佔有大量的勞動人手,並得到朝廷法律的認可。東晉政權爲了優裕士族,沿襲曹魏以來賜客、復客和蔭戶的傳統,實行給客制度。

此外,士族還可按官品佔有典計、衣食客等人戶,待遇與佃客相同。實際上,由於士族有蔭客蔭親屬的特權,所以他們佔有的各類私附人口,遠遠超過上述數字。如王彪之爲會稽內史,在任8年,大力蒐括豪強隱匿人口,得3萬餘戶,相當於全郡總民數的五分之一,由此可見士族私附人口的數量之多。

結語

政治特權是經濟特權的保障。東晉用人因襲西晉九品中正制,高門士族大多世代居於顯位,壟斷高官美職。東晉最高軍政大權完全掌握在高門士族手中,他們欺壓百姓,胡作非爲,全不受法律約束。因而東晉政治腐敗,賦役繁苛。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