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於文化望族的黃庭堅,他自幼接受怎樣的教育?

本文已影響6.07K人 

黃庭堅,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 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也是江西詩派的開山鼻祖,與蘇軾齊名,並稱“蘇黃”。他提出的詩學理論對宋詩和後世都產生極大的影響。下面跟小編一起了解一下黃庭堅的故事吧。

早在西漢年間,有個循吏丞相名叫黃霸,博學多才,爲人正直。他的後世子孫也多爲才華橫溢之人,或是忠貞正義之臣。約千年後,後人從浙江金華遷居到江西修水的雙井村,但喜讀詩書的傳統依然保持。

到北宋時期,黃家後人黃中理,不僅自己飽讀詩書,還在修水創辦了芝臺書院、櫻桃書院,成爲當時遠近聞名的教育家。並且他爲雙井的黃氏家族立下了《雙井黃氏家規》:

讀書乃誠身之本,而顯揚宗祖之要務也。吾家自今修譜之後,必歲延名宿,教育後生,務期典籍精通,文章曉暢,更且敦勵行誼,以成大器,斯真讀書矣。其供應俸儀,俱不可苟,若以供奉非輕爲便,浪延村學,僅圖識字,致茲鄙陋,反墜先聲,爲父兄者尚其念之。

從此後,雙井村的黃氏族人,在黃氏家規的指導下,世代詩書相伴,賢才輩出,成了當地一等的文化望族。在黃庭堅出生前,修水雙井黃氏成員中已有18位成爲了大宋朝進士。

出身於文化望族的黃庭堅,他自幼接受怎樣的教育?

北宋慶曆五年的夏天,黃庭堅出生,乳名繩權,爲黃庶次子。在其週歲生日時,父親遵照當地習俗讓兒子抓週,在弓、矢、紙、筆等物件中,他一手抓起毛筆不願放下。在場衆人齊聲稱讚說,“黃家又出了一個讀書種”。

黃庶看了十分高興,他在《伐檀集》中清楚地記錄了當時的情景:“楚俗,子生週一年,其日,陳食、飲、硯、墨、金帛之具,從兒戲弄,聚家人觀以爲樂,繩時先弄墨。”後來還賦詩一首,寫道:

文字有緣曾弄墨,見來官小免諮嗟。

喜將筆硯傳生計,不失詩書作世家。

字識姓名能指點,寫因梨慄不傾斜。

着鞭莫落時人後,三十塵埃監汝爺。

黃庶給兒子起名也是煞費苦心,他給大兒子取名“大臨”,取自遠古時期的“八愷”。即蒼舒、隤敳、檮戭、大臨、尨降、庭堅、仲榮、叔達,爲顓頊帝之八子,皆爲賢能之士。次子的出生,他亦從中擇取,取名“庭堅”。據說,“庭堅”還是遠古聖賢皋陶的字。又因黃庶仰慕北宋直臣魯宗道,給黃庭堅取字“魯直”。據說,魯宗道爲宋真宗時期的名臣,爲人耿直,經常直言納諫。宋真宗爲他的忠貞正直所感動,在金鑾殿的牆上上大書“魯直”二字。由此可見,黃庶希望兒子成爲一位賢能且忠直之人。

當然,黃庭堅也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他從小就聰穎過人,讀過的書很快就能背誦。他的舅舅李常是龍圖閣學士,也是著名的藏書家,博覽羣書,知識淵博。他很喜歡黃庭堅這個聰明活潑的小外甥,經常來看他。李常隨意抽取架上的書考他,黃庭堅沒有不知道的,這讓李常很是驚奇,也更加喜歡他了。

五歲時的一天,李常來黃家時看見黃庭堅正在伏案讀書,十分投入,就想試試外甥。於是就指着院裏的一棵桑樹說:“桑養蠶,蠶結繭,繭抽絲,絲織錦繡。”黃庭堅聽完,隨即拿起手中的毛筆,脆聲對答:“草藏兔,兔生毫,毫扎筆,筆寫文章。”李常見外甥這麼小的年紀反應如此之快,十分欣慰,此後對他更是愛護、器重,精心栽培。

出身於文化望族的黃庭堅,他自幼接受怎樣的教育? 第2張

皇祐三年時,黃庭堅剛剛七歲。一天,黃庶邀請了幾位詩友一起在家中飲酒賦詩。其中一位老友說:“久聞令郎少年聰慧,何不讓他也來吟詩一首!”父親也正想讓兒子在友人面前一展才華,於是讓黃庭堅前來作詩。

黃庭堅馬上想到了在田間看到的小牧童,心中有感, 張口吟誦道:

騎牛遠遠過前村,吹笛風斜隔岸聞。

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

這首詩寫得悠然恬適,卻又蘊含哲理。多少人在官場上爭名奪利,爭來爭去,機關算盡,又能怎樣?還不如小牧童,騎在牛背上,信口吹着短笛,悠然自得。這麼簡單的道理,有人一生都悟不到,而黃庭堅小小年紀竟然看得如此透徹,難怪他一生活得瀟灑通透。

北宋嘉佑三年,父親黃庶病逝於康州太守任上,母親怕耽誤黃庭堅學業,將他送到舅舅那裏,跟着舅舅李常遊學。其實,黃庭堅的母親不僅是聞名鄉里的美女,更是一位能賦詩作詞的才女。在黃庭堅臨行前,母親作了一首《浣溪沙》,並抄錄好,連着那份深深的母愛,一起放入他的行囊。

無力薔薇帶雨低,多情蝴蝶趁花飛。

流水飄香乳燕啼。

南浦魂銷春不管,東陽衣減鏡仙知。

小樓今夜月依依。

詩寫得太美了,兒子遠遊求學,母親爲其高興。同時又有一絲不捨,淡淡的愁緒,如輕煙渺茫;輕輕的愉悅,似春日暖陽。這就是母親,既盼望兒子有出息,又牽掛兒子在遠方是否能照顧好自己。

在舅舅身邊,黃庭堅不僅精心研讀了百家經典,博覽了衆家詩文,他的學業可以說也是突飛猛進。黃庭堅也經常說:“長我教我,實惟舅氏”。後來通過舅舅引薦,他結識了著名詩人孫覺,孫覺很欣賞他,就將女兒蘭溪許配給他。蘭溪早逝,他又續娶詩人謝景初之女,亦是知書達禮之人,夫妻和睦,幸福美滿。

出身於文化望族的黃庭堅,他自幼接受怎樣的教育? 第3張

治平四年,二十出頭的黃庭堅得中進士,開始了他的仕途生涯。良好的家風,知書識禮的家人,造就了黃庭堅忠貞、正直的性格。他無論在何處爲官,皆心懷百姓。

李苦少人摘,酒醇無巷深。

當官莫避事,爲吏要清心。

葛藟鬆千尺,寒泉綆百尋。

公朝有汲引,吾子茂徽音。

——《送徐景道尉武寧》

黃霧冥冥小石門,苔衣草路無人跡。

苦竹參天大石門,虎迒兔蹊聊倚息。

陰風搜林山鬼嘯,千丈寒藤繞崩石。

清風源裏有人家,牛羊在山亦桑麻。

向來陸梁嫚官府,試呼使前問其故。

衣冠漢儀民父子,吏曹擾之至如此。

窮鄉有米無食鹽,今日有田無米食。

但願官清不愛錢,長養兒孫聽驅使。

——《上大蒙籠》

他認爲爲官就要清正,多爲百姓做實事。所以,他在泰和做縣令時,整治吏治,體察民情,被百姓稱爲“黃青天”,許多公路、學校、甚至商店都以他的字號“山谷”命名。雖然他亦是仕途坎坷,但因豁達開朗的性格,終是一路笑對人生,身後亦是流芳百世。

他是從翰墨書香中走出的人,滿腹才華,心懷磊落。是紅塵世人,又懷出世之清心。就如他自己所說“似僧有發,似俗無塵。作夢中夢,見身外身。”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