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和王世充是敵人,爲何李密還給他糧草呢?

本文已影響1.58W人 

王世充的地盤十分有限,糧草不足。而李密佔着大糧倉,糧草富裕得很。王充就建議用布匹和李密交換糧食,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之前,東都洛陽缺糧,許多人都失去了信心,不斷有人歸降李密。每天都有數百人逃出洛陽,投奔瓦崗軍。現在,洛陽源源不斷獲得糧草,人心穩定了下來。李密見每天來歸降的人越來越少,後悔死了,隨即又下令禁止賣糧食給洛陽。

李密也有李密的困難。他的地盤內沒有武器庫,士兵們的裝備得不到及時補充與更新。同時李密下達的戰鬥命令越來越多,賦予的恩賜越來越少。爲了招降納叛,李密對前來歸降的人很重視,待遇很高,相對冷落了老部下。漸漸地,李密在瓦崗軍內的聲望下降了。許多將十開始抱怨李密。

618年九月,王世充覺得時機成熟,傾城而出,招李密來決戰。

李密倉皇應戰,遭到大敗,從金墉城只率萬餘人逃向洛口倉。李密部將裴行儼在衝殺之中中流矢墜馬。程咬金已經跑遠,見狀返身前去營救。他連殺數人,逼退了追兵,抱起裴行儼上馬撤退。程咬金的戰馬載不動兩個人,跑得特別慢,很快就被王世充軍追上。程咬金不忍將裴行儼丟下,遲疑間被一槍刺中,長槍穿胸而過。程咬金忍住劇痛,回身折斷長槍,一把將執槍之人斬於馬下。如此壯舉,嚇得追兵紛紛勒馬遠看,不敢繼續追趕。程咬金兩人終於安全返回本軍。

李密逃入洛口倉,與守軍邴元真合兵一處,要和王世充再戰。李密與衆人商議後,決定等王世充的部隊渡洛河之時,半道截擊。上天不保佑瓦崗軍,李密派出去的偵察騎兵不稱職,沒有把握住時機通知李密。等瓦崗軍整軍出戰的時候,王世充已經全軍安然渡過洛河了。

李密和王世充是敵人,爲何李密還給他糧草呢?

李密瞭解打不過,主動帶軍逃跑。邴元真投降,將洛口倉獻給了王世充。

在李密陣營中的蘇威也跟着投降了王世充。蘇威回到了洛陽,這裏本來就是他的家。蘇威位極人臣的時候,就把府邸安在了洛陽,妻子和兒子的墓穴也在洛陽。

李密連連慘敗,部衆越走越少。他想逃往黎陽據守。鎮守黎陽的人

是徐世績。有人就對李密說∶"當初殺翟讓之際,徐世績差點被砍死。聽說內傷在現在還沒有治好,內心不安。您率領敗軍去黎陽,萬一徐世績居心不良,您就很危險了。"

李密一聽有理,放棄了北奔黎陽的打算。

當時王伯當駐守河陽,李密就渡過黃河來到河陽。

李密此時的情緒很差,對王伯當說∶"兵敗了! 這麼多年來,辛苦諸君了。我今日自刎,以謝衆人。"部下都哭成一團,不敢正視李密。

李密提不起自殺的勇氣,說∶"感謝諸君一直跟隨我,我這就去關中。雖然我沒有尺寸之功,心懷愧疚,但投降李淵。諸君還能保住宣貴。"

部下府掾柳燮表示贊同,說∶"昔日劉盆子投降東漢,安享晚年。明公與唐代皇室宗族有關聯,雖然不是唐代起義人員,但是在東都洛陽纏住了隋朝的主力部隊,爲唐公李淵不戰而據京師建立了大功。"衆人也都表示同意。

李密於是西入長安,投降唐代。

李密入關之後,周邊尚聚集了兩萬精兵和文臣武將。李淵對李密主動投降,大喜過望,親自率領唐代百官出城相迎,慰勞再三,封李密爲邢國公,拜光祿卿。

李密降唐後,黎陽的徐世績成爲關東瓦崗軍殘餘勢力的首領。瓦崗軍的殘部還控制着南起淮河,北到河北,東起黃河,西至洛陽的廣大地盤,部隊不下十萬人。這些領土和大軍都聽從徐世績的指揮。

徐世績面i臨着重大選擇,既可以取代李密成爲二方梟雄,也可以將地盤和大軍作爲籌碼投靠唐代換取富貴。他對部下說∶"這些人口土地都是魏國公(李密)的,我奉命把守而已。魏國公現已降唐了,我們也應該降唐。"

有部下就建議徐世績以自己名義把土地和部隊獻給李淵,換取更大的榮華富貴。

徐世績拒絕說;"如果我直接給李淵上表納土歸降,就是利用魏國公落敗之機爲自己邀功。如此行爲令君子不齒。我應該先把土地、戶籍交給魏國公,由他獻上。"

於是,徐世績派人向長安方向投降。李淵聽說徐世績派人來了,以爲是向自己投降來了,結果發現徐世績依然是以臣禮向李密上表,李密再拿着徐世績控制的大軍和土地投降。

李淵不禁感嘆道∶"徐世績真是千古罕見的忠臣與君子!"李淵感動之餘,封徐世績爲萊國公,依然掌管東方瓦崗軍的殘部;並特別賜姓"李"。徐世績從此改名爲"李績"(避秦王李世民的名諱,去掉了"世"字)。

李淵對留在長安的李密開始很友好,很厚待,把表妹獨孤氏嫁給了他。後來禮數就慢慢淡薄了下去。李密當的光祿卿又是個虛職,沒什麼實權,平日裏遭遇其他實權官員的刁難和"吃拿卡要"。

李密比較在山東的風光,內心不平起來。他私下對王伯當說:"我佔據洛口的時候,曾經想任命崔君賢爲光祿卿,不想現在自己當了光祿卿。"此時山東瓦崗軍I部出現了不穩跡象,李密便與王伯當商量謀劃逃出關中,自立爲王,從頭開始。王伯當不同意,但擰不過李密。

李密和王世充是敵人,爲何李密還給他糧草呢? 第2張

於是李密藉口要去收撫山東舊部歸降李淵,得到李淵同意後,和王伯當等人準備東出潼關,迴歸關東。武德元年十二月(619 年1 月)李密與王伯當行至途中的熊耳山遭到唐軍埋伏,雙雙被殺。

李密之死成爲隋末唐初歷史的一大疑案。有人認爲是李密等人中途造反自立的行跡非常明顯, 被唐代地方官府殺死的,有人認爲是李淵一直暗中提防李密。聽說李密要回山東,將計就計,在途中安排了伏兵,一舉殺掉李密及其親信。

當時李績還握有重兵據守黎陽。 李淵派人帶着李密的腦袋去向李績說明情況。李績奏請收葬李密,讓舊主子頭身合一全屍安葬。李淵同意了,李績操辦了李密的喪事,三軍縞素,辦得很風光。李績將李密用君禮安葬在黎陽山西南五里,墳高七仞。

李密在關東地區影響很大,有一批鐵桿粉絲。在李密的葬禮上,有許多人悲傷哭泣,直至嘔血。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