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的岱廟內,爲什麼會有李斯的殘碑呢?

本文已影響2.27W人 

在泰山的岱廟內,保存着一方殘碑。該碑分前後兩部分,前半部分被稱爲“始皇刻辭”,後半部分爲“二世詔書”,傳說這兩部分碑文都是李斯撰文並且書寫,所以又稱李斯碑。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李斯碑原本在泰山山頂,不過隨着歲月的流逝,到了宋代的時候,碑文內容就已經逐漸變得模糊。

到了明代,李斯碑被移到了碧霞祠附近,清代時曾經失蹤,期間經歷了很多波折,直到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才被妥善安置在岱廟東御座院內。

爲什麼提到這塊李斯碑呢?因爲今天金鱗想跟大家聊聊李斯這個人。

從一名楚國小吏開始,李斯遊歷諸侯,最終在秦國這個大平臺上綻放光華,輔佐秦始皇統一六國的大業,但是晚節不保,成爲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泰山的岱廟內,爲什麼會有李斯的殘碑呢?

司馬遷在《史記·李斯列傳》中說“斯之功且與周、召列矣”,把李斯輔佐秦始皇滅六國的功績,和周公召公並列,但是他最終並沒有成爲大秦的“周公召公”,而是成了和趙高一樣的奸臣和小人。

李斯爲什麼那麼成功?又爲什麼敗的那麼徹底?他有太多可以聊的東西。

(一)

李斯是楚國上蔡人。傳說咱們的老祖宗伏羲因爲畫卦於蔡河之濱,所以此地得名爲蔡。周武王滅商建周之後,封其弟叔度於蔡,建立了蔡國。

蔡國傳了18代接近500年,史稱上蔡。不過蔡國是小國,後期屢遭楚國侵犯,一再遷都,初平侯遷至新蔡,後昭侯遷至州來,也就是今天的安徽鳳台,改州來爲下蔡。

值得一提的是,孔子周遊列國的時候,曾經在蔡國滯留了不短的時間,窮的到了揭不開鍋的地步。

李斯最初在楚國當一個管理糧倉的小吏,雖然他不是那種窮的吃不起飯的貧民,但地位肯定也不高。

雖然幹着一個不愁吃喝的工作,還是體制內的,但李斯並沒有感到滿足,而是一心想着怎麼往上爬。當他在某一天看到糧倉裏的老鼠時,不由的感慨道: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

李斯悟出了一個道理:平臺的力量。在糧倉的老鼠都是碩鼠,過得逍遙快活,但是廁所裏的老鼠卻甚是悲慘,吃屎都吃不飽!

悟道的李斯毅然決然的辭職了事。但辭職這事從來都是需要勇氣的,何況是在二千多年前,普通人吃飯都成問題的一個時代。

(二)

李斯辭職之後,是接着換工作了嗎?

沒有,李斯離開楚國到了齊國,找到了當時列國間大名鼎鼎的荀子,並且成爲他唯二的兩個入室弟子。

提到荀子,大家肯定也都非常熟悉,腦海裏面會不由自主的想起他的名篇《勸學》。荀子是趙國人,祖上是晉國荀氏貴族。

荀子早年遊學於齊國,曾經兩度被春申君任命爲蘭陵令,不過在春申君死後他也退休了事,在蘭陵養老,著書立說。

我們知道,荀子是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那麼李斯追隨荀子學的什麼呢?《史記》記載李斯“乃從荀卿學帝王之術”。

那麼什麼是帝王之術呢?雖然荀子也是儒家出身,但他卻是儒家的另類。和其他儒家宗師不同,除了注重個人道德修養之外,荀子也非常關注攻伐征戰。

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記載,荀子曾在趙孝成王面前,和臨武君論兵,侃侃而談,自成一家,讓臨武君歎服。

從這段記載來開,作爲儒家的一員,荀子也講仁義,但是在他眼中,仁義不僅僅是濫情博愛,還要懂得運用軍事力量禁暴除害。

(三)

學成之後,荀子給李斯推薦了一份工作,到春申君黃歇手底下找個差事,但是李斯拒絕了。

在辭別老師的時候,李斯說了很長一番話,但其中最和諧的是“詬莫大於卑賤,而悲莫甚於窮困”。

爲了實現自己不卑賤不窮困的目標,李斯決定尋找當時天下最好的一個平臺秦國,因爲當時的秦王欲吞併天下,稱帝而治,正是用人之際。

按照李斯的老鼠哲學,當時的秦國是糧倉,而六國都是廁所。

那麼到了秦國之後,李斯是直接就成爲了秦始皇的親信嗎?並不是。

初到秦國,李斯憑藉自己的才學,吸引了丞相呂不韋的注意,後來又通過呂不韋接近秦王嬴政,取得了嬴政的賞識,被秦王拜爲長史。

長史是個什麼官職呢?秦代的長史相當於丞相和將軍幕府的祕書長和幕僚長。在這個工作崗位上,李斯對山東六國完了一把陰的。

其實李斯的招數並不新鮮,大秦之前的丞相範睢就用過多次。簡單來說,就是拿着金銀財寶到山東六國收買聽話的狗腿子,如果收買不了,就派人將其刺殺,製造恐怖氣氛。

(四)

不過,就在李斯費盡心機爲大秦賣命的時候,有人因爲丞相呂不韋的事件借題發揮,說山東六國之人來秦國都是目的不存,包藏禍心。年輕的秦王被說動了,下了一個《逐客令》。

李斯作爲楚國人,自然也在被逐之列。如果是一般人可能就算了,揮揮衣袖告別秦國,但是功利心極重的李斯卻並不甘心,臨走之前給秦王嬴政上了一篇書,叫做《諫逐客書》,駁斥了《逐客令》。

秦王嬴政看到李斯的上書之後,立即取消了《逐客令》,派人把已經在半道上的李斯追了回來,並將其封爲廷尉。此後君臣相得益彰,二十餘年,竟並天下,秦王嬴政爲皇帝,李斯被封爲丞相。

泰山的岱廟內,爲什麼會有李斯的殘碑呢? 第2張

天下一統之後,李斯堅持推行郡縣制,又完成了統一文字、度量衡、貨幣和車軌制度,最終建立了中央集權的封建王朝。

同時,秦始皇對李斯的信任也無以復加,兒子娶公主,女兒嫁皇子就是證明。如果兩人能一直這麼配合下去,那麼李斯真的可以算得上是大秦的“周公”了。

奈何當命運之神給了李斯成爲大秦“周公”的機會時,他選擇了放棄,或者叫視而不見。

(五)

公元前210年,比李斯小25歲的秦始皇,在最後一次東巡途中,駕崩於邢臺沙丘。趙高因爲和公子扶蘇以及蒙氏家族又舊怨,不想讓公子扶蘇即位,就慫恿胡亥篡位。

不過,趙高畢竟只是一個太監,相比李斯他在朝中的威望肯定不夠。不過作爲一個陰謀家,他對人性的洞察卻無比深刻,他準確地找到了李斯的弱點,並且一擊即中。

當趙高勸說李斯合謀篡位的時候,理由是隻有胡亥即位,李斯才能保住他的丞相之位,保住他奮鬥終身的功名利祿。

在李斯和趙高的保駕護航之下,胡亥終於成爲秦二世,但是因爲得位不正,所以成爲皇帝的胡亥過得也並是真的開心,一直擔心自己篡位的醜事被揭發,帝位不穩。

爲了防止這種情況的出現,胡亥在趙高的建議之下,在國內實施嚴刑峻法,大開殺戒,殺功臣殺兄弟姐妹,殺所有反對自己的人。

幾代人費勁心血才建立的大秦帝國,在胡亥的統治之下,沒幾年就開始變得風雨飄搖了。

這時李斯在幹嗎?此時,身爲丞相的李斯想見胡亥一面都難了。在趙高的構陷之下,李斯很快就成爲階下囚,被按了謀反的罪名。

歷史上很多人都把李斯和趙高放在一起的討論的,認爲他是奸佞之人。比如宋朝的大文豪蘇軾,曾經在《荀卿論》中說:“荀卿明王道,述禮樂,而李斯以其學亂天下。”

請注意,在蘇軾眼中,李斯是“亂天下”!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