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爲何會到蜀中?他在蜀中過着怎樣的生活?

本文已影響2.67W人 

唐朝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幾經輾轉,舉家到了蜀中。在友人的幫助下,杜甫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稱“杜甫草堂”。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蜀地沒有經歷安史之亂,和其他地方相比,顯得安謐祥和多了。入蜀後,杜甫寫過一首《成都府》,是他對蜀地景象的最初描繪,其中有幾句這樣寫道:“我行山川異,忽在天一方。但逢新人民,未卜見故鄉……曾城填華屋,季冬樹木蒼。喧然名都會,吹簫間笙簧……”

終於遠離了中原的戰亂,初到蜀地,之極成都華屋疊城,笙簫不絕,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但他又想到,離故鄉是越來越遠了,最後只能安慰自己說:“自古有羈旅,我何苦哀傷。”

杜甫爲何會到蜀中?他在蜀中過着怎樣的生活?

初到成都,杜甫一家暫住在西郊外的浣花溪寺裏。這時,杜甫的朋友高適和嚴武都在蜀地爲官,靠着他們的照顧,杜甫在成都安頓了下來。高適送來了米麪,鄰居們也送來了蔬菜,“故人供祿米,鄰舍與園蔬”(《酬高使君相贈》)。

第二年春天,杜甫在浣花溪畔修建了一處住所。當然,蓋房子的錢都是朋友們募集而來的。他的表弟王司馬出力最多,而且是第一個送來了建房款,“憂我營茅棟,攜錢過野橋。他鄉唯表弟,還往莫辭遙”(《王十五司馬弟出郭相訪,兼遺營茅屋貲》)。

春末,房屋終於修成了,這就是人們熟知的“杜甫草堂”。這裏的環境非常幽雅,一邊是美麗的浣花溪,一邊有蒼翠的林木,彷彿是世外桃源一般。在草堂,杜甫終於和家人度過了一段難得的快樂時光。

新居入住後,杜甫帶領家人開闢了菜園和藥圃。每天天剛亮,杜甫就親自去澆水除草,閒暇時也會去園子裏欣賞自己的勞動成果。杜甫享受着田園生活的安逸閒適,家人們也逐漸恢復被貧困所折磨的身體,充滿了健康活潑的朝氣。

杜甫爲何會到蜀中?他在蜀中過着怎樣的生活? 第2張

遠離了戰亂和憂愁,詩人的心情開朗了不少,這首《江村》是他此時生活的最好寫照:

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來堂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老妻畫紙爲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

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

這首詩的字裏行間,流露出了難得的欣慰和悠閒。

偶爾有客人來到,又是這樣一幅情景: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羣鷗日日來。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爲君開。

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

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

杜甫到成都後,沒有官職在身,所以在生活上,除了自家菜園裏的些微收穫,基本上要靠朋友高適、嚴武等接濟。

比如有一回,家裏沒有吃的了,杜甫就毫不客氣地給高適寄詩說:“百年已過半,秋至轉飢寒。爲問彭州牧,何時救急難。”(《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適)》)高適抽不開身,就趕緊託人送來了生活用品,以解燃眉之急。

在朋友的幫助下,日子總過得下去。寧靜的田園,和家人的團聚,給杜甫的生活帶來了新的力量。

杜甫常常在早晨就騎上馬四處遊逛,直到晚上才返回草堂。周圍的山水都留下了他的身影和詩作。比如這些:

腸斷春江欲盡頭,杖藜徐步立芳洲。

顛狂柳絮隨風去,輕薄桃花逐水流。(《絕句漫興》之五)

糝徑楊花鋪白氈,點溪荷葉疊青錢。

筍根雉子無人見,沙上鳧雛傍母眠。(《絕句漫興》之七)

杜甫爲何會到蜀中?他在蜀中過着怎樣的生活? 第3張

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

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江畔獨步尋花》之五)

黃四孃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江畔獨步尋花》之六)

桃花流水,蝴蝶黃鶯,成都城外的優美景色讓詩人深深的沉醉了。但杜甫的家國情懷並不會因此而消減,國家的戰亂,朝廷的興衰,百姓的苦難,還是時刻牽掛在他的心中。

剛到成都,他就去諸葛亮的“武侯祠”去拜謁,祠堂裏的森森翠柏,佈滿了青苔的石階,都讓他想到了諸葛亮開創蜀國的功業以及出師未捷的悲憤,感慨之下,寫下了那首著名的《蜀相》: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在成都的日子,雖然生活算是安定,但寄人籬下,全靠朋友接濟的景況並不能叫人全然無憂,再加上50歲的杜甫身體並不是很好,“入門依舊四壁空,老妻睹我顏色同”(《百憂集行》),可以說是他此時心情的另外一種寫照。

上元二年(761年)八月,大風破屋,吹走了杜甫草堂屋頂的茅草,緊接着又是傾盆大雨。杜甫徹夜難眠,從自身的遭遇聯想到了戰亂以來萬方多難的情景,感慨萬千,寫下了《茅屋爲秋風所破歌》: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羣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爲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

脣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裏裂。

牀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溼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杜甫爲何會到蜀中?他在蜀中過着怎樣的生活? 第4張

詩人自己生活艱難,但盼望的卻是能有千萬間的大廈,可以庇佑天下的寒士。這是何等高尚的情懷!

寶應元年(762年),杜甫的好朋友嚴武奉詔回朝,離開了成都。嚴武的部下爲了爭權奪利,互相攻戰,一向平靜的蜀地也陷入了戰火之中。

杜甫無奈,安置了妻兒之後,來到梓州想要籌措經費,然後再帶家人離開蜀地。但多方奔走後,並不能如願,他只好設法把家人接到梓州團聚。

在梓州的日子更加清苦,但也不是全無快樂,比如杜甫聽到唐軍收復河南河北的消息,就喜不自禁地寫下了這首《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在梓州呆了一年多,杜甫本決定沿嘉陵江東下,但聽到嚴武擔任成都尹再次鎮守蜀地的消息後,高興地改變了主意,帶着妻兒回到了成都草堂。

廣德二年(764年)六月,嚴武推薦杜甫爲節度使署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所以後人稱杜甫爲杜工部。

杜甫爲何會到蜀中?他在蜀中過着怎樣的生活? 第5張

杜甫進入嚴武的幕府,卻引起了同僚的嫉妒,認爲他是靠着攀附嚴武纔得到了這個官職。於是沒過多久,杜甫憤而辭去了官職。他此時的心情的鬱悶,我們可以從這首《宿府》裏看出來:

清秋幕府井梧寒,獨宿江城蠟炬殘。

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好誰看。

風塵荏苒音書絕,關塞蕭條行路難。

已忍伶俜十年事,強移棲息一枝安。

永泰元年(765年)四月,正值壯年的嚴武突然一病不起,死在了任所。好友的逝去,不僅讓杜甫悲痛不已,更讓他失去了依靠,他不得不帶着家人離開了成都。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