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兵從國庫盜銀子,爲什麼朝廷卻不管不問呢?

本文已影響1.76W人 

清朝時期朝廷貪污腐敗的程度已經達到了頂峯,就連國庫內的財物也敢明目張膽的盜取了,不過那時候爲什麼明知道庫兵從國庫內盜取銀子而不抓起來呢?

庫兵從國庫盜銀子,爲什麼朝廷卻不管不問呢?

1843年初,大清戶部的庫兵張誠寶的侄兒想捐個官乾乾,於是張家人帶了1萬多兩銀子到戶部,但在過秤的時候,張誠寶故意作弊,只過秤,不收錢,只開了收據,錢原路返還。

但這事兒由於牽扯到戶部複雜的人際關係和利益分配,有人威脅要舉報,有人索取封口費,但遭到了張誠寶的拒絕,於是這事兒很快就被捅了出去,由於事關重大,甚至被爭到了朝堂上,最後越描越黑。

紙永遠包不住火。由於銀庫庫兵的銀兩分配不均以及人際關係的複雜程度,最終小到底層官兵、大到宰相大臣都想極力掩飾的黑幕被揭開。

道光皇帝勃然大怒,這整個國家吃飯的國庫銀兩竟被他們揣入腰包,太荒唐了!

於是道光帝派刑部尚書前去調查,不查不知道,一查真是嚇一跳。原本銀庫裏應該存放1218萬兩的白銀,但現在卻不足293萬兩。堂堂一個國庫,竟然不明不白被拿走了925萬兩銀子,這對道光帝更是火上澆油。

庫兵從國庫盜銀子,爲什麼朝廷卻不管不問呢? 第2張

在血淋淋的事實面前,道光皇帝幾乎崩潰了,本想着還有1000多萬的家底,如今只剩200多萬,這日子可怎麼過?

然而無奈的是,上哪兒去追回這空缺的925萬兩白銀呢?補全國庫簡直是無稽之談,道光帝也心知肚明。這偷拿庫銀的事已不是一年兩年了,小到庫兵,大到朝廷大臣,如果將他們一一抓獲,必將會影響到朝廷局勢及運行。

對於這些流失掉的銀子,幾乎沒有追回的可能性,過去的幾十年裏,戶部和府庫官員先後有幾百人,負責銀兩進出搬運的庫兵更是數不勝數,大多數早已不知所蹤,這些錢怎麼被盜的,怎麼流失的,去向如何,幾乎就是一筆爛賬。

即使皇帝再大發雷霆,這些銀子還是追不回來,在那個落後的靠騎馬傳遞信息的時代,上哪兒追去?

眼看着這個調查組也追不回銀子了,道光一怒之下,下了一道殘酷的命令:過去幾十年,至少在他當皇帝的這20幾年裏,凡是經手庫銀的庫兵、查驗銀兩的銀匠能找到的全部抓起來,並按比例處斬,他們的家屬妻妾子孫全部發配到新疆給兵丁爲奴。

爲了挽回損失,道光下令:從嘉慶5年到道光23年,這幾十年裏,凡是擔任過庫官、查庫御史的官員,按照其在任時間計算,每月罰1200兩銀子,如果已經死了的,家屬減半繳付,戶部官員也按比例罰繳,而主管庫銀的大臣也予以罰款,最多的一個大臣被罰了十幾萬兩。

最終,道光帝好歹拿回了幾百萬兩銀子,殺了許多庫兵,雖然沒補全,但也算出了口惡氣。

想要成爲銀庫庫兵都需要什麼要求?

一般銀庫會僱傭13名庫丁,他們也不是能天天干活的。因爲戶部銀庫每月只開放9天時間,這樣他們才得以進入銀庫“工作”。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具備成爲庫丁的條件,庫丁必須能夠承受得起1000兩白銀的重量(也就是現在的74斤左右的白銀重量)。

不光是這樣,還得承重走十幾步路,並能跳過銀庫高高的門檻,這樣才能成爲“百裏挑一”的庫丁。

對於這樣能撈到不少油水的庫兵一職,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工作。所以我們大可以想象出庫兵一職背後的水有多深。

他們必須先備好大概6000兩左右的白銀賄賂戶部官員,纔可能成爲庫丁。

在幾十年的時間裏,戶部就這麼悄悄地流失了幾百萬兩白銀,顯然這裏大多數是被人給偷的,通過螞蟻搬家,積少成多,一步一步造成了巨大的虧空,而能偷的,也就那些負責搬運的庫兵了,他們怎麼做到的?上頭爲什麼沒有懲罰?

首先這些庫丁能夠進去銀庫銀子絕對是上面的人給安排的。再說銀子那麼重而且每個庫丁一個月只能執勤九天。所以說他們也偷不了多少銀子。而爲了這一點銀子上面去抓這些看庫銀的不就相當於自己給自己找苦頭吃嗎,所以說在很多事情面前跟偷庫銀被抓是一樣的。明明知道自己的手下做了這件事卻沒有去管教或者去抓。因爲也是怕丟了自己的面子!

按照戶部的規定,不管是酷暑嚴寒,庫兵在進入庫房前,必須脫光自己的衣服,然後依次進入庫房,再穿上統一的工作服,工作結束後,在監督官員的注視下,再脫光衣服走出庫房,在庫房前的大堂上,他們還要接受官員的檢查,比如把自己的雙手展開,兩腿微微蹲下,或者跳躍幾下,把嘴巴張開等等,防止他們把銀子夾帶出去。

最後檢查完了,他們才能穿上自己的衣服離開。

而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庫兵們爲了盜銀子,想了很多辦法,比如把銀子塗上豬油塞入肛門,直接塞入腸道內,一次最多可塞入80兩銀子,不過這很考驗人的忍受能力,搞不好沒幾年屁股就殘廢了,很多庫兵是孩子接老子的班,爲了將來偷銀子,從小就要刻苦練習……

而到了冬天,他們也有辦法,以喝水的理由帶上茶壺,到時候,把銀子放入茶壺內,北京城那麼冷的冬天,水很快就凍住了,順便把銀子也凍在了水裏,出門檢查的時候把茶壺往下倒也出不來,就這麼矇混過關了。

爲什麼不管,背後有誰包庇?

一個國家的國庫竟有近七成的白銀流失,爲何等到快要虧空的時候,皇帝纔會知曉呢?這其中的貓膩,想必大家都心知肚明。

從最底層的庫丁到皇帝,這中間會經過非常多的關卡。那要是皇帝以下的大部分官員都心懷不軌呢,他們合夥將皇帝一人排除在外,皇帝不知情,他們當然會愈加肆意妄爲了。

庫丁們當然不敢那麼幹,但是身處高位的大臣官員們敢那麼做,有這些人撐着腰,庫丁們自然也不會擔心了。其實除了庫丁那樣一點一點搬運之外,那些有權有勢的官員也會大量大量地轉移白銀。

其實每年負責庫銀的官員都會進行查庫,但往往就是一種形式主義,官員們來了,往往就是查查賬本,檢查一下檔案,看一下庫房現場,幾千幾百萬兩的銀子也未必正兒八經去點檢、抽檢,最後就提出一些工作要求,然後接過庫兵們笑納的紅包,就一走了之。

在嘉慶道光年間,每次遇上上頭派來的御史來檢查,府庫官員都會獻上3000兩銀子,而御史的隨從都會收到300兩銀子,在這麼豐厚的紅包之下,檢查就流於形式。

而整個庫房,從庫兵到官員,就成了一個賊窩。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