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體仁爲何能成爲明末在位最久的首輔呢?

本文已影響8.92K人 

明朝末年,魏忠賢被崇禎皇帝扳倒後,朝廷出現一個權力中空之際,處事圓滑的溫體仁終於尋得機會,通過結黨營私,排擠異己坐上了最高位置首輔大臣。溫體仁在明末頻繁的人事變動中穩居內閣首輔要職達八年之久,是崇禎年間任期最長的首輔。

明朝的末年可謂是內憂外患,因爲崇禎皇帝面對着難以想象的困難,所以爲了找人幫助自己解決苦難,崇禎皇帝對於內閣首輔的人選格外看重。再這樣的情況之下,溫體仁就進入到崇禎皇帝的眼中,他覺得溫體仁是一個值得信賴的大臣,於是在崇禎三年到崇禎十年,溫體仁做了七年的內閣首輔,可是說這七年是明朝最爲關鍵的七年。那麼作爲最關鍵時期中最關鍵的一位大臣,溫體仁都做了什麼事?他對於明朝而言是一個忠臣嗎?

溫體仁是現在的浙江湖州人,他出生在萬曆元年,因爲萬曆初期在張居正的治理之下,明朝呈現出了中興的局面,所以在溫體仁小的時候,明朝實際上是非常繁榮強大的,而張居正的名號在當時的整個明朝非常響亮,也是所有讀書人心目中的偶像。他們都想將來中得進士,然後像張居正一樣做一箇中興大明的名臣。

年輕的溫體仁最初也是抱着這樣的想法而讀書的,因爲當時的江南盛行讀書,所以溫體仁得以在小時候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可是到了萬曆十五年,中興之主萬曆皇帝發生了轉變,成爲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懶惰皇帝,大明朝好不容易出現的中興再一次衰敗,這讓溫體仁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想法。

萬曆二十六年,這一年溫體仁26歲,經過自己的努力終於中了進士,被授予了翰林院編修的官職,從此也開啓了自己的從政之路。可是進入官場的溫體仁才發現,做官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升職不但非常困難。因爲朝廷中黨爭複雜,別說是想做首輔了,稍微一點不注意就會身敗名裂,所以在爲官的初期的前十四年,溫體仁一直沒有得到升遷,始終只是翰林院的一個編修。直到萬曆四十年的時候,他因爲之前編著《六曹奏章》而得到重視,升遷爲南京國子監司業。

溫體仁爲何能成爲明末在位最久的首輔呢?

當時的南京作爲明朝的另一個首都,雖然也有官職,但是卻都是閒置,溫體仁在南京做官,實際上是並沒有實權的,也因爲這樣,溫體仁在整個萬曆時期,其實一直都沒有得到重視。這讓溫體仁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於是他開始苦苦思索升職的辦法,也是在這一段時期,我認爲溫體仁變了,他開始爲了上位而不擇手段。天啓年間,溫體仁開始依附朝廷中的勢力,這一招果然奏效,溫體仁在短短的四年時間裏,就從南京的閒職調到了京城的禮部做侍郎,可謂是一步登天了。雖然官職上得到了升遷,可是溫體仁也從一個有志青年變成了充滿野心的政治家。

時間到了崇禎時期,這一年的溫體仁已經55歲了,官職是禮部侍郎,崇禎皇帝解決了魏忠賢,開始重新選舉內閣成員。因爲當時溫體仁的官職不夠,本來是沒有資格入閣的,可是溫體仁並不打算這樣放棄,他開始聯合別的官員彈劾錢謙益,並且成功扳倒了他,使之失去了入閣的機會,也因爲彈劾有功,溫體仁得以得到崇禎的信任,在崇禎三年成功入閣,成爲了內閣成員。這個時候的溫體仁已將忘了當時的志向,開始爲了做首輔而不擇手段,他爲了拉攏人心,大肆貪污受賄,然後用錢籠絡了很多官員成爲了自己的同黨,他們糾纏在一起,成爲了朝廷中最大的禍害。

後來溫體仁依靠同黨的幫助,大肆排除異己,成功做到了首輔的位置。他因爲結黨營私得到了好處,所以就將全部的心思都放在了這上面,對於當時國家的危難全然不顧。這就導致了他在位的七年時間了裏,明朝政治上任人唯親,貪污成風,明朝的國庫接連虧損,戰場上也接連失敗,可以說正是溫體仁爲首的文官集團在最終的七年時間裏,不但毫無作爲,還加劇了腐敗的速度,最終加速導致了明朝的滅亡。

幫助周延儒,借打倒東林黨黨魁錢謙益上位入內閣

崇禎時期,朝堂上最大的黨派莫過於東林黨,崇禎對此也深爲擔憂,他雖然在登基初期使用東林黨人韓鑛組閣,也重用東林黨人舉薦的袁崇煥爲帥,但對於東林黨的影響力還是相當忌諱的,因此,在朝堂上凡是和東林黨有過節的官員都是他重點關注的對象。

溫體仁就是從硬懟東林黨開始逐步被崇禎皇帝看重的,崇禎元年,東林黨大佬錢謙益試圖入內閣,以錢謙益的聲望,要是成了內閣首輔,在朝堂上估計就沒有非東林黨派系的官員們什麼事了,溫體仁就是在這個時候跳出來上疏彈劾錢謙益受賄、結黨。

崇禎本來就忌諱東林黨人,特別是像錢謙益這樣有着巨大聲望的黨魁,有人彈劾還有證據,他當然就順勢取消了錢謙益入閣的資格,沒有了錢謙益,內閣首輔韓鑛雖然同樣出身東林,但無論是威望和能力都遠遠遜於錢謙益,無法在朝堂上壓制其餘非東林黨官員,溫體仁掀翻錢謙益算是遏制住了東林黨人掌控朝堂的勢頭。

溫體仁在彈劾錢謙益的事件中得到了兩個人的看重,一個是崇禎皇帝,一名敢於公開和東林黨作鬥爭的臣子絕對是喜歡臣子間互相制衡的崇禎萬分喜愛的。另一個是替代錢謙益入閣的周延儒,他也記得溫體仁的功勞,崇禎提拔溫體仁入閣時,周延儒也是贊同的。溫體仁在兩位貴人的看重下順利地成爲內閣大臣。

溫體仁爲何能成爲明末在位最久的首輔呢? 第2張

借周延儒親戚的科舉醜聞踹掉曾經的盟友,自己坐上首輔的位置

溫體仁進入到內閣後還沒有放棄繼續鬥爭,因爲他的目標不僅僅只是入閣,還要成爲首輔,這纔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文臣之首。可首輔是先他之前入閣的周延儒,他雖然年輕(當時僅僅只有36歲),但他是科舉狀元,在文人中的地位不是溫體仁可比的,而且周延儒成爲首輔的時間也才幾個月,時間短也沒有政績上的把柄可抓。

崇禎四年,有心取代周延儒的溫體仁等到了機會,當年的科舉考試狀元陳於泰是周延儒的姻親,這事絕對可以拿出來做文章,溫體仁先勾結太監王坤、給事中陳贊化等,讓他們出面彈劾周延儒不能齊家,周家子弟借周延儒的名頭橫行鄉里,把周延儒在崇禎面前的好印象給抹除,然後自己跳出來指責陳於泰中狀元是周延儒結黨營私。

輪番彈劾下,周延儒被喪失了信任的崇禎罷免,而溫體仁卻踩着周延儒離去的腳步成爲內閣首輔大臣,溫體仁在入內閣之初是得到了周延儒的認可和幫助的,現在沒多久他就趕跑了周延儒,讓朝堂上的其餘大臣都看到了溫體仁的真面目,給事中黃紹傑就當着崇禎的面直言溫體仁是小人,不能重用,崇禎不聽,溫體仁順利上位,開始了長達七年的首輔生涯。

打擊崇禎皇帝派到內閣的文震孟,在內閣一家獨大

溫體仁於崇禎四年成了內閣首輔,可鬥爭還在依舊,這次的對手是崇禎的侍讀文震孟,文震孟也是科舉狀元出身,因爲理論水平高成爲崇禎學習儒學的老師,有了這層關係當然就和崇禎的關係很不錯。溫體仁入閣後,在朝堂上一家獨大,提拔私人、打擊政敵更方便了,但他既然是首輔,就要擔負起國家抵抗外敵的責任,在這上面溫體仁的政績卻差強人意。

崇禎七年,關外的清軍再次入關,明朝軍隊毫無抵抗能力,而關內的農民軍也逐漸做大,這些都讓崇禎皇帝開始對執政的首輔溫體仁表示出懷疑的態度,最主要的是崇禎八年,農民起義軍鑽了官軍圍剿的漏洞,殺到了鳳陽,搗毀了朱家老祖宗的陵墓,這起事件讓崇禎暴跳如雷,爲此還向全天下頒佈了“罪己詔”。

內外都失分,崇禎肯定要質疑溫體仁的能力,並且把文震孟委任爲內閣大臣,目的是去內閣盯着溫體仁,看他有沒有辦法擺脫明朝當時困境?這麼個釘子進來,影響了溫體仁獨霸的局面,就算是皇帝的親信大臣,溫體仁也不放過,指示黨羽彈劾文震孟,文震孟在學術上的理論水平遠超溫體仁,但在政爭上就差遠了,輕鬆的被溫體仁趕跑,不過這也讓崇禎開始警惕溫體仁的勢力。

陰溝裏翻船,打擊錢謙益時將崇禎寵信的大太監曹化淳視爲對手,被曹化淳一舉掀翻

崇禎十年,有人告發錢謙益結黨亂政,溫體仁一看這可是個好機會,當初是他把錢謙益趕出朝堂,他們倆算是死敵,錢謙益人不在朝堂,但在南方東林黨的老巢那邊還是一呼百應,對溫體仁來說,錢謙益不死,就是掣肘他執政的最大威脅,現在有人告發錢謙益,他當然要抓住機會把錢謙益往死裏整。

溫體仁派人把錢謙益抓起來拷問,預備屈打成招,錢謙益也不會等死,於是到處找人求救,大概是用了重金賄賂,說動了崇禎身邊的大太監曹化淳幫他說話,溫體仁發現曹化淳要救錢謙益,一不做二不休,把曹化淳也給彈劾了。不過這次溫體仁失算了,他在首輔位置上待久了,目空一切,卻忘記了太監纔是最親近皇帝的人。

崇禎把溫體仁的彈劾狀直接就給曹化淳看,並且很玩笑式的讓曹化淳這個被告自己審理被告發的案子,曹化淳是幹嘛的?他是特務機構東廠的大頭目,洗清自己身上的嫌疑當然是輕而易舉,並且他從崇禎讓自己審理案件琢磨出溫體仁已經不受信任了,馬上秉承上意,讓東廠整理出溫體仁結黨營私的證據給崇禎,溫體仁翻船,不過到底是做了七年多的首輔,他不是被罷免,而是辭職。溫體仁辭職後,知道自己擔任首輔期間得罪的人太多,擔憂被報復,沒多久就病死了。

溫體仁是崇禎年間在位時間最長的首輔,以他在位的時間來說,本可以做出一番貢獻的,可惜的是溫體仁長於政爭,短於治國,當上首輔之前就是用政爭而不是政績的方式上位,當上首輔後還是不停地搞政爭,重要的是他最大的敵人是東林黨,東林黨是一直活躍到清朝的士紳領袖集體,讀書人的標杆,清朝修《明史》也是依靠這些人,嚴重得罪東林黨的溫體仁直接就被寫進了《奸臣傳》,成爲史書上記載的明朝十大奸臣之一。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