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后期最大的失誤是什麼?

本文已影響1.72W人 

隋朝大業十四年(618年)三月,隋煬帝楊廣被叛軍弒殺於江都行宮之中,終年五十歲。大多數人認爲隋煬帝結局悽慘是咎由自取,他不惜民力,大搞各種工程建設,並接連三次發動對高句麗的遠征。結果導致民不聊生,天怒人怨,這才引發了席捲全國的大規模起義,最終造成隋煬帝身死國滅,江山易主。那麼問題來了,在隋朝後期,面對已成燎原之勢的羣雄起義,隋煬帝如果沒離開關中,隋王朝還會玩完嗎?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隋煬帝后期最大的失誤是什麼?

第一、關中地區歷來就有“被山帶河,四塞以爲固”之說。這裏南依秦嶺,北連黃土高原,東面有崤山縱列,西面有汧山、隴山相接。從地理位置上看,整個關中平原就是被天然屏障包裹着的巨型堡壘,進可攻,退可守。隋煬帝如果沒有離開關中,那麼至少在戰略地位上還是佔據有利位置。

第二、關中的大興城(長安)是歷代多個王朝的國都。在當時大部分人心目中,大興城在政治地位上處於制高點,誰佔據此地,誰就是君臨天下的王者。隋煬帝是毫無爭議的天子,他親自坐鎮大興城對穩定軍心、民心必將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

第三、隋煬帝如果沒有離開關中,那麼後來導致他被弒殺的兵變根本就沒條件發生。“江都兵變”之所以能鼓動起大批叛軍,其根本原因在於這些人都是跟隋煬帝從關中遠道而來。他們思念家鄉、思念親人,可是他們卻失望地發現隋煬帝根本無心返回關中。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才發生了江都隋軍將士大批逃亡現象。後來宇文智及、司馬德戡等人又利用這一點策劃了弒君陰謀。

第四、隋煬帝如果沒離開關中,那麼隋末羣雄起義就沒李淵什麼事了。李淵野心很大,但做事求穩,他在等到萬事俱備的時候才選擇太原起兵。可如果隋煬帝還坐鎮關中,李淵大概率不會去冒這個會被殺全家的風險。隋末羣雄雖多,但真正具備改朝換代能力和機會的也只有李淵。其他羣雄要麼受制於內部矛盾,要麼受制於地理位置侷限,要麼自身能力不足,總之都很難實現這個目標。

第五、隋煬帝在未去江都之前,手中還有許多“好牌”可打,忠於他的將領也有很多。比如大名鼎鼎的來護兒、王世充、屈突通等等,這些人個個都是獨當一面的優秀統帥,以他們的能力,在沒發生大變故的前提下,確保關中安全基本不成問題。

最後再來說說隋煬帝究竟是怎樣一個人。歷史上的隋煬帝其實並沒有許多人想象中的那麼不堪,他早年還是皇子的時候曾作爲南征軍統帥指揮平定了陳朝。之後又長期治理揚州,在地方上留下了極佳的聲望。他登基稱帝后辦了不少大事,其中有一些舉措甚至對後世產生了極爲深遠的影響,最著名的當屬完善科舉制度和修建大運河。因此從許多方面來看,隋煬帝的個人能力還是相當傑出的。

隋煬帝的軟肋在於性格過於理想化。這使他在順境時能意氣風發,促使完成前無古人的“大業”。但在逆境時卻會產生極度悲觀的情緒,以至於破罐子破摔,真正變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昏君、暴君。因此,隋煬帝如果在後期沒有“放棄治療”,而是堅持坐鎮關中,親手收拾由他造成的殘局,那麼隋王朝未必沒有翻盤的希望。放棄關中,而跑到遠離政治中心的江都,實在是隋煬帝執政後期最大的失誤。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