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江是什麼?帝江的相關來歷傳說

本文已影響2.54W人 

帝江是什麼:《山海經》第二卷《西山經》雲:“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黃,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於湯谷。有神鳥,其狀如黃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渾敦無面目,是識歌舞,實惟帝江也。”意思就是西方的天山上,有一隻神鳥,形狀像個黃布口袋,紅得像一團紅火,六隻腳四隻翅膀,耳目口鼻都沒有,但卻懂得歌舞,名字叫做“帝江”。除此之外,《神異經》記載的怪獸也叫此名。黃帝、共工氏首領在一些記載當中也被稱爲“帝江”。

帝江是什麼?帝江的相關來歷傳說

帝江即帝鴻,古音“江”與“鴻”通。而帝鴻即黃帝——傳說中中華民族的始祖。

袁枚(1716年-1798年)的《子不語·蛇王》中也說:“楚地有蛇王者,狀類帝江,無耳目爪鼻,但有口。其形方如肉櫃,渾渾而行,所過處草木盡枯。”這段文字把帝江、蛇(龍)、《莊子·應帝王》中的渾沌(見下文)聯繫在一起,決非偶然。

南海的天帝叫倏,北海的天帝叫忽,中央的天帝叫混沌。倏和忽兩人常到混沌那裏去玩耍,混沌招待他們非常殷勤周到。有一天倏和忽在一塊兒商量怎樣報答混沌的恩德。他們說,每個人都有眼耳口鼻……七竅,用來看呀,聽呀,吃東西呀等等,偏那混沌一竅也沒有,未免美中不足,我們不如去替他鑿出幾竅來。於是就帶了斧頭、鑿子之類的工具,去給混沌鑿竅。一天鑿一竅,七天鑿了七竅。但是可憐的混沌,經他好朋友這麼一鑿,卻“嗚呼哀哉,壽終正寢”了。這個有點滑稽意味的寓言,包含着開天闢地的神話的概念。混沌被倏忽——代表迅疾的時間——鑿了七竅,混沌本身雖然是死了,但是繼混沌之後的整個宇宙、世界卻也因之而誕生了。

16世411年公元前3790年--公元前3380年,顓頊朝進行曆法改革,將祭天地之神權收歸中央王族,用重,黎二氏族祭天地,統一曆法,宗伏羲、建寅,頒顓頊歷。取消各城邦,各氏族的本來歷法,文化及祭天地的神權,以絕天地通,加強中央王族政權的統治力量。引起其他氏族不滿,使夷夏聯盟開始趨於解體。

顓頊任命少昊四裔叔重爲木正、該爲金正、以修熙爲水正、黎爲火正、四叔世不失職。重和黎族獨司天地鬼神以來又被稱爲“祝融”。不僅顓頊用之,其後裔直至夏、商世司天地。周時,程伯、休父爲其後。其疆土北至漠北,東至黑龍江東北,西至崑崙流沙弱水,南至交趾,皆爲顓頊之天下。

此時的共工氏首領帝江,稱涅(涅爲共工自立的天表之地名涅丘),和顓頊數次大戰之後失敗。末代共工被迫率部衆北遷黑龍江及其以北地區,建都北維,領有遼河流域以北直至北極諸地。獨稱霸北方,又因其頭戴干戈、尚武,又名玄武,北方玄武大帝。後因陷於洪水,半身癱瘓,死後與九嬪同葬於扶余山(今吉林省境內)。帝俊承襲帝位,成爲與中原王族統治地區並立與北方的政權。

根據《莊子集解》:南海是顯明之方,故以倏爲有;北海是幽暗之域,故以忽爲無,中央既非北非南,故以渾沌爲非無非有者也。倏:喻有象也;忽:喻無形也;渾沌:無孔竅也,比喻自然。倏、忽取神速爲名,渾沌以合和爲貌。有無二心,會於非無非有之境,和二偏之心執爲一中志,故云待之甚善也。倏、忽二帝,猶懷偏滯,未能和會,尚起學心,妄嫌渾沌之無心,而謂穿鑿之有益也。不順自然,強開耳目,乖渾沌之至淳,順有無之取捨,是以不終天年,中途夭折,應了老話:爲者敗之。混沌,在中國古代神話裏,確實是一個天神的名字。《山海經·西次三經》說,西方的天山上,有一隻神鳥,形狀像個黃布口袋,紅得像一團紅火,六隻腳四隻翅膀,耳目口鼻都沒有,但卻懂得歌舞,名字叫做“帝江”。

帝江就是帝鴻,也就是那個作爲中央上帝的黃帝,所以寓言便直接把他當做是中央的天帝。至於有人說混沌是黃帝的兒子,那倒恐怕是較後起的傳說。

綜上所述,帝江是一個實實在在的人或神,不是黃帝,也不是鴻運,這些都是後人強加在他身上的身份而已。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