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之下》是什麼題材的電視劇?低配犯罪劇的完成度

本文已影響1.12W人 

12月26日,電視劇《陽光之下》正版視頻平臺四集上線,開啓首播模式。從目前已經播出的劇情內容來論,該劇的氣色實際上配不上早前未開播之前的“粉絲型鼓吹”。目前,這部電視劇成爲一部表面上脫離了惡趣味的犯罪刑偵劇作品。如果把《陽光之下》放到所有的國產犯罪劇作品當中的話,該劇過分路人,沒有太多創造性價值

不妨單刀直入,先說“脫離了惡趣味”的問題。這部電視劇的原著小說,名爲《掌中之物》。很多孩子讀過這部網絡小說之後,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原因其實也簡單,這部原著小說,是典型的虐戀亞文化的內容,而且是用犯罪內容包裹下的虐戀亞文化。又有犯罪故事,又有虐戀亞文化,尤其是男女主人公之間,就是在這種虐戀關係當中,實現了控制和反控制的。

《陽光之下》是什麼題材的電視劇?低配犯罪劇的完成度

但這是高明的敘事手法嗎?有不少對這部《掌中之物》拍手稱讚的孩子們,實際上只讀過一部這樣題材的作品。在孩子們能夠接觸到的乾淨閱讀視野當中,這部《掌中之物》算是異類,算是不夠乾淨的。所以,白紙一樣的讀者們,被小說內容弄髒了,而且開始享受起這種髒來,覺得這部作品水平很高了。不過,把《掌中之物》放到虐戀亞文化的小說題材內容當中,它不過是一部極爲普通的作品。孩子們因爲從未見過,所以覺得稀奇古怪、驚爲天人。

其實,這種把犯罪內容植入虐戀亞文化的作品,本身就面對創作倫理的拷問。只說小說,到底給讀者傳遞了什麼呢?不過是讓讀者滿足於這種女主的被虐戀的狀態當中罷了。這種小說男女主人公的關係,最終在閱讀當中,演化爲創作者和閱讀者之間的隱形關係,閱讀者實現一種“精神錯亂式”的滿足感罷了。

優秀的影視劇作品,不會在錯亂關係當中尋找刺激點、製造劇情。類似《陽光之下》這樣的電視劇作品,雖然經過了很多的改編,把原著小說當中這類虐戀的內容極力壓縮了,但整部電視劇的劇情內核依舊在那裏擺着呢,誰也不必裝聾作啞。內核沒變,只是剪輯掉了表面尺度很大的畫面,似乎是於事無補的。

因此,我認爲這是一部典型的B級片的題材內容,而最終又不敢大張旗鼓地實現B級片的審美需求,只能淪爲了一部非常尷尬的低配犯罪劇。《掌中之物》的小說,其實就是非常粗糙的B級片前提素材。而非得把它創作成爲一部老少皆宜的電視劇作品,就只能打馬虎眼了。一邊強調自己是刑偵劇,一邊又拿着倫理內容勾搭觀衆。這是創作理念上的不負責任。

《陽光之下》是什麼題材的電視劇?低配犯罪劇的完成度 第2張

二十年前,是中國犯罪題材電視劇的高峯時期。當時,出現了大量的類似作品,都是打着犯罪劇的旗號,搞出來的倫理題材內容。這類劇,以目前的角度來看,尺度也是非常之大的。而這類大尺度的犯罪劇,當時的播出情況,當然是非常好的,甚至於出現過多部現象級的作品。然而,最終,我們不得不反思,當大家追看這類犯罪劇的時候,是追的光明,還是追的倫理犯罪本身呢?

當年這類犯罪劇最終淡出熒屏,也是大家的反思起到了效果。本來應該懲惡揚善的電視劇作品,最終宣傳的竟然成了倫理題材上的惡。也是基於對以往幾十年國產劇的記憶,我認爲,這部《陽光之下》放到二十年前,其實是非常普通的作品,題材上沒有突破,倫理內容上,也不過是拾人牙慧的。但是,這類題材內容,實際上已經是在當年就被拋棄了的。

作爲影視劇工作者,我們均應堅守一個底線性的創作理念:正義永遠要比邪惡更強大。尤其在犯罪劇作品的創作當中,這個底線性的理念,必須時刻出現,才能讓觀衆看到一種安全感,才能不至於出現對於時代的錯亂認知。我們當下,很多衛視平臺也會播出刑偵劇,但這批劇作,清一色的正義力量的視角,比如《三叉戟》,給觀衆以信心,讓觀衆追劇當中,能夠實現一種感知:正義之強大,足以震懾邪惡。

不光我們的電視劇採用這種底線性的創作理念,其實很多國家和地區的電視劇創作,都是這個底線性原則。比如,我經常觀察的韓劇市場,能夠電視臺開播的電視劇作品,斷然不會出現邪惡犯罪大於正義之光的狀態。很多韓國犯罪電影,也是不放大犯罪內容本身,而是強調刑偵、破案或者追擊行動這類內容。

《陽光之下》是什麼題材的電視劇?低配犯罪劇的完成度 第3張

不放大犯罪內容本身,更不會拿倫理內容做噱頭,是應該作爲影視劇創作理念存在的共識。老編個人不認可這部《陽光之下》,主要原因,就是因爲它不符合我們早已達成共識的這種創作理念。這是一個二十年前就已經討論並且共識過的內容啊。當然,如果剔除乾淨這些倫理犯罪的內容,這部電視劇還剩下什麼呢?可能,只是一部乾癟無力的低配犯罪劇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