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嬰要是沒有拿出遺詔的話 漢武帝最後會殺他嗎

本文已影響1.88W人 

還不知道:竇嬰和漢武帝的讀者,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魏其乃使昆弟子上書言之,幸得復召見。書奏上,而案尚書,大行無遺詔。詔書獨藏魏其家,家丞封。乃劾魏其矯先帝詔,罪當棄市。五年十月,悉論灌夫及家屬。

魏其良久乃聞,聞即恚,病痱,不食,欲死。或聞上無意殺魏其,魏其復食,治病,議定不死矣。乃有蜚語,爲惡言聞上,故以十二月晦論棄市渭城。

史記》中的這一段記載,很明確地介紹了,竇嬰的死因,漢武帝在尚書監雖然沒有找到竇嬰所說的另一份遺詔,雖然有人彈劾竇嬰矯詔,但是漢武帝並沒有殺死竇嬰的意思,最終是因爲外面的流言蜚語傳得太厲害,纔不得不處死竇嬰。

竇嬰要是沒有拿出遺詔的話 漢武帝最後會殺他嗎

可以說,竇嬰的死因並不是因爲一份或有或無的遺詔,其根本原因是田竇之爭,是即將落幕的竇氏外戚和新興的王氏外戚的權力爭鬥,竇嬰雖然有才能,但是如漢景帝所說私心太重,容易沾沾自喜,其悲劇是必然的。

田竇之爭,舔狗的逆襲,讓曾經的高富帥很受傷

竇嬰出身於竇氏外戚,是漢景帝的母親竇太后的侄子,身份非常尊貴,而田竇之爭的另一位主角田蚡,是漢武帝的親舅舅,王太后同母異父的弟弟,二人都崇尚儒學,在竇太后時代,還是盟友關係,甚至在漢景帝事情,王太后身份低微的時候,田蚡還曾是竇嬰門下的走狗。

因爲王太后和田蚡出身低微,在殘酷的宮廷鬥爭中,當時還是王美人的王娡只能依附在竇太后和長公主的權勢之下,僅僅只是郎官的田蚡,也沒有任何的勢力,只能投奔竇嬰門下,甘做走狗,侍奉竇嬰如同子孫一樣。

竇嬰身爲竇太后的侄子、漢景帝的表弟,作爲竇氏家族才能非常突出的人才,在景帝早期就身居高位,七國之亂中擔任大將軍,依靠軍功走向人生巔峯,竇嬰崇尚儒學,他身上也有儒家君子的品格,比如在竇太后想立樑王爲儲君時,堅定的阻止,爲漢景帝找回場子,在漢景帝準備廢太子劉榮時,又多次出言勸阻。

漢武帝即位後,雖然竇太后依然掌權,但是已經老邁,王氏家族逐漸顯貴,成爲新興的外戚家族,田蚡的勢力逐漸龐大,要說一個人在卑賤的時候,能夠多低聲下氣不要臉,那麼他在顯貴的時候,就有多頤指氣使多貪婪驕橫。

竇嬰、田蚡因爲推崇儒學,對竇太后喜愛的黃老道學進行貶低,被竇太后厭棄,被罷黜丞相和太尉之職,從此竇嬰失勢,因爲王太后的原因,田蚡再次起復只是時間問題,因而更多趨炎附勢之徒投入田蚡門下,田蚡因此而嬌縱,田、竇二人之間出現隔閡。

竇太后去世後,田蚡被任命爲丞相,竇嬰更加不被重用,竇嬰整日鬱鬱寡歡,與田蚡之間的私怨因爲一些小事進一步加劇,田蚡在灌夫面前答應去竇嬰家宴飲,結果竇家人準備了一晚上,第二天田蚡遲遲未到,竇嬰一家餓了大半天田蚡纔過來。

此後田蚡更加驕縱,派籍福向竇嬰索取城南的田地,徹底激怒了竇嬰,從此二人徹底結怨,後來竇嬰的門客灌夫家族在潁川的不法行爲被田蚡抓住把柄,田蚡準備以此將灌夫打掉,結果灌夫此時手中也掌握了田蚡的把柄,兩方不得不相互停手。

元光四年的夏天,田蚡迎娶燕王的女兒,王太后下旨讓皇族和公卿大臣都去慶賀,竇嬰和灌夫去田蚡家祝賀,卻因爲田蚡和他的親信對竇嬰無禮,灌夫大鬧田蚡的婚宴,因而觸怒了王太后,田蚡藉此彈劾灌夫,灌夫的親族都被下獄問罪,判處斬首。

竇嬰要是沒有拿出遺詔的話 漢武帝最後會殺他嗎 第2張

東朝廷辯,埋下竇嬰被殺的根源

灌夫被下獄之後,竇嬰非常愧疚,原本灌夫跟田蚡八竿子打不着,也沒有任何的恩怨往來,都是因爲自己的原因,自己跟田蚡的意氣之爭,灌夫是爲自己看不下去,纔去出頭,落得個家破人亡,所以他必須要營救灌夫。

竇嬰向漢武帝上書,當面向武帝陳述灌夫的過失,認爲灌夫雖然有罪,但是並不足以判處死罪,雙方各執一詞,漢武帝拿不定主意,就讓雙方到東朝去辯論這件事,東朝辯論時,田蚡抓着灌夫結交奸邪,欺壓平民百姓,橫行潁川,凌辱侵犯皇族等罪名不放,竇嬰沒有辦法爲灌夫脫罪,只能更多地說灌夫父親的功勞,攻訐田蚡的短處希望保住灌夫的性命。

但是竇嬰作爲崇尚儒學的傳統外戚家族,他攻擊田蚡的短處都不過是一些不痛不癢的小毛病,而田蚡攻擊竇嬰和灌夫的罪名,卻都是忤逆皇帝的殺頭罪名,漢武帝是非常反感大臣結交豪族,在位期間多次打擊豪族,竇嬰等廣結門客,枉測天象,指望天下有變,自己能夠建功立業,這些都是足以滅門的罪名,市井無賴出身的田蚡,罵街水平明顯是高於竇嬰的。

田蚡在廷辯中將詭辯發揮到了極致,擺明了我就是一個真小人,就是想在太平盛世下做一個享樂的走狗,以前是竇嬰的走狗,現在要當皇帝的走狗,這真是將不要臉發揮到了極致,不出意外的,沒有得到參會大臣的支持,韓安國選擇和稀泥,汲黯和鄭當時心向竇嬰,雄心勃勃的漢武帝也更偏向竇嬰。

本來東朝廷辯是一個公平的據理力爭的措施,但是沒想到田蚡是個開了掛的選手,廷辯的所有信息第一時間被田蚡的姐姐王太后掌握,女人不管老幼,最大的殺手鐗就是撒潑打滾,已經是好幾個孩子母親的王太后,充分發揮了她無理取鬧的水平,成功地讓兒子漢武帝服軟,派御史去調查灌夫。

最終因爲竇嬰陳述灌夫的事情,與查出的結果有很多不相符的內容,於是以欺君之罪,將竇嬰抓捕,這對竇嬰來說,都是因爲嘴飄惹的禍,說真的竇嬰在廷辯中真的放嘴炮了嗎?未必是真的,王太后和田蚡掌控內外朝廷,在御史身上做點手腳不是什麼難題。

竇嬰要是沒有拿出遺詔的話 漢武帝最後會殺他嗎 第3張

在這種自身難保的情況下,竇嬰不得不拿出最後的保命符,漢景帝爲他留下的遺詔,如果說竇嬰是滿嘴跑火車瞎胡說,那幾乎是不可能的,及時再不怎麼聰明的一個人,已經因爲欺君被下獄了,還會再來一次矯詔嗎?難道瞎自己死得不夠快嗎?

所以說,竇嬰所說的景帝遺詔必然是存在的,但是因爲王太后的橫加干預,使得尚書中的那份失蹤了罷了,其實現在明面上竇嬰的罪名已經足夠抄家滅門,但恐怕漢武帝也知道王太后的手段,於是並未處置竇嬰,但是這種情況讓王太后和田蚡感到了不安,於是必須加把火,竇嬰必須死,開始不斷誹謗竇嬰,漢武帝不得不處死竇嬰,因此有沒有遺詔竇嬰都會死,這是政治鬥爭失敗的必然。

竇嬰要是沒有拿出遺詔的話 漢武帝最後會殺他嗎 第4張

最後關於遺詔這件事,還有一種可能,這是漢景帝下的套,因爲在景帝后期,竇氏外戚勢力龐大,干預朝政,漢景帝無心處置,於是以毒計來對付竇氏,用一份沒有備份的遺詔,給到竇嬰,以矯詔之名來剷除竇氏一族,爲自己兒子的王朝掃清障礙。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