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衛作爲雍正時期的清官楷模 乾隆爲何要推倒李衛的雕像

本文已影響2.68W人 

李衛,雍正四大寵臣之一,清官的楷模,乾隆爲何要推到他的神像,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李衛,在歷史上原本沒有什麼名氣,因爲一部電視劇《李衛當官》才被人們熟知。

我們驚訝的發現,原來李衛居然是雍正的四大寵臣之一,肩膀頭和年羹堯,隆科多,田文鏡,張廷玉這些名人是一樣高的。而且,李衛是大清國少有的一位清官。

雍正皇帝是一個銳意進取的皇帝,他用鐵一般的手腕和驚人的工作熱情,整頓大清國的吏治,充實大清國的國庫,光批閱奏摺就寫下了1000萬字。但是,後人卻只記住了他的敗家兒子乾隆。

一句“康乾盛世”,就把雍正的功勞給抹殺了,不知道這個詞,是不是乾隆發明的。

和雍正一樣,李衛也是一個低調的清官。

李衛作爲雍正時期的清官楷模 乾隆爲何要推倒李衛的雕像

他在雲南整頓私鹽,他在浙江修整海塘,狠抓治安,他一手掌握着江南的錢袋子,一手打擊貪污腐敗官員,深受雍正的喜愛,10年時間,從一個小小的員外郎升任浙江總督,位居一品大員。

然而,李衛卻並非科舉出身,他甚至沒有讀過幾天書,他步入仕途是靠“買”來的,就是這第一個“買”來的小官,兵部員外郎,李衛開啓了他波瀾壯闊的官場生涯。

捐官入仕,因剛正不阿進入雍正的法眼

李衛出生在江蘇省豐縣的一個大戶人家,和所有的公子哥一樣,李衛很早就進入私塾開始讀書,但是卻大字不識幾個,混了幾年,連個小學畢業證都沒有。

好在家裏不差錢,朝廷也有政策,只要出錢就能給官當。於是,家裏出錢給李衛捐了個官,兵部員外郎。這個起點可是非常高了,一步跨入中央機關,2年後,轉任戶部郎中。

郎中,是僅次於侍郎的一個官,相當於現在的司局級幹部,這個級別,有人一輩子都幹不到,李衛用了2年時間就輕鬆做到。

就是在戶部的時候,李衛幹了一件大事,成功的進入了雍正的法眼。

戶部,主管全國的財政,李衛作爲郎中,直接負責庫銀的管理,當時有位王爺,仗着自己的身份私收小金庫,每1000兩稅收,他要抽取10兩的庫平銀。這種事兒,以前的歷任郎中都是睜隻眼閉隻眼,畢竟,王爺誰也得罪不起啊。

但是李衛不信這個邪,他在走廊裏公開張貼“某王贏錢”的字樣,這就屬於當衆點名批評了,讓這個王爺非常難看,以後也沒敢再私收庫平銀。

李衛的這個舉動,被當時的四爺雍正給看到了,他默默的點了點頭:“這個小夥子,是個可造之材”。

1722年,雍正繼位,他首先就想到了李衛,先是委任他爲直隸驛傳道,這個職位,相當於現在的北京、天津郵政局局長,但是,李衛還沒來得及上任,雍正就改主意了,他覺得給個郵政局長,還是大材小用了,又委任他爲雲南鹽驛道。

在古代,鹽稅是非常重要的一項稅收,國家財政的大頭都來源於鹽稅。正因爲這玩意有利可圖,歷朝歷代都有販賣私鹽的,比如朱元璋的死對頭張士誠,動搖了大唐根基的黃巢,都是大私鹽販子。

而且,凡是販賣私鹽的,都是當地一霸,黑白兩道通吃,沒有一定的實力,玩不轉這門生意。

如果私鹽盛行,那麼勢必會影響國家的鹽稅收入,跟國家搶飯碗,那可不是鬧着玩的,但凡是有魄力的君主,都會把打擊私鹽放到當前工作的核心。

清朝也不例外,尤其是大清管控力比較弱的雲貴,兩廣一帶,私鹽比較猖獗,因此,雍正剛一繼位就派李衛到雲南,專門打擊私鹽販子。

1724年,李衛開始升官,擔任雲南布政使,主抓財政稅賦兼任食鹽專賣局局長,相當於雲南省的二把手,主持全面的經濟工作,說明李衛打擊私鹽工作確實很有成效,爲大清的稅收做出了重要貢獻,因此,雍正才把他放到了布政使的位置。

1725年,李衛再次高升,擔任浙江巡撫,全省一把手。第二年,又幹回老本行,兼任兩浙鹽政使,專門打擊兩浙地區的私鹽販子。

在清朝,全國共劃分了十幾個鹽區,浙鹽區專供浙江,江蘇,江西,安徽四省,但是,靠近兩淮鹽區的百姓卻更喜歡吃淮鹽,因爲浙鹽貴,淮鹽便宜。有需求就會有市場,私鹽販子的嗅覺是很靈敏的,他們馬上從兩淮運來淮鹽,導致浙鹽銷售不暢。

李衛到任後,採用擒賊先擒王的策略,重點打擊當地最大的私鹽販子沈家,並且在鎮江附近重點巡查,嚴防兩淮私鹽流入浙江市場。

1727年,李衛升至浙江總督,位列九大總督之一。

李衛作爲雍正時期的清官楷模 乾隆爲何要推倒李衛的雕像 第2張

短短5年的時間,李衛一年一個臺階,從一個小人物成長爲大清國的封疆大吏,這在當年靠讀書科舉做官的大環境下,是不多見的,李衛憑什麼能獲得雍正的寵愛?

答案就是情商高!

但凡讀書之人,難免會有一些迂腐之氣,所以進士出身的人都要先到翰林院去磨礪幾年,學習一下人情世故,知道怎麼做一個合格的社會人。

但是,李衛本身就是社會人出身,很會察言觀色,靈活變通,而且,李衛是捐官出身,家裏不差錢,所以,他不需要通過貪污受賄來發家致富,在官場上自然能挺直腰板。

而這些,都是雍正非常欣賞的。

作爲雍正的寵臣,李衛除了當浙江總督外,還是雍正的“白手套”,哪裏有棘手的問題,哪裏就有李衛的身影。

當時江南地區盜寇橫行,一些反清復明的勢力也趁虛而去,在盜寇中組織力量,來對抗清朝,雍正委任李衛爲“江南七府五州盜案總負責”,相當於巡視組,專門巡查盜案。

李衛的一生只幹了兩件大事,一件是查處私鹽,一件就是偵察盜賊。

雍正曾經誇獎李衛:

督撫中能察究匪類,惟李衛爲第一,爾當仿效之。

1729年,李衛調任兵部尚書,後來又代理刑部尚書,最後出任直隸總督,公認的九大總督之首。

雍正在位13年,當年幫助他登基的幾位重臣,隆科多,年羹堯,田文鏡等人都被雍正給搞死了,唯有李衛,地位穩如泰山,直到雍正去世,依然在直隸總督的位置上。

究其原因,主要是李衛出身卑微,後來雖然官職總督,但所有的榮耀都是雍正給的,李衛沒有什麼後臺,沒有什麼派系,對雍正沒有任何的威脅。

安穩善終,卻因一件小事惹怒乾隆

自古講究一朝天子一朝臣,乾隆繼位後,處理了不少雍正朝的老臣,比如張廷玉,多次告老還鄉,激怒了乾隆。但是對於李衛,乾隆還是比較重用的,繼續讓他當直隸總督。

1737年,因爲誠親王家裏的護衛庫克與當地村民爭奪土地,告到了乾隆那裏,乾隆讓李衛處理,李衛秉公處理,獲得乾隆的嘉獎,賞穿四團補服。李衛生病,乾隆還特意派御醫去給李衛診治。

1738年,李衛去世,終年51歲,乾隆皇帝命令,按照總督的標準下葬,並賜諡號“敏達”。這個諡號,可以說非常精準的概括了李衛的一生。

到這裏,李衛的一生可以說是非常的完美了,歷經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從一介布衣官職直隸總督,堪稱是教科書級的人生逆襲。

但是,就在他死後不久,一件小事,改變了乾隆對他的看法。

李衛作爲雍正時期的清官楷模 乾隆爲何要推倒李衛的雕像 第3張

乾隆喜歡下江南遊玩,李衛死後,他又一次下江南來到了杭州,在杭州的西湖,乾隆遊玩到一座廟裏的時候,發現居然有李衛夫婦的神像,並號稱是“湖山神位”。

這下乾隆生氣了,自己堂堂大國天子,“十全老人”,文治武功蓋過三黃五帝,都沒有神位,你一個小小的總督,居然就有神位了。

當然,這是乾隆的心裏話,嘴上他不能這麼說,他說的是:“李衛有什麼本事,還不是我老爸關照他,牛掰的不能行,也不是什麼清廉之人,竟然敢立神像,簡直太可惡了”。

李衛仰借皇考恩眷,任性驕縱,初非公正純臣。託名立廟,甚爲可異!

然後,乾隆就命人把李衛的神像給推到燒燬了。

有人說,大清滅亡,亡於乾隆。這句話其實是有些道理的。

大清從多爾袞帶兵入關,經歷順治的安定,康熙的努力,雍正的實幹,到乾隆手裏,確實是一個國富民強的大清。但是,乾隆卻沒有清醒的認識到這一點,一直以爲大清的鼎盛是自己的功勞。

最主要的是,乾隆固步自封。

當年馬嘎爾尼訪華,帶着崇拜之情來到傳說中的天朝上國,但是他看到的卻是到處是窮人,老百姓吃不飽,乾瘦如材,住的也都是稻草房子。

更主要的是大清官員的態度,乾隆非讓他下跪就不說了,他興致勃勃的給大清官員們展示他帶來的卡賓槍,榴彈炮,沒想到卻被大清的官員們嗤之以鼻。

這讓馬嘎爾尼非常的失望,他稱大清爲“泥足巨人”,只要輕輕一抵抗,就能把他打倒在地。

乾隆也真是命好,手握三代人豐厚的遺產,逍遙的過了一輩子,纔有了公子哥的臭脾氣。

李衛能在廟中有神像,說明他受當地百姓愛戴,確實在當地爲百姓做了實事。如果是李衛強行立的神像,不用乾隆來搗毀,李衛前腳離開浙江,後腳老百姓就給搗毀了。

如果是一個聖明的君主,發現這樣的事情,一定是給予嘉獎,而不是羨慕嫉妒恨。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