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幹的真實才能如何?是天才還是個庸才?

本文已影響1.7W人 

俗話說亂世出英雄,今天本站小編就爲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在對“盜書”的前前後後進行分析以後,我們還應該對蔣幹另一個被人詬病、嘲諷的事情——引來龐統,曹操誤將戰船連鎖,結果被燒時無可逃竄——做一點探究。

蔣幹第二次過江的背景是:“曹操連得二書,心中疑惑不定”——聽說東吳大將、謀士紛紛投降,被這接二連三砸下來的大餡餅弄得有點迷糊了,迫切希望摸個實底。這時候蔣幹又站出來了。

蔣幹這次能站出來,比上次更爲可貴。

要知道,蔡瑁張允被誤殺的實底,蔣幹一直也不知道。因此,他的心中當時應該是這麼兩個印象:第一,他竊取了東吳重要軍事機密,周瑜對他恨之入骨;第二,他爲曹操立了大功,卻沒有得到任何獎勵。

但是蔣先生讓我們感動的是,前者沒有讓他怯懦,照樣敢於“捨身再往”,再進——他心中已經是龍潭虎穴的——東吳軍營;後者沒有讓他失落,依舊抱着那顆忠於曹丞相——在他身上完全沒有知人善任的那個人——的心。

也許有人認爲前者是無知無畏,但是能在曹操手下當幕賓的人,會無知到那種程度嗎?也許有人嘲笑後者是愚忠迂腐,但是換個角度看,這不正是不計名利、高風亮節嗎?

而且蔣幹非但沒有計較曹操有功不賞(從他的角度看就是這樣)的惡劣表現,反而還因爲“某前日空往東吳,未得成功,深懷慚愧”——這不是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嗎?

蔣幹的真實才能如何?是天才還是個庸才?

甫至江東,周瑜一頓霹靂閃電,坐實了蔣幹“盜取東吳機密”的罪名,緊接着不由分說,軟禁了蔣幹。

上次似乎是順風順水,在非常寬鬆的環境下,很輕易地弄到了對手的機密。這次卻是一開始就深陷困境,好一似手腳都被綁死,活動空間極其有限。

蔣幹雖然“心中憂悶,寢食不安”,但是並沒有喪失其積極性,而是努力衝撞、拓展,力爭在不利條件下創造一點有利條件——“獨步出庵”,遂被“讀書之聲”吸引而“信步尋去”。及至“見一人掛劍燈前,誦孫、吳兵書。

此時的蔣幹判斷“此必異人也”——這種情況下但凡有點事業心的人都會這樣想,於是立馬“叩戶請見”——毫不誇張地說,這說明蔣幹深刻理解了曹操“唯纔是舉”精神,隨時隨地想着爲主公發現和選拔人才。

待到龐統提名道姓,蔣幹立刻被“鳳雛先生”的名頭震驚了。龐統的一系列回答,也是順理成章、極其自然。於是蔣幹深感意外之喜,與龐統“連夜下山,至江邊尋着原來船隻,飛棹投江北”。

這裏需要有一個思考。“帳中盜書”和“巧遇鳳雛”都是在既定計劃失敗時候的“喜出望外”,都是順利的出奇。而蔣幹爲什麼會第二次上當呢?這固然是因爲蔣幹不會知道周瑜的火攻計劃,以及其與龐統、連鎖戰舟之間的關係,但另一方面就涉及曹操的責任了。

拙作曾分析,錯殺蔡瑁張允之後,曹操出於自己上當受騙的憤懣情緒,沒有把事情的前前後後從更高的角度再仔細分析一遍,更沒有從中發現蔣幹表現出的短板和長處,於是既沒有可能根據蔣幹的長處安排合適的工作,更沒有可能針對蔣幹的短板對其再次上當作出預防——

在蔣幹完全不知道上次已經上當的情況下,這次他還被派來,結果對這麼順利就請到了鳳雛先生完全沒有懷疑,這就是曹操上述失誤的後遺症。

不但蔣幹,連曹操本人也沒有吸取教訓。面對和“帳中盜書”一樣順利的戲碼,曹操對“巧遇鳳雛”沒有絲毫的懷疑——也許是求賢若渴吧,這倒讓人有點同情曹操了。

接下來情節就簡單了。“統高談雄辯,應答如流。操深敬服,殷勤相待”——在一片溫馨和睦的氣氛中,龐統從“水軍多疾”入手,分析“大江之中,潮生潮落,風浪不息;北兵不慣乘舟,受此顛播,便生疾病”,正中曹操心病,於是得以順利地提出“以大船小船各皆配搭,或三十爲一排,或五十爲一排,首尾用鐵環連鎖,上鋪闊板”——曹操高高興興採納了,八十三萬大軍就此走上了不歸路。

問題是,這能怪蔣幹嗎?鳳雛先生的名聲擺在那裏,與其齊名的臥龍先生已經大展其才,曹操見了龐統也是滿心歡喜,何況蔣幹?

而且,蔣幹的身份、地位,決定了他把龐統引到曹營並無錯誤,而是積極作爲的結果。至於怎麼鑑別真僞、使用人才、拍板決策,那是曹操的事情,與蔣幹無關。

還是那句話,大家可以說蔣幹能力低、腦子慢,但不能嘲笑蔣幹。蔣幹兩次過江的表現,充分證實了他對曹操的耿耿忠心、面對險境的不屈不撓、看到機遇的敏感果決、冒險犯難的超人膽量。

蔣幹的真實才能如何?是天才還是個庸才? 第2張

他的悲劇,一方面是遇到了不在一個等量級上的對手,更重要的是另一方面,他的主公曹操沒有從他的所作所爲中全面認識其短板和長處。

應該說,曹操在兩個層面犯了“用人不當”的錯誤:一是派相關能力缺失的蔣幹執行不適宜的任務,二是隻見到了損失和不足,沒有發現蔣幹在其他方面具備的高素質、給予其一個能夠有效揚長避短、盡顯其才的崗位。

需要說一句的是,在蔣幹的問題上曹操表現出的疏忽大意、意氣用事,與其知人善任、英主伯樂的基本形象存在較大差距和扭曲。這隻能理解爲,作者基於其“擁劉反曹”的立場,在全書高潮橋段對於曹操的故意醜化——但原文如此,我們也只好在這個基礎上進行分析和討論。

赤壁一場大火,檣櫓灰飛煙滅。我們的蔣幹先生也從此不知所蹤,也許死於亂軍之中,也許就此隱姓埋名,也許繼續屈沉下僚,也許還會受到責罰。歸結其表現,思及其優勢,我們唯有長嘆一聲——一個被放錯位置、最終被浪費的人才,可惜、可惜、可惜了!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