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統:三國時期東吳將領、學者,任內有政績

本文已影響2.46W人 

駱統(193年-228年),字公緒。會稽郡烏傷縣人。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吳國將領、學者,陳國相駱俊之子。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駱統二十歲時已任烏程國相,任內有政績,使得國中民戶過萬。又遷爲功曹,行騎都尉。曾勸孫權尊賢納士,省役息民。後出任爲建忠中郎將。將軍淩統逝世後,統領其部曲。因戰功遷偏將軍,封新陽亭侯,任濡須督。黃武七年(228年),駱統去世,年僅三十六歲。有集十卷,今已佚。

人物生平

少年立志

駱統,字公緒,籍貫會稽郡烏傷縣(今浙江義烏)。其父駱俊,官至陳國相,因不答應袁術借糧的請求,爲其所派刺客暗殺。

駱統:三國時期東吳將領、學者,任內有政績

建安四年(200年),駱統母親改嫁給華歆做妾,駱統當時八歲,於是與親戚一道回到烏傷。他的母親來送別,駱統拜辭母親上車後,臉朝前而不往後望,他的母親哭着跟在車後。趕車的人說:“夫人還在那裏。”駱統說:“不想增添母親的思念,所以不回頭看他。”

他侍奉嫡母甚爲恭謹。當時年歲饑荒,鄉里及遠方來的人大多生活困頓,駱統爲了幫助他們而減少自己的飲食。他的姐姐仁愛有德行,守寡無兒回到孃家,看到駱統的樣子心裏十分難過,多次問他是什麼原因。駱統說:“士大夫們連糟糠都不能吃飽,我哪來心思自己一個人吃飽?”他的姐姐說:“真是這樣,爲什麼不告訴我,而自己把自己折磨成這個樣子。”於是她就將自己的糧食給了駱統,又將此事告知母親,他的母親也認爲他很賢德,於是叫人分發施捨糧食,駱統由此名聲顯揚。

惠澤百姓

建安十七年(212年),孫權以討虜將軍身份兼任會稽太守,駱統時年二十歲,被試用爲烏程國相,烏程百姓超過萬戶,都讚歎他能仁惠治理。孫權嘉獎他,召他爲功曹,代行騎都尉,並將堂兄孫輔的女兒稼給他爲妻。駱統致力於補救考查時政,如有什麼見聞,他絕不讓事情過夜再辦。他常勸說孫權尊重接待賢良人士,勤勉探究時弊;饗宴賞賜時,可讓大家分別進見,對他們噓寒問暖,施以親密情意,啓發誘導他們說出心裏話,觀察他們的志趣,使他們都感恩戴德,懷着報答之心,孫權接受了駱統的建議。

孫權前期所以能推誠信士,求賢若渴,恤民如稚子;同時,量能授器,德能容人,親以致愛,其間與駱統的剖心赤誠、剛正爲人、諫以補過是密不可分的。

駱統:三國時期東吳將領、學者,任內有政績 第2張

上疏勤政

駱統後來出任建忠中郎將,帶領武射吏三千人。淩統去世後,他又統領淩統的軍隊。

當時,稅徵徭役繁多,加之瘟疫流行,民戶減少。駱統於是上奏說:“臣聽說君主治理國家,以佔據疆土爲強富,控制威福爲尊貴,發揚德義爲榮耀,永垂胤嗣爲大福。然而,財物需要靠民衆生產,強盛依賴民衆力量,威權要借民衆勢力,福祚要仗民衆殖養,德行要借民衆興盛,仁義要賴民衆推行,這六個方面完全具備,然後才能順應天命、傳承福祥,保佑王族鞏固國家。《尚書》有言:‘百姓沒有國君就不能相互安寧,國君沒有百姓就無法開疆闢土。’推理來討論,就是百姓因君王治理而安定,君王因百姓幫助而立國,這是不可變更的法則。如今強敵尚未消滅,天下尚未安定,三軍有無盡的戰爭,江邊有不懈的警備,賦稅徵調,一向積累苛煩,加之瘟疫造成的死喪禍災,郡縣空虛,田野荒蕪。聽到所轄城邑的報告,百姓的戶口日益減少,又多是殘老之人,少有青壯之夫,聽到這種情況之後,爲臣心中如火焚急。思慮考究其中原因,主要怪於小民不明事理,他們既有安土重遷的習性,而且又因先後出外當兵的人,活着的就生活困苦沒有溫飽,死了就拋屍露骨不能歸葬家園,故此他們更加眷戀故土,害怕遠行,把出門遠行看得與死亡一般可怕。每次徵調勞役,那些貧窮人家負擔沉重的人先被派送。稍有財產的人,就出家中錢財來行賄賂,不顧傾家蕩產。輕率剽悍之人就逃亡深山險惡之地,與盜匪爲伍。百姓困苦虛竭,飢號愁躁,憂愁煩躁就不安心生產,不安心生產則更加招致貧窮,更加貧窮則生活毫無樂趣,故此口腹餓急了,那奸邪之心就萌生,而叛逆的人也越來越多。臣又聽說在民間,如果家中生活不能勉強自給的話,生下兒子,大多不去撫養,就連那些屯田兵士,因爲貧困也有很多人拋棄孩子。上天送育這些孩子,而作父母者卻將他們殺害,既擔心這種情況會冒犯天地、撼攪陰陽,又想到陛下開創的國家乃是無盡功業,強鄰大敵不是一下子可以殲滅,邊疆防守不是個把月可以撤除,而民兵不斷減損,後生者不得養育,這不是堅持長久年月,最終取得成功的好情景。國家有百姓,猶如船行水上。水平靜則船安穩,水攪動則船不安,百姓雖愚但不可欺騙,雖弱但不可強壓。所以聖明君主都重視他們,是因爲禍福由他們所決定,故此作君主者要溝通與百姓的信息,以便根據時事民情來制定合宜政策。當今官長居於接近百姓的職位,但他們卻以辦事周到爲能事,向他們所取的超過目前國家的急需,很少有人再能以恩惠來治理,符合陛下上天有覆蓋大地般的仁義,佈施勤勉體恤民情的仁德。官吏的政務、百姓的習俗,日益頹敗,漸至衰微,其勢不能再推延過久。治病要趕在病情未惡化之前,除患要趕在禍患未擴延之際。希望陛下能在日理萬機的繁忙中抽出一點空閒,留神深思,補救不足,深謀遠慮,撫育剩餘之民,增添人財之用,使國家事業與三光(日、月、星)同輝,與天地等齊。爲臣駱統這個大願能夠實現,也足以死而不朽了。”孫權深受感動,對他的意見特別重視。

駱統:三國時期東吳將領、學者,任內有政績 第3張

防蜀御魏

黃武二年(222年),駱統隨大都督陸遜在宜都擊敗劉備,戰後升任偏將軍。

當劉備逃往白帝城時,徐盛、潘璋、宋謙等各自上書,向孫權請求乘機進攻蜀國。孫權徵詢陸遜的看法。駱統與朱然、陸遜認爲曹丕正大規模集結軍隊,表面上託辭助吳國共討劉備,實際上心懷險惡奸計,因此應迅速撤兵。不久,魏國果然出兵,吳國三面受敵。

同年,曹仁率軍進攻濡須,另派部將常雕等攻襲中洲,駱統與嚴圭共同抵抗並將其擊敗,駱統因功被封爲新陽亭侯。

英年早逝

駱統後來任濡須督。他多次陳述有益時政的見解,前後上奏書數十次,所說的情況和建議都很有道理,其中尤其是他估計招募的措施在民間助長邪惡敗壞風俗,容易使百姓產生叛離之心,應當急切絕止,孫權與他反覆辯證,最後還是按駱統的意見處置。

公元228年(黃武七年),駱統去世,年僅三十六歲。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