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中華佗是怎麼死的?與曹操有何聯繫

本文已影響2.6W人 

說起曹操這個人物,後世對他的評價褒貶不一,今天本站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正史中華佗是怎麼死的?與曹操有何聯繫

三國時期,是一段風雲詭譎、蕩氣迴腸的歷史時期。那段歲月,不僅僅有最熱血的男兒活躍在政治舞臺上,也還有身有所長者在廟堂之外留下諸多傳奇,前者如曹操,後者如華佗。

說起這兩個人,頗有淵源。衆所周知,“神醫”華佗就是死於一代梟雄曹操之手。一個是大名鼎鼎的政治家,一個是身懷絕技的醫科聖手,兩人怎麼會有交集呢?曹操爲何要置華佗於死地呢?

說起中國的中醫藥文化,下面三個人肯定無法繞開。漢代時期,就誕生了3位非常傑出的醫學家,並被成爲“建安三神醫”。一位是董奉,讓後代人爲之讚頌;一位是“醫聖”張仲景,撰寫《傷寒雜病論》;最後一位便是華佗,華佗在民間走遍了中原大地以及江淮平原,對內科,外科,婦科和兒科的治療中創造了諸多的奇蹟,聞名於世,更是被後人稱爲“外科聖手” 、“外科鼻祖”。

單說華佗,在《三國演義》第七十八回中,羅貫中就詳細地描寫了曹操殺華佗的經過。曹操曾多次徵召華佗來爲自己治病,但華佗不願意,多次拒絕,曹操就把華佗收押獄中,拷問致死了。其實這與正史上華佗之死,還是有很大出入的。

“神醫”華佗,學醫只是他的業餘愛好嗎

在中國古代社會,“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和“學而優則仕”是衆多讀書人的信條。華佗所生活的東漢時期,讀書做官的熱潮已經達到頂峯,公卿大夫多數是熟悉經術者。漢順帝時太學生多達3萬人,學儒讀經成爲社會風尚。

醫藥技術雖爲上至帝王、下至百姓所需,但卻爲士大夫所輕視,醫生的社會地位普遍低下,棄醫從政的例子很多,這種社會主流意識對華佗也產生了濃烈的影響。

張仲景《傷寒論》

《三國志·魏書·方技傳》記載,華佗年少時曾經在徐州一帶遊學,是個“兼通數經”的讀書人,同當時大多數讀書人一樣,入仕做官也是華佗的人生目標,因爲在行醫的過程中,華佗深深地感到醫生地位的低下。他的醫術是高明的,名氣越來越大,前來請他看病的高官權貴越來越多。在跟這些高官權貴的接觸過程中,華佗的失落感更加強烈,性格也變得怪戾了,難以與人相處。在他看來,學醫恐怕只能當作“業餘愛好”罷了。

然本作士人,以醫見業,意常自悔。

范曄在《後漢書·方術列傳》中,這麼描述華佗的:

爲人性惡,難得意,且恥以醫見業!

正史中華佗是怎麼死的?與曹操有何聯繫 第2張

從後來的歷史我們不難發現,這句話前半句可信,後半句有待考慮。華佗脾氣古怪,難與人相處大概是真的,但是厭惡自己的行業,以當醫生爲恥大概不是真的,因爲華佗如果不是真心熱愛醫術,幾乎不可能成爲“醫聖”,加之其在當時聲名遠播,可見實力不同凡響。包括髮明“麻沸散”、撰寫《青囊書》(已失傳),如果只是業餘愛好,很難有這麼高的造詣。

既然熱衷功名,又想搞醫學研究,看起來似乎很矛盾。《後漢書》還記載,宰相陳圭,太尉黃婉都曾舉薦過華佗爲官,卻被華佗推辭了。如此看來,華佗是一個不願捲入官場中,又不在乎世俗聲明,他雖然行醫救人,卻又不是一般醫生那樣還想着收穫個好名聲,他個性強烈,極具有反叛精神。

一句話概括,華佗是一位極具個性,遊走在仕途與從醫邊緣之間的人。既如此,華佗與曹操又是怎麼扯上關係的呢?

曹操逐鹿中原,豈能容不下一個華佗

“刮骨療傷”在《三國演義》中是一處精彩的橋段。這段故事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但這只是小說裏的情節,在真實歷史上,華佗與關羽並不相熟,著名的華佗給關羽刮骨療傷一事也是羅貫中先生的藝術創造,畢竟華佗死於建安13年,而關羽死於建安24年,所以兩人基本沒有交集。

倒是華佗確實是死於曹操之手。

由於自己對仕途存有幻想,在後悔和自責的同時,他在等待入仕爲官的機遇的再度降臨。正巧,此時曹操頭疾發作,正有事有求於他,華佗便利用爲曹操治病的機會,兩度要挾,意圖求取官爵。

當時,曹操請華佗爲他治療“頭風”頑症,華佗用針扎胭俞穴位,手到病除,效果很好。

佗針鬲,隨手而差。

隨着政務和軍務的日益繁忙,曹操的“頭風”病加重了,於是,他想讓華佗專門爲他治療“頭風”病。華佗說:“此近難濟,恆事攻治,可延歲月。”意思是說,你的病在短期內很難徹底治好,即使長期治療,也只能苟延歲月。

《三國志》和《後漢書》都有相似的記載,華佗很輕鬆就治好了曹操的偏頭痛,但是卻只治標不治本,並且告訴曹操:“這病得慢慢治,所以我會一直陪伴在你的身邊。”

據中醫理論記載,“頭風”病確實比較頑固,在古代的醫療條件下,想要徹底治癒確實很困難,華佗雖爲神醫,也未必有治癒的良策。但若說即使“恆事攻治”,也只能苟延歲月,死期將近,就未免危言聳聽了,很明顯華佗有要挾的成分在內。

正史中華佗是怎麼死的?與曹操有何聯繫 第3張

佗能愈此。小人養吾病,欲以自重。

大意是說,華佗能治好這病,他爲我治病,想借此擡高自己的身價。這說明曹操當時是明白華佗的言外之意的。只是曹操沒有當即答應華佗的要求罷了。

不禁讓人想起另外一段歷史,曹操是一位合格的政治家,他不會因爲私人恩怨濫殺無辜。除非是爲了某種政治目的。

當年,陳琳爲袁紹寫討伐曹操文時,罵了曹操祖宗三代,可事後曹操只是一笑而過。但當許攸在文武百官面前直呼自己爲“阿瞞”時,儘管許攸彼時功勞赫赫,心智無雙,甚至還和自己有同窗情意,可曹操眼皮都沒眨就殺了他。爲什麼?因爲陳琳再怎麼着也不是當着曹操的面侮辱他,況且事後他還曾對曹操說過,當時自己所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反觀許攸卻是公然挑釁他的權威,兩者相比,許攸該不該死就很清楚了。

此時華佗因爲手上的醫技,因爲曹操有求於他,就故意擡高身價,甚至想要以此來換取一官半職,這跟許攸的當面謾罵是不是頗爲相似。所以曹操心裏對華佗很不爽。

再看曹操殺華佗,曹操真的錯了嗎

有人說曹操殺華佗這件事,是他一生中最大的敗筆,事實果真如此嗎?

前文有述,華佗是表面上像陳琳一樣得罪曹操,實際上他是如許攸一般公然挑釁了曹操的權威,所以他不得不死。

華佗死於建安十三年,此時正是曹操大破袁紹的時候,曹操此時最想要做的事就是讓國家安定,令百姓歸心。曹操善於用人,也善於用一些特殊的手段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有道是“恩威並施”方能服衆,這個辦法也是曹操百試不爽的成功經驗。

在曹操沒有授意給華佗一官半職時,華佗選擇了撂挑子,因爲華佗覺得在曹操面前求官無望,索性就找個藉口回家。何況華佗“性惡”,而且曹操在東漢非氏族出身,一直以來對他不服氣的人,心裏看不起的人多的是,華佗對他也有骨子裏難以改變的歧視。

華佗藉口說,因爲離開家太久想回去,就說收到家書,回家一趟,回到家中就說自己的妻子病了,於是曹操多次去請都不回來,只好派人查看,發現華佗在撒謊,就把華佗抓了起來。當時荀彧向曹操請求,華佗的醫術高明,放了他,但是曹操沒有聽,華佗最後在拷問當中死亡。

正史中華佗是怎麼死的?與曹操有何聯繫 第4張

華佗在這時候,不合時宜的屢召不至時,加上曹操甚至華佗對自己心存偏見,所以他就成爲了曹操殺一儆百、建立威權的犧牲品。多年之後,再回過頭來,很多人都認爲曹操誅殺華佗是愚蠢至極的一件事,就像曹操自己所說的“吾悔殺華佗,令此兒強死也”。是不是曹操真的後悔了?不盡然!

首先,在三國時期醫療條件極其落後的情況下,華佗用利斧砍開腦袋,取出“風涎”,纔可能去掉病根,這樣的勝算究竟有多大?

其次,如果因爲自己的原因,而隨便給人加官進爵,曹操的威信要如何樹立?何況,華佗是當着面要挾自己,曹操一生梟雄,豈會因一己之私,而讓自己的威名蕩然無存?他不會屈從自己。

曹操殺華佗究竟是對是錯,其實沒有人能給出正確答案,但不可否認的是,華佗的死的確是整個古代醫學的損失,而曹操也在後半生裏,爲此愧疚過,可如果時光再倒流,曹操估計仍然會作出第二次同樣的選擇,因爲他畢竟是政治家,站在一個統治者的立場,有些事不得不殺伐果斷,有些事真的無法改變。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